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网自媒体研究述评的自媒体舆情引导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7
/ 2

基于知网自媒体研究述评的自媒体舆情引导问题研究

王荟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近年来,针对自媒体的研究热度不减,范畴多样。本文梳理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章,概括分析了近年来国内针对自媒体研究的主要方向以及呈现的研究特点,认为针对自媒体与舆情的交叉研究还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自媒体在舆情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就如何加强自媒体舆情引导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自媒体 舆情引导 民众视角 统计分析

一、自媒体

“We Media(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的平民化、个性化、内容多样化,能够极大地满足受众的心理诉求,但由于自媒体的准入门槛低、审查环节的不严谨甚至缺失,导致自媒体平台内容出现良莠不齐、可信度低、庸俗化、同质化和违背主流价值观等现象。可以说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下,自媒体已经深入大众生活,其在舆情传播中的作用与影响不可小觑,对其现象的关注和探究则非常必要。

二、国内对自媒体研究的概括述评

(一)近年来国内对自媒体的研究热度不减

2021年10月10日,通过在中国知网的总库中以“篇名:自媒体”进行精确检索,时间选定为截止2020年年底,显示找到12071条结果,且主要研究集中在社科类别中。通过在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库中以“篇名:自媒体”进行精确检索,时间选定为截止2020年年底,显示找到8616条结果。从发表年份来看,2011年是一个重要节点,在2011年以前,每年的相关发布文章数量很少,但从2011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相关文章的篇数均逐年递增,2018年达到了峰值,为1429篇,此后2019年、2020年,有下降趋势,但也有一千以上的篇数。(见图一)


61d7f7bc312bc_html_c04f802e8a5a57f0.gif

图一 各年度“自媒体”研究文章发表数量)

(二)针对自媒体的研究所涉及的主题众多

在知网罗列的40各主要主题中,可以看到,内容涵盖了自媒体、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媒体环境等众多范畴。其中排名前十的具体研究篇次可见下表1。

表一 自媒体研究主要主题分布情况

主题

自媒体

媒体时代

自媒体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媒体环境

媒体传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闻传播

网络舆情

传统媒体

篇数

5063

2456

733

353

199

179

172

154

169

162

(三)研究的侧重点开始转移

针对自媒体的研究从开始的对其概念、特点等理论角度的阐述,逐步扩散到了对其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影响等应用角度的挖掘。通过对期刊库中相关文章以“被引次数”进行降序排列,可以看到排名前二十的文章中,有过半数的对自媒体传播理论方面的阐释,其次则是涉猎到有关社会舆情、思政、经济、商业模式等方面。(见表2)

表2前二十篇被引相关文章

排序

文章

作者

刊名

被引

1

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

邓新民

探索

788

2

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

代玉梅

新闻与传播研究

509

3

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

周晓虹

新闻界

364

4

论自媒体的特征、挑战及其综合管制问题

宋全成

南京社会科学

299

5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汤力峰;王学川

中国青年研究

259

6

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

张彬

今传媒

255

7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

张美玲; 罗忆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35

8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赵宏

学术论坛

181

9

对自媒体革命的媒介社会学解读

潘祥辉

当代传播

178

10

自媒体时代政府如何应对微博传播中的“塔西佗陷阱”

杨妍

中国行政管理

176

11

自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探析

申金霞

今传媒

143

12

浅析“自媒体”的特点

张莹

科教文汇(中旬刊)

140

13

自媒体的本质: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

代玉梅

云南社会科学

130

14

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定义梳理及二者关系辨析

吴潮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127

15

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任小龙;沈强

中国青年研究

124

16

浅析自媒体时代的公益传播扩散

张艳

国际新闻界

121

17

浅议自媒体

刘景东;孙岳

中国信息界

113

18

基于社群经济的自媒体商业模式创新——“罗辑思维”案例

吴超;饶佳艺;乔晗;胡毅;汪寿阳

管理评论

112

19

品牌自媒体内容营销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

贺爱忠;蔡玲;高杰

管理学报

112

20

自媒体时代公众参与的困境与破解路径——以2012年重大群体性事件为例

于建嵘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0

(四)针对自媒体与舆情的交叉研究还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

通过对期刊库以“篇名:自媒体 舆情”进行模糊检索,结果显示仅有384篇,占到总篇数的4.4%。相对自媒体在其他角度上的解读和研究,针对自媒体与舆情的交叉研究还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

