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什苏洪地区稀有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新疆巴什苏洪地区稀有矿床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刘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 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摘要:新疆巴什苏宏铌钽矿山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罕见矿床。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对其地质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其矿床为碱性花岗岩和碱性伟晶岩混合型,其岩体主要有碱长岩脉型及横向的霓长伟晶岩;主要赋存于中、碱性花岗岩,矿脉在近缘上呈致密脉型,矿脉呈现陡峭倾斜;具有均匀的连续厚度特性。估算铌资源储量在10000多吨以上,达到中等规模,具备向低值发展的趋势;中厚度大、规模大、复杂的大稀有矿产资源的前景。提出了今后勘探开发的重点是在南缘地区潜在的潜在矿床含矿性造区的同一地质环境。

关键词:稀有金属;矿床类型;碱长花岗岩

引言

塔里木盆地北部有一系列碱性岩群,是我国主要的碱土侵蚀岩成矿区域,在此基础上,为该区的构造演变和岩体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在波孜果尔盐碱岩中发现了大量的矿床和矿产资源,包括超巨型稀有金属稀土矿,新发掘的巴什苏洪稀有金属矿石也在此,其地理位置为 XX°32' E, YY°06' N,隶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的巴什苏洪村。

本文通过对巴什苏洪岩体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与年代学分析,并对该区的碱岩副矿物质进行了分析,文章对矿区的地质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分析,为邻近地区的稀有金属矿产勘查提供了参考。

1矿地质背景

1.1区域地质背景研究

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的西部,属于杂岩地带。该区发育一组小型富碱岩石,其分布主要受控于地区深层大断层,岩体、岩基、岩株、岩床及岩脉主要包括:超基性-基性碱岩型、中酸性碱岩型和酸性弱碱性岩型,以及一些复合型杂岩系,显示出一系列基性-酸性岩系,后期辉绿岩系的侵入。

1.2矿区地质背景

本区以下二叠世下二叠世克里克组P1b,是一系列由碎屑岩和碳酸盐混合形成的岩系,按其岩性可分为四个阶段,均为巴什苏洪杂岩。NE- SW方向的断层和从北到南的推覆结构形成了该地区的结构体系,并在该地区中发现了若干次 SN方向的二次断层,从而使该地区的沉积岩层错位发生,岩浆岩以巴什苏洪杂岩为主,划分出四个阶段:一阶段为中粒橄榄型辉长岩体;岩石以球形分布分布,长度8公里,宽度5公里,40平方公里,露出地表20km2,近东西走向分布,与该区的结构取向相吻合,在岩石周围发现了一个1∶50000平方米的地质构造异常HS-30,其中的异常成分为Nb-Y-Zr-P。

2矿床特征

2.1巴什苏洪杂岩体岩石学特征

巴什苏洪杂岩体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侵略性的联系;而在这些岩石的夹层中,这些岩石与岩石的接触位置分别为角岩和蚀变。

在现场勘测期间,还观察到了两个交错晚期的辉绿岩脉,与成矿关系不大,不属于杂岩,巴什苏洪稀有稀土矿床以中细粒碱长花岗岩为主,以巴什苏洪稀有矿床为主,以中细粒碱长花岗岩为主。

中粒橄榄型辉长岩的样品为中粒,以辉石 Py为主(Py)为主;Pl是 Pl (54%)的斜长石质 Ol(12%)是第二种矿物, 磁铁矿Mt是副矿物;尖晶石 Spl中等粗颗粒,具有强烈的磁性,霓石正长岩样为块、灰色、不规则的、块的结构。其中以碱长石60%为主,斜长石5%,霓石15%,副矿为2%。

火成炭是一种灰白相间的岩石,其构造为大颗粒-中等粗颗粒,以方解石为主,次生矿物为75%,次生矿物包括:铬尖晶石、黄铁矿等。显微镜下见,呈灰碱型,呈块状,以碱性长石Af(45%)为主;其中,石英(18%)为18%,斜长石(8%),其次是彩石 Aeg(10%)和黑云母 Bt(8%),灰白色的伟晶岩,具有中等粗颗粒和大块的结构。其中以钠长石30%,霓辉石30%,石英35%。第二类矿物组成比较复杂,经人为重砂法鉴定,主要有错石、磷灰石、碳硅石、锐钛矿、烧绿石、黄铁矿、锯钮铁矿、赤褐铁矿、磁铁矿、钠铁闪石等。

