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知识水平及实施心脏康复运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8
/ 3

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知识水平及实施心脏康复运动的影响

邹玲 闫振明 张磊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 辽宁抚顺 113008

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影响。

方法:27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各136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行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模式。结果:观察组在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运动指标改善情况、患者心脏康复知识掌握度、心脏康复运动达标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模式可促进患者治疗指标改善,改善运动能力,提高其心脏康复知识掌握度并强化心脏康复运动干预效果。

关键词: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模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知识水平;心脏康复运动


冠心病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一直备受关注,所谓“三分治疗,七分管理”,体现的就是管理对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的重要价值[1]。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模式经临床验证有效,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提升,趋于完善,临床应用率越来越高。本研究选取27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模式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2020年3月--2021年2月期间选择27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各136例,对照组男89例,女47例,年龄58-78(68.48±5.55)岁。观察组男90例,女46例,年龄57-80(68.24±5.57)岁。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操作方法

对照组行术后常规康复指导。

观察组行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模式,具体为:(1)现状认知:告知患者冠心病危害以及术后注意事项,重点讲解术后心脏康复运动的重要性,借助视频、宣传册强化教育效果,并为患者提供所需知识和心理援助;(2)生活指导方案:分为运动、作息、饮食、用药几个方面,运动方面以有氧运动(快走、慢跑)为主,根据患者6 min步行距离调整运动量和时间,作息方面制定作息表,引导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饮食方面以清淡饮食为主,补充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确保营养均衡,针对不良饮食习惯的患者可为其提供健康食谱,用药方面建议患者购买小药盒,标记每次、每日用药量和时间,定好闹钟,防止遗忘,此外,告知患者烟酒对心脏的伤害,督促其戒烟限酒;(3)合作监督指导方式:和患者家属必须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做好信息共享,尤其是患者家属必须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主动配合规范患者饮食、运动、作息和用药。

1.3观察指标

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测定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

运动指标改善情况:6分钟步行实验。

患者心脏康复知识掌握度:采用科室自制调查问卷,包括完全掌握、基本掌握和未掌握三个等级,各自对应分值为100分、≥60分和<60分,掌握度计算剔除未掌握患者。

心脏康复运动达标率:从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以及服用依从性几个方面评价达标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25.0处理计数(χ2)和计量(t)资料,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2.1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

表1结果:管理前无差异管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

表1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记录表[X±S]


组别


例数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糖化血红蛋白(%)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观察组

136

131.83±16.13

126.35±11.52

75.78±13.25

70.74±1.26

5.94±1.66

5.01±0.44

对照组

136

131.62±15.25

129.43±13.93

75.46±13.42

73.93±1.64

5.93±1.64

5.64±0.64

T

-

0.1103

1.9871

0.1979

17.9879

0.0500

9.4597

P

-

0.9123

0.0479

0.8433

0.0000

0.9602

0.0000

2.2 6分钟步行实验评价心脏康复运动效果

表2中,管理后观察组6-MWT更长(p<0.05)。

表2 6分钟步行实验评价心脏康复运动效果记录表 [X±S]


组别


例数

6-MWT(m)

管理前

管理后

观察组

136

144.65±43.13

406.24±37.19

对照组

136

143.66±45.09

289.54±42.18

T

-

0.1850

24.2015

P

-

0.8534

0.0000

2.3患者心脏康复知识掌握度

表3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脏康复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

表3患者心脏康复知识掌握度记录表[n(%)]

组别

例数

完全掌握

基本掌握

未掌握

掌握度

观察组

136

84(61.76)

42(30.88)

10(7.35)

126(92.65)

对照组

136

41(30.15)

51(37.50)

44(32.35)

92(67.65)

χ2

-

-

-

-

26.7102

P

-

-

-

-

0.0000

2.4心脏康复运动达标率

表4结果:观察组患者合理膳食达标率、戒烟达标率、限酒达标率以及服用依从性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4心脏康复运动达标率记录表[n(%)]

组别

例数

合理膳食达标率

戒烟达标率

限酒达标率

服用依从性达标率

观察组

136

114(83.82)

120(88.24)

98(72.06)

132(97.06)

对照组

136

81(59.56)

91(66.91)

75(55.15)

102(75.00)

χ2

-

19.7275

17.7727

8.4012

27.5304

P

-

0.0000

0.0000

0.0037

0.0000


3讨论

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在接受PCI手术治疗后需进行心脏康复运动,这样才能促进心功能恢复,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可有效满足患者要求和实际治疗需要[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运动指标改善情况、患者心脏康复知识掌握度、心脏康复运动达标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体现了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模式的优势,具体来说,现状认知可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认识到配合术后康复的重要性,提高自控能力和自理能力,生活指导方案是核心,主要围绕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规范患者的生活行为,养成戒烟限酒、健康饮食、科学运动、规律作息、遵医嘱用药等良好习惯,从而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理指标,合作监督指导为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自觉性、主动性提供保障,合作即和家属合作,构建良好的监督指导环境,保障健康教育效果

[3]

综上所述,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的管理优势明显,体现在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改善运动能力,提高其心脏康复知识掌握度,促进其康复行为达标等方面,优势显著,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康英,李娟,王莉,等.PCI术后伴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心脏康复效果的观察及对比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1):3.

[2]曹小翠,于红静,卢瑞华,等.以专科护理门诊形式开展PCI术后Ⅱ期心脏康复教育的效果观察[J].2021,17(4):616-620.

[3]叶秀莲,蹇祥玉,罗莹怡,等.个体化心脏康复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