三、自媒体在舆情传播中的影响分析

(一)自媒体传播对舆情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是传播媒介个人化的特质使得精英式主体向多元化主体发展。二是传播过程互动化使得传播者和受众角色合一,并且不断在传播者和受众两个角色间变换。三是自媒体传播信息呈现多样化态势。

(二)自媒体传播对舆情产生的消极影响

一是自媒体传播权可能遭到滥用。比如谣言,流言、小道消息等,有的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有的侵害破坏伦理道德。所以,在技术上鼓励个人化的同时,管理上应采取一定的整体性约束,更好地维系人类社会的生存秩序与价值观念

二是自媒体传播内容的庸俗化直接导致受众思想的庸俗化。出于对娱乐的需求,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并不会进行深度思考去论证内容观点、深究事实原因,在不理智、不客观的情况下,接收自媒体传达的内容信息,直接接受生产者传播的思想极容易被内容生产者所引导。

三是自媒体的表现形式容易造成受众产生依赖性。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虽然在信息准确程度与思想内容把关上有巨大优势,但自媒体的普民化、信息丰富多样化更容易让受众得到满足,受众会倾向于从自媒体获取信息,伴随主流媒体入驻自媒体平台,从信息的获取上更加依赖于自媒体。

四是自媒体的推荐算法机制下受众形成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例如,在抖音刷视频,如果你给某个短视频点赞,接下来的好几个短视频都会变成同一类型。

四、科学引导自媒体,使其在舆情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

自媒体作为新兴事物,在移动网络普及运用的今天,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传播力量。舆情引导要对媒介平台、媒介内容生产者与受众三方“三管齐下”,把控信息生产过程。

一是要完善内容审查机制。逐步完善敏感词、违禁词词库,加大对污言秽语的打击力度,严禁违法乱纪、违背伦理道德的内容,从根源解决内容低俗文化的传播。在庸俗文化内容的传播上,虽不能完全禁止其内容的生产,但是可以减少此类信息内容的曝光量,可以对庸俗内容进行定期清除。例如,庸俗内容发布后,平台在两到三天后将其清除。

二是要完善违规责任与惩处办法。推行用户实名制,完善网络管理体系和违反法律法规的惩处办法,对用户形成约束,规避失范现象。对于发布低俗、有违背伦理道德内容的作者进行权限限制,做出实质性惩处。例如,对低俗内容生产者进行禁播、控制发布作品的时长与频率等,对屡禁不改的生产者封号处理。

三是要建立多种用户模式与时间提醒机制。针对注册用户,给予青少年模式、亲子模式等多种模式选择,在个性化推荐的同时,对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筛选。同时增加时间提醒机制,做好每位用户上线时长提醒,减轻受众对娱乐化内容的过度依赖。针对不同模式下的用户,做出不同时段的提醒,例如在青少年模式下,一小时提醒一次,对连续在线时长超三小时的用户做出强制下线的举措。

四是要根据自媒体传播的舆情形成阶段,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自媒体传播的舆情形成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一般要经历潜伏期、上涨期、爆发期、起伏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潜伏期的自媒体舆论主要是由热点事件的当事人、见证人、媒体人和舆论领袖多方混合形成的杂乱意见。大家有可能反应不一,多种观点存在矛盾或交锋情况。总体上,潜伏期舆情较为感性,不太稳定,许多公众也是将信将疑。在这一阶段,监管或负责部门要及时跟进,避免出现不实信息。如果关注的公众越来越多,舆情随之水涨船高,影响增大,就会出现“滚雪球”效应。此时的舆情还处在自发状态,各方参与者之间没有明显约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政府或有关权威机构第一时间发布公告声明、公布事实真相,舆情有可能平息,不会再往前发展。爆发期时的自媒体参与者投入的时间、精力大量增加,存在热点聚焦和影响扩散情况,影响越来越巨大,进而吸引更多网民加入到舆情大潮之中。许多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有可能被泛政治化,要给予足够重视,重点防控被别有用心的境内外势力利用。自媒体主导的舆情热点形成达到高潮之后,会有一定的起伏、变化和反复,这一阶段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和充分重视,舆情监控要随时跟进,及时发布官方的、科学的、真实有效信息。

作者简介:王荟,女,硕士。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