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8
/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措施

董兴军

山东璟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岩土工程包含着地面、水土、岩石和土壤等多个部分,由于岩土工程与环境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一旦发生问题,将会造成地质灾害。我国的地质环境非常复杂多样,环境气候多变,地质灾害更容易发生,并且地质灾害的种类较多,破坏性大,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为了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需要及时地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预控措施。最直接的防治措施就是停止资源开发、保护环境,但是这种做法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提出防治技术和预控措施时需要将发展和保护放在同等重要地位上,既不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要能够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预控措施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

从宏观上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质灾害,即自然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自然灾害的最大特点是人类活动对其影响不大。它们属于第一类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内在形式和自然特征。二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灾害。这类灾害属于第二个环境问题,显然是人为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大量的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从微观上看,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成因是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对自然地质演化的影响,导致岩土结构稳定性的破坏和自然演化周期的改变,进而诱发一系列地质灾害。这也是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突发性强、分布不均的原因。

2常见的地质灾害

2.1山体滑坡

这种地质灾害是由于山坡上的岩石受到外力的影响,使其土质松软,难以承受山体的压力,导致岩土从山坡上不断滑动。当滑坡发生时,大量的岩土会滑落,对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当发生山体滑坡时,它发生得很快很突然。造成滑坡的因素可能是地震、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面积连续降雨等。为了减少滑坡的影响,需要做好相关的防治工作。

2.2泥石流

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多发于山坡、冲沟等地,与气象环境密切相关。通常发生在暴雨、暴风雪等恶劣天气。泥石流是指携带大量土块和砂砾从山上冲下,严重威胁山下建筑物和居民正常生活的急流。此外,由于泥石流携带大量的石头和沉积物,这意味着泥石流具有高度的灾难性。同时,岩土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减少植被,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增加泥石流的风险和危害性。

2.3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也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灾害类型,水土流失的存在会影响岩土工程的安全。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岩土工程周围的严重水土流失、滑坡甚至建筑工地的覆盖。同时,在降雨作用下,水土流失问题将较为严重,从而影响岩土工程周围的安全。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在发展过程中未能考虑到的问题,以及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缺乏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施工理念。从自然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设备和施工管理方面来看,都会导致水土流失。

2.4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约有70个城市是地面沉降的高发区,其中50%以上的城市地面沉降超过3m,极易形成地质灾害。在采矿区、岩溶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下水过度开采的地区,地面变形很常见。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3.1加固技术

有些项目是靠河流修建的,地质较软,会有明显的渗水现象。由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触变性和高压缩性相对较大,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沉降,需要在排水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一些工程中,采用柔性桩对地基进行重新验算,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管桩作为加固方法。地基加固技术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常用方法。提高地质工程的稳定性可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例如,如果地基存在问题,可以采用预压法和夯实法等加固技术来提高底基层的稳定性,增强其承载力,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加固技术中有两种预压方法,即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第二种方法主要用于土层厚度较大的地方,而第一种方法正好相反,更适合土层厚度较小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网格法需要用于地基加固技术,以进一步加固高粘度的土层,并填补岩石之间的间隙,从而增加岩石的致密性并提高其抗压强度。在土层加固方法中,有许多其他方法,如灌浆法和电化学法。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需要根据实际岩土工程选择最合适的加固方法。

3.2地面变形的防治方法

首先,在岩土工程施工前,通过岩土工程勘察,了解和掌握施工场地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特征,确保施工方案制定和施工工艺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避免人为施工因素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在抽取地下水样本或开采地下矿产资源时,也要严格遵守有关标准和规范,实时监测地下岩石的运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其次,相关人员应确保施工工艺标准化,确保施工设备符合标准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要求。最后,加强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措施是近年来新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因为岩土工程会对地表植被产生很大影响,进而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在岩土工程施工中,应通过绿化的方式在施工现场周围种植大量植被,以绿化岩土体,实现生态保护。

3.3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防治难度较大的地质灾害类型。因此,在大多数工况下,在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工程队应尽量避开泥石流高发区。如果无法避免,必须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预防泥石流,努力将泥石流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当发生泥石流事故时,会形成小泥沙、大砂砾等固体。一旦发现泥石流事故,应及时停止上述大颗粒固体。排水沟和拦沙坝可用于处理。排水沟的布置可以降低泥石流通过排水沟时的流速,调整泥石流的流向。拦沙坝建在泥石流高发地段,当泥石流发生并通过拦沙坝时,泥石流流速会降低,大颗粒的砂石会沉降到拦沙坝中。上述方法有利于减少泥石流的危害。拦沙坝建成后,河床宽度也可适当扩大,坡度可适当减小。该吊装方法可调节坝沟中部泥石流的流动,有利于减少泥石流和山洪对坝坡的侵蚀破坏。

3.4滑坡的防治方法

岩土滑坡灾害的防治应与多种方法相结合。首先清除地表积水,减轻岩土表面重量,然后进行填筑压实。在该方法中,抗滑挡土墙技术应用广泛,施工操作简单,工期短。最重要的是,它不会对原始地质结构产生太多不利影响。其次,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山体边坡,提高山体承载力,并对山体边坡进行加固,提高山体稳定性,降低滑坡风险。最后,在岩土工程施工现场周围修建截水沟,避免滑坡范围内地表水的流入,降低滑坡灾害发生的概率。此外,应在易发生滑坡问题的位置进行地下水综合防治,以避免地下水对山区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4结论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类型比较多,危害性较大,而且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不可控,在影响岩土工程建设安全的同时,也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风险,为岩土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在本文研究中,针对几种常见的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类型,结合地质灾害的成因,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总之,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必须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岩土勘察与地质灾害评估,全面了解、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地质特点,以及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设计合理的防治方案,再利用合理的防治技术,从根源上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杨俊岭,赵朕,崔晓亮.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其策略分析[J].地矿测绘,2020,3(1):132-133.

[2]葛军武.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4):31.

[3]薛云峰.广西灌阳新圩高速出入口加油站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J].地球科学前沿,2020,10(7):9.

[4]阚露.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探微[J].砖瓦世界,2019(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