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语影视剧译制片的录音和合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3
/ 2

少数民族语影视剧译制片的录音和合成

叶尔江 ·巴合提别克

疆广播影视译制中心 制作技术部, 848000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拥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其中语言可以作为文化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和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的语言差异,在客观条件上限制了文化的有效传播。因此需要消除语言差异造成的文化交流障碍,从而可以确保不同民族文化的无缝融合。基于此,本文对少数民族语影视剧译制片的录音和合成进行详细的分析,期望能够为同行业者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译制片;录音工作;合成技术;少数民族语言

引言不论是生活社交或者文化交流,都是语言之间的有效沟通。如果在影片、电视剧或者各种媒体节目之间的语言类型不能进行互通,就会影响到人们接收节目讯息的有效性。影视作品是对艺术文化的充分表达,而语言的兼容性又是播出的前提条件,在被翻译成民族的语言的过程中,也是为文化宣传搭建有效的桥梁和纽带。所以,本文对少数民族语影视剧译制片的录音和合成工作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译制片中的录制工作

我国具有五十六个民族,从语言的角度来讲,各族间呈现了一族一语的语言文化交流特征。由于汉族人数最多,所以在我国的语言文明传递过程中,大多以汉语为主要的沟通方式。当语言与族群之间出现了一族一语的对应关系时,汉语就是族群认同感的一种重要基础。把文化产品翻译成民族的语言并加以合理的宣传,也是与文化认同建立联系的重要方法。

模拟设备录音

在开展录制工作之前必须选用合格的录制设备,这也是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其品质也将直接影响录制工作的最后成果。而针对不同的设备,在译制片的录制流程中又可分成两个类型。一种是使用模拟录音设备,而第二种则是使用数字录音设备。由于二者均有自身的优点,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请根据影片的需求作出正确的选择。其中,模拟录音设备主要包括录像机、监视器、混声器、话筒、对讲机和音响等,此类装置的适用范围相对更为广阔。在录制的过程中,配音人员必须根据剧本和视频中的有关状况做出合理的配音,在这个过程中,可首先利用模拟录像机通道作为视频源的语言渠道,接着再利用另一种渠道作为录制途径。如果配音人员通过少数民族的语音来配合荧屏上的台词和口型,模拟设备就能够自动记录覆盖范围。整个配音过程需要在隔音条件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从而使设备的录音效果最大化[1]

数字设备录音

在数字录音设备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所采用的录制装置和模拟设备之间有很多差别,主要是多轨数码录音机、混音器、声音效果器、话筒等,录制方法也和模拟的不同。这主要是因为由于数码设备比传统模拟装置拥有更多的声音通路,配音演员才能够在配音过程中一边聆听原版音频一边进行配音。虽然声音复制速度相当快,但是配音演员却缺乏充分的时间,去感受到在原始影视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思想与感情,从而导致原配音电影的情感传达不够精准,进而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整体价值。

录音工作中应当注意的相关事项

录音工作是影片译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而录音工作的实际效果也会影响最后成果的声音品质。当然,在整个录制过程中,先要选用最理想的录制设备,而后再按照现实需求选用具体的录制设备类型。在整个录制过程中都需要保证语音清晰度。因此声音工程师们必须在整个录音过程中捕捉到配音演员的现场语言特征和配音效果,并努力让演员在配音时更加投入于角色,重新刻画配音效果并加入情感元素以更好地突出其艺术性。这是由于人类声源的特定频谱,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声带振动所产生的乐音。创建各种声调和发音。鼻腔的频谱比较大;第二,鼻腔形状比较稳定,共振产生的谐波频率频谱不够清晰;第三,口腔空气流动的摩擦噪音和牙齿摩擦引起的牙齿摩擦噪音,这是由声带发出的声音和振动引起的。这意味着在对人类执行频率校正时,大多数频带增强使用具有平滑曲线的宽带均衡来强调特定音调。这是为了更好地匹配和协调人声的鼻音、乐音和牙音的频谱分布,使发音更加自然流畅。根据这个理论,每个声音的人声响度应该保持不变[2]

二、译制片中的合成工作

合成工作的具体相关内容

合成工作是制作译制片的最后一项工作,也就是将图像和声音混合成具有各种配音和声音效果的成品视频,然后进行审核和播放。使用模拟录音设备时,一般情况下会使用调音台合成CH-1来录制各种音效,最后使用CH-2声道达到播放的整体效果。通过使用数字录音设备,可以直接合成各种录制的声音,无需任何其他合成操作,只需最后的审查和视频播放。当然,合成的具体工作会根据选择的录音方式而有所不同,但这一般是借助设备和工具来完成的,不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

合成工作的效果要求

合成工作的目的是将录制的音频、配音和视频效果合成在一起,创造出崭新的作品。因此,首先要保证录制视频的一致性,音视频同步是其主要需求。其次,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频再现和聆听效果,还需要将制作的各种音效完美融入视频的故事中,并在适当的地方添加合适的音效。另外,好需要根据剧情插入合适的背景音乐,当然有的译制片保留原版的背景音乐,但在特殊情况下,背景音乐会做相应的改变,以突出地方特色。但是,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音乐,都是一种表达情感、强调气氛的方式,只有出现在合适的地方,才能更好地对影视作品产生衬托效果

[3]

结论: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语影视作品译制片的制作过程中,录音和合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严格把控这个一过程中的工作效果,才能制作出好的译制片作品,为观众带来良好的观看效果。少数民族方言译制片的成功制作,在一定程度上为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渠道,进而推动了少数民族的人民群众和新时期文化之间的融合,并最终能够实现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

参考文献:

[1]21世纪内蒙古戏剧:民族文化素质与审美精神[J].李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05).

[2]论新疆电影《生死罗布泊》彰显的崇高[J].杨昌俊.新余学院学报.2020(04).

[3]论少数民族题材主旋律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特色——以《又是一年三月三》为例[J].沈后庆,肖启映.电影文学.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