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护理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4
/ 2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护理研究分析

刘丽

合肥滨湖医院儿科 安徽 合肥 230011

摘要:目的:分析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护理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选取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50例患儿进行雾化吸入疗法,探究两组患儿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4%(47/50),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99.28±1.32%,和对照组相比较,P<0.05。结论:接受雾化吸入疗法对患儿的临床效果相对显著,能使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氧饱和度相对提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雾化吸入疗法;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前言

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亦是多发病,病症多、病程长等均是其临床表现特点。因儿童年龄小,抵抗力弱,且正处于发育免疫系统以及生理系统的阶段,更易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此外,患有此病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对患儿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1],雾化吸入疗法应用到越来越多的临床中,所以为了观察和分析雾化吸入疗法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效果,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10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诊断[2],标准排除:患有合并严重心、肾、肺等器官疾病。

根据随机法分组,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6.8±1.9)岁。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个月~13岁,平均年龄(6.9±1.45)岁,对两组患者之间的一些资料作比较和观察,由此说明,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保持相对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治疗,一般以药物为主,主要是抗病毒、抗炎类以及平喘止咳类药物,一般静脉滴注将药物注入患儿身体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以氧化吸入疗法,具体情况如下:将把布地奈德(生产企业:AstraZeneca Pty Ltd,批次号:注册证号H20140474)和异丙托溴铵(生产企业:Laboratoire Unither,批次号:注册证号H20200681)的剂量根据患儿年龄进行调整,再将其充分混合2mL生理盐水配置成治疗液,在氧气管路处连接一次性气动氧化吸入器,再把雾化器注进配置好的治疗液且把氧流量调整成合适范围,一般6-8L/min是最佳范围,完成调整,最后在患儿口鼻部位扣上氧气面罩,雾化治疗结束后将雾化器取下,关闭氧气。

1.3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进行评价,同时对患儿总有效率情况进行分析,观察总有效率指标判断标准:①显效:明显改善了各项临床病症,例如:呼吸困难、咳嗽、胸闷以及喘息等。②有效:缓解了各项临床病症(呼吸困难、咳嗽、胸闷以及喘息等)。③无效:以上标准未达到,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两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总有效率、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数据均使用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束研究后,统计学处理会采用SPSS19.0软件,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使用t比较检验。若两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数据有明显差异,则P<0.05,统计学有意义。

  1. 结果

2.1总有效率

观察和比较总有效率,可以明显得出,观察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1。

表1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50)

37(74.00)

10(20.00)

3(6.00)

47(94.00)

对照组(n=50)

25(50.00)

12(24.00)

13(26.00)

37(74.00)

X2




7.4405

P




0.0064

2.2血氧饱和度

比较两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记录所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两组血氧饱和度的比较[%,(±S )]

组别

血氧饱和度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50)

88.31±4.12

99.28±1.32

对照组(n=50)

88.18±3.96

92.11±4.11

T

0.1609

11.7448

P

0.8725

0.0001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在气管、支气管、胸腔及肺部发生病变,一般咳嗽多、胸痛以及影响呼吸为病变轻者症状,呼吸困难和缺氧为病变重者症状,更甚患儿可能会呼吸衰竭,对患儿的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且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对患儿的家庭产生更重的经济负担。
在儿科中,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在目前临床上是有很多种,一般药物治疗是常规治疗中最普通的一种,相比于雾化吸入疗法通过吸入在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的手段在人体呼吸道或肺部沉积,进而实现局部治疗呼吸道的作用,更能让药物在极少量的情况下发挥更快的作用,极大的发挥药物的疗效,使患儿痰液稀化,有助于患儿呼吸深长,显著提高了治疗疗效,且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小,加快患儿康复治愈时间[3]。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情况更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临床疗效相较于对照组患儿明显更高,P<0.05。

由此所见,雾化吸入疗法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效果,其能够对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对于使治疗时间以及康复时间缩短有很大的帮助,且不良反应也较低,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博海平.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102):1.

[2]张慧, 黄文雅.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19, 6(37):21-22.

[3]翟志毅.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护理观察分析[J]. 饮食保健, 2018, 5(050):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