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腰椎退行性变经DR与CT的诊断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2
/ 3

分析腰椎退行性变经 DR与 CT的诊断效果观察

甘娜 王金博 陈禹吉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150076

摘要目的 针对腰椎退行性变接受DR与CT检查效果进行对比及分析。方法 本次纳入研究的60例对象,均为本院诊治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纳入对象收集年限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患者均接受DR及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结果差异性。结果 CT检查结果确诊率高于DR检查,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DR检查,三项组间比较均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临床诊断时选择CT检查,可获得准去确结果,降低漏诊和误诊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荐应用。

【关键词】腰椎退行性变;DR;CT;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s of DR and CT on lumbar degenerative changes. Methods the 60 subject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were all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chang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The collection period of the included subjects was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0. All patients underwent DR and CT examination, and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agnostic rate of CT examin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r examination, and the misdiagnosis rate and missed diagnosis rate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Dr examin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CT examination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egenerative change can obtain accurate results, reduce missed diagnosis and misdiagnosis, provide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 practice,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value, and is worthy of recommendation.

【 key words 】 lumbar degenerative change; DR; CT; diagnostic value

腰椎退行性变具体是指人体腰椎受自然属性影响导致发生老化和退化的生理性病变诱发的改变【1】。通常,年龄增加,运动时承受的符合越重,加之机体老化,更加容易导致腰椎老化。老化情况较为严重,会破坏椎间盘纤维引发退行性病变,表现为腰椎支撑能力降低、腰腿疼痛、肢体麻木、神经损伤等。传统临床中常用检查方法为DR,临床应用结果显示,准确性欠佳,且具有一定辐射影响【2】。现阶段,随着CT技术的成熟及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疾病临床诊断准确度。本次研究将本院诊治的60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DR及CT检查结果差异性,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依据。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研究的60例对象,均为本院诊治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纳入对象收集年限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60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50-78岁,均(67.29±3.15)岁。病程时间为0.5-4年,均值(2.5±0.6)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蹲坐困难、下肢麻木等。患者家属详细了解研究和检查方法后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首先接受DR检查:仪器选择DR仪(生产厂家:德国Philips;型号: c50),均接受常规腰椎正侧位摄片检查。

之后接受CT检查,扫描部位和DR检查相同,仪器选择16排CT扫描仪(生产企业:美国GE optima ;型号:Optima 540)。常规扫描部位包括椎间盘的3个椎间隙,单个椎间隙需要进行4层扫描,层厚为5mm。

两组检查均由副主任以上检查科主治医师以上影像科医师进行双盲阅片,判断疾病情况,最后提供统一检查结果。

1.3 观察指标

汇总两组检查结果,并进行组间对比。诊断结果判断标准:确诊(椎间隙及椎小关节可见宽窄存在明显变化,明显可见腰椎椎体或小关节骨质结构变化,腰椎椎体滑脱错误等改变,能够获得清晰的椎体及小关节骨质显影或椎间盘显影);误诊(腰椎变化无法清晰显示)、漏诊(腰椎椎体改变不能明确显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比表示;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检查结果确诊率高于DR检查,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DR检查,三项组间比较均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不同检查方法检查结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确诊

误诊

漏诊

DR检查

60

49(81.67)

4(6.67)

7(11.67)

CT检查

60

59(98.33)

0

1(1.67)

x2


9.259

4.138

4.821

P


0.002

0.042

0.028

3 讨论

退行性变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改变,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化"。中老年人群为腰椎退行性病变高发人群,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疼痛、肢体麻木、神经损伤等。腰椎的退变包括椎体骨质退变,椎小关节退变,椎间盘退变及韧带的退变还包括脊柱滑脱、退行性侧弯畸形等,DR检查只能直观的显示椎体及小关节的骨质改变及椎间隙的宽窄;而CT检查虽然在空间分辨率上不及DR,但是对于腰椎间盘和韧带的直接影像及椎小关节间隙的显示有绝体优势。 随着年龄增加会或劳动强度过大,椎体或小关节骨质增生,会生成骨刺、骨赘。椎间盘纤维环断裂、变形,髓核无法获得充足营养,椎间盘变薄,表现为椎间隙变窄;随后会诱发韧带充血增殖或是水肿,影响其稳定性,导致活动受限。严重者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及时、明确的诊断后给予有效治疗,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

很长一段时间内,DR检查属于成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临床诊断常用方法之一,通过DR诊断,能够详细了解脊柱腰段序列病变情况、腰椎椎体及小关节骨质结构结构改变情况和椎间隙的变化。但是接受DR诊断上检查时,椎间盘突出症和对于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诊断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似度尤其是腰椎间盘退变为依靠椎间隙变化的间接征象,因此区分难度较大,极易导致误诊情况发生【4】。随着CT检查的普及,椎间盘退变的诊断逐渐明确,CT属于X射线影像学数字化系统,具有准确度高、密度分辨率高的特点,临床检查时,扫描则采用X射线束对腰椎部位进行层面断层扫描,之后再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获得影像学资料,进而判断疾病情况。结果发现,CT扫描得到的影像学结果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反映出患者腰椎部位在退行性变过程中的变化形态,并且能够对无变形的改变进行分辨,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发生【5】同时能够直接显示腰间盘的变化、椎小关节间隙的变化情况及韧带的变化情况。随着数字化设备的发展,CT目前在临床诊断脊椎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尤其骨三维重建的应用,在诊断腰椎退行性变中,不仅弥补了空间分辨率低的不足,还能更为明确的提供骨质退变、椎间孔及小关节的变化。能够确保临床更加准确的了解病变位置结构变化,并能够了解病变结果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详实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CT检查结果确诊率高于DR检查,误诊率及漏诊率低于DR检查,三项组间比较均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腰椎退行性变接受CT诊断能够准确判断疾病情况,降低漏诊及误诊率。

综上可知,腰椎退行性变选择CT检查准确性高于DR检查,可降低误诊及漏诊率,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夏学斌,孟继民,汪莹.143例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临床与CT分析[J].中华今日医学杂志,2003,3(10):58-59. 
  [2]殷好治,周万军,滕建玲,刘永刚,傅晓琴,刘明标.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CT与MRI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158):16-17. 


  [3]姚芒旭,黄光焕.腰椎间盘退行性变30例放射影像分析[J].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9,8(2):120-121. 
  [4]姚芒旭.腰椎间盘退行性变150例放射影像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4):383-384. 
  [5]余文昌,杨建勇,庄文权,陈韵彬,郑石芳.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MRI与病理学评估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8):468-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