2.2矿化特征

碱质霓石正长岩主要分布于二叠世巴利克里克组,具有轻微的年代土化侵蚀作用,在岩石与岩层的交界处普遍存在着硅卡岩化现象,其侵蚀宽度为30~50米,脉状碱长花岗岩侵入了霓石型长岩,在该地区多见伟晶岩化,是我国罕见的稀土矿床。

2.3矿体特征

初步确定了巴什苏洪锯钮矿的大小、形态、演化特点。巴什苏洪赋矿岩体属碱性长岩和斜长型伟晶岩﹐其侵入量为脉型,部分为网纹,多为1~15 m,单一矿脉的厚度无明显的改变,矿体呈向北倾斜,坡度一般在55~70度之间。沿南北方向伸展约2公里,在地面勘探中发现多个粗大的矿体,一直向下伸展到四个纪,具有很好的成矿前景。经大尺度地质填图、槽探和钻井工程的确认,确定了四段碱长花岗岩脉的旋钮矿化区,该矿床长度4000米,宽度1000 m,大部分矿石(化)层厚1~5 m,其中3条或大于10 m。在地面上发现21条露天锯钮矿床,长度1950米,厚度40-100米,伸展性好,是一个很好的勘探前景。

通过对巴什苏洪杂岩的重砂矿和电测资料的研究,发现其赋矿矿物为银铁矿-锯钮铁;褐亿银矿;以易解石、烧绿石和锯铁金红石为主要原料,且以独居石居多。上述结果表明,锯-钮是巴什苏洪杂岩是可分选,可分离的矿物,其主要承载矿物是锯铁矿-银钮铁矿,褐亿锯矿,易解石,烧绿石,锯铁金红石等丰富的银钮矿石。

3.找矿方向

在巴什苏洪地区发现稀有金属稀土矿床,最具前景的对象是碱长花岗石和沿侧的霓长伟晶岩,这与普通的碱岩类相关的稀有金属矿藏的形成模式相吻合,通常,这种与碱岩相关的稀有金属矿物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碱质岩-碳酸岩结合的稀有金属矿物(例如:白下湖;另外一种是与波孜果尔等大、罕见的稀土矿,与碱岩体发展至晚期的伟晶岩相关,而塔里木北部的碱性岩系位于拜城县,位于拜城县,与西南天山的碱岩区是一条大的碱质岩,具有同样的岩石组合、地层和构造环境。在该区找碱长石和横向伟晶石是该区今后找矿的重要途径。

本文利用电、磁两种方法,并根据地层条件,在巴什苏洪岩体正长岩层和二叠系大理岩体北缘处,找到了一种具有低磁、高电阻、低极化反射性的低磁性、高电阻、低极化反射性异常,这一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工作来证实。矿区南缘为1:50000的航磁区域,1:200,000地球化学勘探Hs-36Y; Zr;Zn, Sn, La, Ti综合元素的变化特征,与矿床中的Hs-36、Hs-31、Hs-32在一个 NNE向的异常区域,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环境,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4.结论

巴什苏洪矿体是一种酸性、碱性的伟晶矿物,矿石类型主要为两类:一类为碱性长石矿物,一类是含有少量的稀土元素的碱性长石矿床,另一类是由霓长伟晶岩组成的,主要为四阶段的中、弱碱性花岗岩,矿体具有近东、西方向的致密脉型、倾斜、均匀、连续。

预计铌资源储量已达到一万多吨,已达到中等规模,并具备成为中、低品位、大范围、中厚度复合型的大、稀有稀土矿的前景。今后的勘探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南边潜在的埋藏岩体和 NNE构造带的同一地质环境区的勘察上,在勘探中要重视勘探工作中确定的低磁性高电阻低极化区与伟晶岩相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袁忠信,白鸽.中国碱性侵入岩的空间分布及有关金属矿床.[J]地质与勘探,2017,33(1):42-48.

[2]高俊.西南天山板块构造及造山运动动力学[D].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2019: 1-90.

[3]张招崇,董书云,黄河,等.西南天山二叠纪中酸性侵入岩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和构造背景.[J].地质通报,2019,28( 12):1827-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