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在口腔门诊的构建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3
/ 2

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在口腔门诊的构建与实践

张澜

镇江市口腔医院 212000


摘要:目的:评价在口腔门诊的构建与实践中,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口腔门诊自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以患者是否采用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样本均40例。80例患者包括男性与女性分别48例、32例,且所有参与者均经相关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患者存在口腔疾病。同时80例患者均没有精神障碍者、意识障碍者,亦无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脑血管疾病者。且所有参与者均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的40例患者采用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随之对比两组护理时间、患者失约率、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结果:(1)经统计对比,护理时间实验组均长于对照组,而患者失约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2)经护理后,采用本院自制的工具评价患者护理满意度,其中护务态度、健康教育、护理技术、生活指导等方面评分相比,实验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3)在经过护理之后,通过自制工具对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对比,发现患者在口腔清洁、口腔自护、疾病了解程度、饮食方式、并发症预防等中其自身的健康知识总评分均有效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且实验组以上指标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口腔门诊的构建与实践中,为了提升口腔门诊患者的自我护理效果与疾病控制情况,特采用了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还对延长护理时间、减少患者失约率、提高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还可以提高口腔门诊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为后续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推广。

关键词:口腔门诊;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时间;患者失约率;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的进步,口腔疾病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对口腔的诊疗工作与服务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再加上口腔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细化的医疗行为、较强的专科性,均增加了口腔疾病的治疗效果[1]。但在治疗中,部分患者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其可能出现复诊、转诊等情况。因此,为口腔门诊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模式非常有必要。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是一项连续、全面的护理服务,其可以保证患者在就诊中享受连续性的护理服务,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实现护理目的[2]。本文以80例患者为例,进行对照研究,评价在口腔门诊的构建与实践中,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价值与效果,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口腔门诊自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开展本次研究,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是否采用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作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样本均40例。80例患者包括男性与女性分别48例、32例,且所有参与者均经相关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患者存在口腔疾病。同时80例患者均没有精神障碍者、意识障碍者,亦无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脑血管疾病者。且所有参与者均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的40例患者采用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具有研究性,见表1。

表1一般资料

组别

男/女

平均年龄

实验组(40例)

23/17

42.48±10.11

对照组(40例)

22/18

43.04±10.34

1.2方法

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的40例患者采用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方法如下:1)构建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下的品管圈,自动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在延伸护理服务中,为患者提供了出院后的护理措施,如出院后社区、家庭护理等,保证患者可以受到照护,保证护理的连续性。在护理指导下,应用管理模式建立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由小组制定圈名、护理方案等,并寻找护理中发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服务。2)根据信息技术,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包括电子档案、回访记录等,促进无缝隙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3)应用分散学习、自学、集体授课等方式进行全员培训,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3]。4)开设服务热线,安排专人负责,由其为患者提供电话预约、口腔健康咨询等,同时开展就诊提醒服务,在预约挂号的开展中,方便患者,减少失约率。在患者就诊时,进行四手操作,之后逐步开展六步操作护理。并在治疗中,采用多专科协作模式,简化就诊就程,方便患者就诊。就诊后进行电话回访,制定标准化的回访表,治疗后由护理人员进行随访并做好随访记录,了解口腔情况,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回访后及时反馈患者的实际情况,提高治疗与预后效果

[4]

1.3观察指标

随之对比两组护理时间、患者失约率、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用自制量表评价,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进行数据资料分析,有差异以P0.05表示。


2.结果

经统计对比,护理时间实验组均长于对照组,而患者失约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口腔清洁、口腔自护、疾病了解程度、饮食方式、并发症预防等中,其自身的健康知识总评分均有效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具有明显优势,P0.05。


  1. 讨论

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是近年来最新型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可以提高护理时间,降低患者的失约率,提高医疗资源利用度。并在全面、全程护理下,进一步提高护理价值,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可以全面提升口腔门诊的服务质量[5]。同时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开展,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让门诊护士担任起重要的职业角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护理技能,保证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顺利开展;同时为了尽快适应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需要不断学习相应的护理技能与知识,提升护理能力的同时促进职业成长[6、7]

综上所述,在口腔门诊的构建与实践中,无缝隙延伸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价值与效果均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雪琳, 严娟, 林丽婷. 对使用爱康渗透树脂进行治疗的正畸后白垩斑患者实施无缝隙延伸护理的效果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05):23-25.

  2. 张晓云. 评价优化无缝隙急救护理应用于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实际价值[J]. 饮食保健, 2018, 005(026):142.

  3. 杨雪琴. 优化无缝隙急救护理在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 000(032):103.

  4. 徐胜. 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信息, 2017, 30(002):236-237.

  5. 王甜甜. 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专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体会[J]. 饮食保健, 2019, 006(043):170-171.

  6. 李青翔. 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门诊中的应用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 006(013):194-195.

[7]陈哲, 周雪琳, 周玉竹,等. 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门诊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临床医学工程, 2018, 025(004):53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