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牙髓炎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11
/ 2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牙髓炎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李沐昕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 210008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牙髓炎根管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期间接受根管治疗的牙髓炎患者88例患者,将其入院序号打乱,使用随机叫号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针对性护理),每组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治疗效果以及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7.73%高于参照组90.91%,差异较大P<0.05。由VAS评分可知,试验组患者疼痛程度更轻,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牙髓炎患者根管治疗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大幅度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牙髓炎患者;根管治疗;针对性护理


牙髓炎是当前口腔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诱发该疾病的因素较多,硬组织受损、病毒感染等因素是该疾病诱发的主要因素。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现阶段对于牙髓炎的治疗名目繁多,根管治疗是最为常见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该治疗方式对牙髓炎虽有着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该疾病术后恢复周期较普通疾病更长,也术后需要严格的对口腔进行相应的护理,以免疾病复发,因此需要重点关注术后护理。口腔科常规的护理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容易忽略患者心理方面的需求,导致治疗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在其治疗期间需要给予有效、规范的护理操作,从患者生理到心理全线贯通,为后续顺利实施治疗方案奠定坚实的基础。此次探究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实际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期间口腔科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经X线、病理学诊断确诊为牙髓炎的患者88例,将88例患者入院序号完全打乱,使用随机叫号的方法,将88例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n=44)和试验组(n=44)。参照组:实施口腔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此次探究的88例患者中,男51例,占此次探究总人数57.95%,均龄(42.27±5.13)岁。女37例,占此次探究总人数42.05%,均龄(39.69±6.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30d内未接受相关治疗;②无严重口腔合并疾病,例如牙龈癌。排除标准:①精神失常或者无自主逻辑思维;②人体重要器官严重受损或癌变;③拒绝参与此次探究或中途退出。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口腔科常规护理。

协助主治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并按照治疗方案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为患者讲解服药知识,对患者疾病相关疑问进行解答,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如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向主治医生进行汇报,以便于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

试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

①术前指导:牙髓炎病情较为复杂,在实施治疗前,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干预。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缺乏,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恐惧心理,严重阻碍了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患者进入病区时,通过递交名片、工作证的方式,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基本信息掌握,减轻患者抵触心理,为搭建稳固的护患桥梁打下基础,询问患者基本信息,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由于大多数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在进行手术治疗前,通过短视频、自制科普小手册等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讲,告知其发病原因、治疗计划、术后日常护理等。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对治疗所用的器械仔细检查,查看器械是否残留污渍、有无变形,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②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时,观察患者表情、行为等判断患者是否出现焦虑、恐惧等。寻找患者不良情绪来源,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宽慰,以保证患者不良情绪得到释放,使其放平心态,提高信心。在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叮嘱并协助患者保持较为舒适的体位,以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频繁挪动体位,在实施治疗前,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治疗方案对其口腔进行清洁,借助冲洗器进行仔细冲洗,将分泌物、牙齿表面残留物等进行清洁操作,使其保持足够的干净应对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患者表情、身体状态,若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告知主治医生。保持语气温和,询问患者具体原因,根据患者讲述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不仅如此,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保暖,以免长时间的治疗造成患者感冒、发烧等情况的发生,调节室内温度、湿度,使患者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治疗,提升患者治疗体验。

③术后护理:患者结束治疗时,对治疗过程中使用的物品进行清点,将患者止血棉球取下,使用口腔清洗仪器对患者口腔进行二次清洁,在清洁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病情进行,以免对患者牙龈造成二次伤害。治疗方案及清洗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询问患者当前感受,指导患者进行咬合操作,并将耐心倾听患者讲述内容,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术后非正常症状,并对患者进行术后知识的普及,使患者能够自主判断术后非正常疼痛、胀痛。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酌情使用镇痛药物,对治疗后口腔清洁进行耐心的宣讲,规划合理的饮食计划,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奠定稳固基础。

④术后回访及复诊:牙髓炎患者在进行根管治疗方式后需要进行多次干预,并定期复诊,以免患者术后因其他因素造成疾病复发或诱发其他相关疾病。通过患者病案信息预留的联系方式,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询问患者术后状况。提醒患者每隔7d到院进行复诊,以保证术后恢复的顺利,通过术后3次复诊,查看恢复情况,及时避免术后出现异常未及时治疗造成疾病加重,根据护理人员科普知识,判定异常疼痛,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专项治疗,有效的避免了疾病拖延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1.3观察指标

①通过定期复诊对患者复诊结果进行记录,将治疗结果分为三类:痊愈(牙髓炎相关症状消失、无疼痛感,并通过X线检查病变消失)、显效(牙髓炎相关症状减轻、轻微疼痛按,X线检查病变减小)、无效(牙髓炎相关症状未消失、疼痛感剧烈、X线检查病变无变化或加重)。

②通过VAS测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总分数0~1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越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软件做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7.73%高于参照组90.91%,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如下。


表1.治疗效果比较(n=44)

组别

痊愈

显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参照组

27(61.36%)

13(29.55%)

4(9.09%)

40(90.91%)

试验组

34(77.27%)

9(20.46%)

1(2.27%)

43(97.73%)

P

-

-

-

<0.05

注:总有效率=(痊愈+显效)/n*100%


经根管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指标小于参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体数据如下。


表2.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n=44,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

7.13±1.21

3.96±0.54

试验组

7.14±1.19

2.04±0.46

P

>0.05

<0.05


3.讨论

当下,人们在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极易忽略自身身体出现的疾病预警信号,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导致病情拖延加重。牙髓炎是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随着人们饮食方式的改变,其发病几率也不断增高,且有着年轻化的发展趋势,有着向年轻群体发展的趋势。该疾病会破坏患者牙周组织,造成细菌感染,从而诱发疼痛。牙髓炎病情较为复杂,需要结合患者当前疾病严重程度制定专项治疗方案,症状较轻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直接盖髓等方式治疗,症状较重且需要保留牙齿的患者,需要实施根管治疗方式,或将其拔除。根管治疗牙髓炎是现阶段中常用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步骤繁琐,术后的恢复周期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定期清洁、规划饮食、定期进行复诊,规避术后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在术后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常规的护理方法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实际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无法对患者生理、心理进行更好的护理。由此可见,对于使用根管治疗牙髓炎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对预后恢复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语媚,郭丽云,蹇敦翃.针对性护理在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08):146-148.

[2]佟庆敏.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牙髓炎患者根管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8):165-166.

[3]何翠媚.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牙髓炎根管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218-219.

[4]姬海瑞,呼莉莉,何改霞.针对性护理干预在牙髓炎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3):182-184.

[5]梁凤.牙髓炎根管患者治疗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1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