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合作治理理论的生态环境保护框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基于合作治理理论的生态环境保护框架分析

李华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生态环境局 邮编 213300

摘要:我国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水平照比之前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但是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味地寻求发展。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实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而且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依然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基于此对基于合作治理理论的生态环境保护框架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合作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多元主体


引言: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生态环境治理是推动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需求,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

一、生态治理的特征

(一)治理观念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包容性

经济发展、实际出现的社会问题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如果生态环境治理观念依然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步调之上,或者是完全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无法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那么在治理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传统生态治理的问题,也就是“先污染后治理”[1]。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所涉及的层面和领域十分的广泛和繁杂,是一项较为宏大的工程项目,需要在传统的治理方法和观念上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融合先进的思想,并且坚持中国特色道路不放弃,也可以参考国内外成功的案例。

(二)治理主体具备多元化和制衡性的特点

当前阶段我国环境治理更加现代化,无论是政府、市场,还是社会、人民群众都是环境助理的参与者和主体,也推动了环境治理的发展,实现了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战略目标。而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的特点并没有对主体的占比和地位进行明确的区分和要求,需要各个主体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但是在这一工作过程中,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制衡,可以有效地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

从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状况来看,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很严峻,虽然也在实施治理工作,但是生态环境破坏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治理的速度。生态环境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情况越来越严重、森林资源逐渐减少、次生环境问题压力越来越大、水资源短缺并污染严重、极端天气异常频繁发生、江河湖波的源头地区污染加剧等等[2]。城市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料物污染等等。城市是国家建设的主体,城市问题也可以反映出现阶段的国家问题,城市是国家的发展缩影。而目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极端天气、水土流失、荒漠化、水资源缺失、森林面积降低等问题的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而这些问题的影响程度在逐年增加,因此,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意识到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

三、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现阶段,我国水土流失情况逐年加剧,这造成了该地区内的河流中土、泥、沙石的含量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河流周边生态环境的发展。目前从森林资源发展状况来看,我国森林覆盖率在逐年下降,造成了该区域森林资源中的水源降低,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该区域内的生活用水情况。与此同时,由于经常发生自然灾害,这也为森林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严重威胁区域内的人民财产安全。

(二)水土流失情况严重

水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我国境内的淡水资源比较匮乏,最近几年森林覆盖率的减少,导致水土流失情况越来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淡水资源的匮乏。据调查显示,我国现在人均水资源的占比还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在我国部分偏远地区,水资源匮乏的情况更加严重,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由于严重的污染无法达到使用的标准。

(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现在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大量的人们进入到城市之中生活,这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严重地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环境污染,部分地区由于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比如说森林和地表植物被严重破坏,在大部分的城市之中野区环山绿化率比较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没有采用合理的规划,导致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较差。

四、合作治理理论下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一)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

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人们的主体提示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意识到加强环境保护宣传的重要性,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完善健全、加强公众参与制度。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可以为公民提供更多保护环境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提升生态保护的质量和效果,这样做也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二)合作进行环保制度设计

合作进行环保制度的设计主要是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的标准以及环境保护的政策进行科学化的制定和决策。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环境保护制度,环保制度的地位要高于先进技术的应用,只有制定完善的、科学的、健全的环保制度以及环保策略,才能提升环境保护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合作实现生态环境治理法律体系的现代化

只有合作实现生态环境治理法律体系的现代化,才能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水平,而法律体系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较强的制度设计和规划。目前阶段,我国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约束,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细节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是不够健全完善,缺乏一定的实效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制度建设的需求。也正因如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国政府需要完善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必须结合当前阶段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这样也可以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合作提供环境公共产品

目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以及环公共境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1.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排放;2.人们群众在日常生活、消费的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排放;3.政府在工作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排放。因此想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那么就需要企业、人民群众以及政府部门加强合作,在进行生产经营以及生活效果的过程中贯彻融入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采取可行性措施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这样才能建设优良的环境公共产品。

结语:综上所述,在合作理论的影响下,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必须从根本上采取可行性措施,制定更加长效的机制,加强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需要大力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除此之外,也需要政府部门、企业以及人民群众加强合作,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共同进行生态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郑军.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思路与实施路径探讨[J]. 中国环境管理, 2020, 12(4):6.

[2]俞海山, 周亚越, 刘玉. 基于合作治理理论的生态环境保护框架构想[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8, 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