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风险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9
/ 2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风险管理探讨

陈建超

天津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天津 300110

【摘 要】 根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自身的行业和服务特点,从规划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流程、风险应对和风险监督等方面,探讨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建立,同时为风险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建议。

【关键词】 建筑工程;检测机构;风险管理 ;风险应对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在保证工程质量、评价结构安全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高技术服务行业的同时,又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本文根据企业风险管理、项目风险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原则和实施指南,结合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探讨机构风险管理体系和程序的建立,从风险的规划、管理流程、应对措施和监督改进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规划风险管理

规划风险管理是检测机构定义如何实施风险管理的过程,在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检测机构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管理体系和质量方针要求,以及法律和法规的合规性等方面,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水平、方法和目标的适用性[1]

根据检测机构的风险管理需要制定机构内的《风险管理计划》,作为具体风险管理的高层级指南。在定义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风险分类时,可借助风险管理工具如风险分解结构(RBS)进行构建.[2]

2 风险管理流程

风险管理流程是检测机构依据编制的《风险管理计划》对风险进行预先管理的一个过程,参考普遍性的风险管理方法以及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中的相关内容[3],检测机构的风险管理流程可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和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等过程构成。检测机构将识别到的风险信息、分析内容以及商定的应对措施,记录至《风险登记册》中,并对登记册中的风险内容进行定期或随时更新。全员参与是风险管理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此《风险登记册》的设置应以检测机构内全员便于查阅使用和随时获取更新为宗旨。

2.1 识别风险

识别风险是确定分析检测机构运行过程中单个风险的具体来源,并记录风险的相关内容和特征。由于风险在检测机构运行和运营过程中会不断的出现和变化,因此风险识别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应定期和适时的开展。在风险记录和描述方面,检测机构内部应采用统一格式,确保每一项风险都能被清楚、明确的理解,为后续的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提供有效的支持。

2.2 风险分析

检测机构在每次完成识别风险过程后,应对所识别到的风险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来确定哪些部门或领域最容易受到风险的影响,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量化损失,让检测机构能够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风险敞口最大的领域,从而更有效的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2.2.1 风险定性分析

检测机构通过对单个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进行分析,利用例如概率与影响矩阵等工具,进行风险优先级排序,为后续的定量风险分析奠定基础。由于风险本身涉及的领域很多,范围很广,检测机构不可能关注所有存在的潜在风险,本过程的作用是让检测机构能够重点关注高优先级的风险。

2.2.2 风险定量分析

检测机构通过风险定量分析,就已识别的风险对检测机构运行和整体目标的影响进行量化,量化整体风险敞口,并为制定风险应对措施提供数据支持。虽然并非检测机构所有的潜在风险都进行定量分析,但利用例如敏感性分析、龙卷风图等工具[2],对高优先级的风险进行量化,可为检测机构考虑如何应对风险,预采用多大成本和精力应对风险,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提高风险管理和体系管理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3 制定风险应对措施

Shape1 测机构在完成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过程后,可以确定其对检测机构来说是威胁还是机会,通过有效和适当的风险应对,可以最小化威胁,最大化机会,并降低检测机构的整体风险敞口。在制定风险应对措施过程中,应该为每个风险制定可选方案,并需要根据结构化的决策技术来选择最可能有效的应对策略。按照风险的不同处理方法,主要有规避、减轻、转移和接受等方式。风险的应对措施应与风险的优先级和重要性相匹配,以保证检测机构能够利用合理的资源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3.实施风险应对

当检测机构发生风险时,应按照已商定的流程实施风险应对措施,并确保措施得到实际执行,之后审查风险处理结果(如图1所示)。一旦发生风险,第一时间根据规定的沟通流程,联系相关的风险责任人,通过审查《风险登记册》对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如果是事先已经识别过的风险,即按照既定的流程实施风险应对措施;如果是未经识别的新风险,则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升级上报,汇报相应的管理层,并根据实际情况来执行应急处理或权变措施。检测机构在实施完成风险应对措施后,应检查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是否存在残余风险和次生风险[2]。风险的应对情况应汇入定期的风险报告中,并将风险应对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作为一种组织过程资产,促进检测机构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4 风险监督

为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适用,检测机构根据《风险管理计划》在整个运行期间开展监督风险程序,包括监督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跟踪已识别风险、识别和分析新风险,以及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通过开展风险审查会,可以在检测机构层面或各部门层面,识别新风险,重新评估当前的风险,关闭已经过时的风险,并总结风险引发的问题和经验教训。通过定期开展风险审计,或作为检测机构管理评审的一个分项,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对风险管理程序进行持续改进。

5 结语

本文从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从规范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构建风险管理的全员参与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实施建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可以促进自身的健康有序发展,更好的实现在工程质量保证上的价值,为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 1 ]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概述[J]. 高鹏.  商场现代化. 2008(27)

[ 2 ]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 2018

[ 3 ] GB/T 24353-2009.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S]. 2009

[ 4 ] 检测实验室风险管理[J]. 孟庆保,易琳,周志明.  中国检验检测.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