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10kV及以下线损精益管理提质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浅议 10kV及以下线损精益管理提质增效

陈海斌 蒋宏

宁德市供电服务有限公司霞浦分公司,福建省 宁德市 355100

摘要:近年来,全国电力企业纷纷开展了加强线损控制和线损管理试点研究,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随着电力公司线损管理模式的改进,管理部门对10kV配电网线损管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依然存在。

关键词:线损;精益管理;提质增效

引言

我国的电力行业一直存在发电、配电异样发展的状况。线损管理作为降损节能,提高企业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用尽可能多的办法尽量减少线损,同时采取新的管理措施来降损节电,深挖内部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线损要效益。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时常通过线损检验这一重要手段来显示。“四分”线损管理成为近年来国网公司重点推进工作,全面降低各类线损损耗成为各供电企业首要任务。

  1. 线损的概述

1.1线损类型

对于10kV配电网线路损耗,可以划分为技术线路损耗和线路损耗2大类。技术线路损耗分为固定线损和可变线损2大类。在总配电网中,2种线损都是总功耗与电气设备的结合体。技术性损耗是指固定连接损耗电力电容、电力电缆和变压器芯部绝缘介质所消耗的实际能量,也包括传输线所消耗的能量,而可变损耗则与开关电阻成正比。泄漏主要是由于漏电和被偷电造成的。用10kV配电网络进行实际应用管理及日常维护、输电线路的非标准安装及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均属于线损管理的内容。

1.2线损产生的原因

线损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2类,即技术失效和管理失效。这些损耗主要与供电系统中各种电气元件所产生的总电能损耗有关,如固定线路损耗和可变管道损耗。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电子元件与变导损耗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正比于时间或电流的。另外,固定连接损耗直接与电器元件的充电电压有关。从日常使用变压器的情况看,变压器部位的电缆电压和铁芯电压直接导致了线损问题。所以,线损的主要问题在于人为因素和安装工艺。当前,我国一些电力企业存在着销售管理漏洞,加上自动化系统数据采集不全,双电量计量点设置不规范,系统文件不同步,线路运行方式更新不同步等问题,以管理中存在的系统文件与实际情况的矛盾,特别是对10kV配电网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并以销售管理中存在的计量误差和窃电行为,以及存在的计量误差为例,表现得尤为突出。结果,线损的精确测量受到了不利影响。

210kV及以下线损精益管理提质增效

2.1技术方面的措施

一是,调整变压器(1)使用有载调压变压器,替代无载调压变压器,带负载直接调节端电压可以减少低电压进行无功补偿。有载调压变压器对于调节端电压、使其电压维持在额定电压合理波动范围内有着迅速性、即时性。额定电压范围内电力变压器的铜损铁损处于最佳经济运行模式,固定损耗最小。(2)使用新型节能型变压器,较以前的高能耗变压器,节能型变压器空载损耗、负载损耗有极大幅度降低。对于电网来说线路损耗远不及设备损耗占比大,所以使用新型节能变压器是一个较好的降损方式。二是,改造调整导线(1)改造旧线路,由原来的裸导线改造为架空绝缘导线,提升绝缘性能,减少漏电。裸导线表面氧化腐蚀后会增加线损,相较于裸导线,架空绝缘导线对地安全半径减小,还可以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性。(2)电流较大位置如母线进线出线位置,变压器进线出线端子,选择导线截面积参考经济电流密度这一参数能降低部分损耗。三是,综合优化参数结构合理规划电网提升电网智能化程度,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优化电网内有功、无功参数,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电网损耗。计算最优供电半径,调整用电负荷避免近电远供,合理分配负荷保证三相平衡以达到降损目的。

2.2整合精益线损知识体系

一是梳理线损管理基础知识。依据国网公司线损管理办法,对线损管理的工作职责、降损规划管理、计划管理、理论计算、计量管理、基础数据管理、分析与异常控制等内容进行系统细化与分析,形成适宜晋城公司线损管理的基础知识体系。二是融入精益管理工作理念。对涉及线损各业务流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和全过程进行梳理,对流程中涉及各专业部门在线损工作中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剖析,寻找缺陷和短板,运用精益管理分析工具,把握线损管理相关方核心工作需求,分析线损管理关键业务流程及各个节点,形成精益线损管理模式,弥补电网企业运用精益理念开展线损管理工作的空白。三是创新构建精益线损知识体系。涵盖线损基础知识、线损影响因素、线损相关元件等十个方面的精益线损知识体系,全面梳理线损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要求、指标标准等,明确线损计算、分析和提升各个阶段应用的计算模型,引导基层管理人员精准计算线损、精益分析线损、精确提升线损。

2.3线损计算

线损就是线损功率,由于电力通过导线传播(通常是铜线),导线本身具有一定的电阻,因此在传播过程中,这条线(网格)的电阻会消耗掉一部分电力,详细的线损统计算法如下所示:一是台区线损L1=(W1-S)/W1(1)式(1)中,L1表示台区线损率;W1表示台区供电量;S表示台区售电量。在同一天,抄表台区供电量和台区售电量,台区售电量计算公式如下:S=xr-(sr+gr)(2)式(2)中,xr表示台区下低压用户每月抄表得到的实际用电量;sr表示以客户正常月份用电量为基准,按正常月与故障月的差额补收的相应电量;gr表示加减电量。二是10kV馈线线损L2=(W2-(m+v))/W2(3)式(3)中,L2表示馈线线损率;W2表示10kV馈线供电量;m表示冻结电量;v表示10kV馈线用户用电量。3)10kV及以下馈线线损L3=(W2-(S+v))/W2(4)4)分区线损L4=(W3-G)/W3(5)式(5)中,L4表示分区线损率;W3表示分区供电量;G表示分区售电量。

2.4加强电网升级改造与运维检修

配电网结构的质量是影响减少分销网络损失的最直接的因素,在减少线路损失的技术措施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降损的管理措施方面,主要是需要相关的供电企业一定要对电网线损的管理指标及时进行制定明确。对于供电企业自身而言,也必须能够保证电网长期低损耗、高效运行。同时电网线损预测工作应当做到与时俱进,电网线损理论计算可以有效对线损进行管理和预测,其实是线损管理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配电网结构的优化工作,应以高质量、高效率、稳定供电为前提,可从电网架设、电源点设计、供电导线三方面进行优化。加强电网建设,逐步消除非正常电压,简化电网等级,形成智能电网,降低重复输电能力[1]

2.5合理规划电网结构

应当合理调整供电电压,电力企业在供电电压的设置中,为了满足电压需求的高峰期,通常根据高峰时段的电压值进行设置。通过这样的供电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电压运行产生的线损问题。进一步完善电网结构模式,更加有意义地在不同的供电方式中进行选择,进一步缩小供电范围,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逐步迎合部分供电地区的电网,避免多级串联供电现象,减少循环供电,改造老重载线路使用寿命。强化对配电网结构影响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更加有效率地减少配电线路的损耗[2]

结束语

通过建立精益线损管理体系,构建了线损管理知识体系,开发了线损可视化平台,提升了线损管理水平,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深化体系应用,将其应用内与电力营销、综合能源等领域,将带来更多的价值[3]

参考文献:

[1]房宜盼.10kV配电网的同期线损管理及降损策略探讨[J].技术与市场,2020,28(12):192-193.

[2]余向前,张东平,王晓燕,张长青.基于SelTree树形组件的电力企业线损管理系统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20,29(23):84-87+93.DOI:10.14022/j.issn1674-6236.2020.23.018.

[3]马镛湛.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精益线损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2):15-16.DOI:10.13768/j.cnki.cn11-3793/f.2020.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