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吴强

中共芜湖市委党校、 241000


摘 要:国家若想发展成强国大国,经济是最重要的支撑。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在当前各种严峻形势的挑战下,面临着各种新风险与新矛盾。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理应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打造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在这之中,我国相关部门、经济领域、各个行业等,应该加快拓展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加强数字技术的研究与引进,构建良好的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与体系,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转型升级,进而构建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数字经济;实体经济;高质量;融合

数字经济是主要以大数据为核心,秉承着创新发展理念,运用新技术创造经济价值的一种新业态。现阶段,处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化俨然成为一种标配,因此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有效融合是新一轮经济改革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两种经济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少核心技术、融合不到位、数字经济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等问题。因此,若想促进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的有效融合,应该加强对技术的有效研发,创建数字经济产业链。在实体经济中要引进数字化技术手段,加强对数字经济的有效治理,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促进两种境界融合高质量发展。

1.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存在的价值

当今经济环境下,数据所能够创造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更为显著,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驱动力。合理应用智能化技术手段,是促进新兴战略产业不断前行的重要根基。可以说,数字经济的不断涌现可以有效解放劳动力,提高当下不同领域、不同产业的整体劳动生产率,创造出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增强社会经济中的包容性,推动社会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高质量的融合,可以创造出更多满足当下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的新兴产业,促进人工智能卓越发展,为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动力。纵观当前我国大多数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实现了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经营模式管理制度,所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也能够增强产业创新的原动力,为企业发展升级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减少当前社会中的一些交易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两种经济融合可以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增加产品生产的附加值,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2.分析实体经济、数字经济融合存在的挑战

2.1缺乏融合体系,合作意识不强

在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高度融合的阶段时,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缺乏系统性的合作标准,当前大多数融合体系都是孤岛化状态存在。

首先,工业互联网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在工业互联网行业当中,大数据的应用往往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然而,由于一些网络的封闭状态,使得工业设备在实际通讯交流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障碍与束缚,企业云技术无法合理分析出当前的发展趋势,云空间应用有限,经济融合出现信息壁垒。其次,数字贸易缺乏统一标准。由于不同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政策的出台存在严重的差异性,所以无法建立起一种通用的数字贸易标准,同时由于海关对于不同的电子商务产品界定范围与界定模式不同,所以建立标准的过程中难度较大。最后,产业数字化缺乏统一标准,由于产业数字化主要集中于一些智慧化园区之中,而实体经济中并未引进一些数字技术,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因此在融合过程中加剧了难度。

2.2产权不够明晰,缺乏融合机制

首先,实体经济与数字产权之间的业务边界确立难。展开来说,数字经济中,需要将所有的数据资料上传到第三平台,由此会使得一些数字信息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容易发生各种网络安全问题。同时,数字经济产权纠纷相对较多,无法合理界定具体的产权所属者。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等平台,产权知识成果极易被其他恶性竞争者直接窃取,而后期维权相对较难,导致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在融合中增加了成本,削弱了主体的创新动力。其次,容易引发数字伦理矛盾。在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如果缺少相应的法律制度,极易出现信息泄露、隐私受到侵犯的相关问题,因此应该通过法律的形式加强数字伦理的保护。

2.3缺少跨界融合的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不熟悉

在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道路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在于,复合型人才的匮乏。考虑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两种产业融合中,需要处理的业务相对较多,因此对于人才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经济管理专业技能等要求较高,这便需要聘请一批复合型的高质量人才。然而,在建设工业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过程中,同时具备制造业知识、工业知识、互联网知识、数字化技术手段的人才相对匮乏。就当下所存在的困境是,一些对于互联网知识相对熟悉的人,缺少对实体经济的了解;而对实体经济、制造业熟悉的人又缺乏互联网技术,这种尴尬境遇加剧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困难。

3.探究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高质量策略

3.1完善数字经济融合的统一标准

首先,统一数字经济的融合标准体系。加强数字经济的转型管理,确定数字经济、实体经济之间的责任与产权,协调各个主体所负责的具体业务与项目。在这过程中,一些企业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且引进经验的过程中,应该进行本土化改进。其次,建全数字化融合体系。按照数据信息的应用,根据不同实体经济的行业模式,确定数据应用的采集、服务等相关过程,同时结合不同省份的具体情况,出台相应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标准文件。比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农业生产等不同经济体系的有效融合。最后,对于经济融合应该建立起一套评估体系,国家应该按照经济融合的质量,出台评估模式与法律法规,确定不同产业的具体界定范围,进而推动数字经济与其他实体经济的融合。

3.2对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成果加大保护力度

首先,为数字经济保护增设屏障,既要加强数字化相关信息的保护,同时应该建立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对个人隐私、专利技术、商业机密等不同的重要信息,设置层层关卡,借助法律程序来保护数字信息,严禁各种诈骗信息和贩卖网络资源等违法行为。其次,促进数字经济的法制建设。网监部门应该对数字经济产权的法律法规尽快完善。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拓宽数字经济的发展空间,研发出创新技术。要多与一些国家合作搭建融合经济平台,如借助于G20、上合组织等一些高端载体,促进数字经济走出去。最后,要对数字经济、工业知识产权加强保护,可以通过监管部门对于工业知识产权成果进行不定期的筛查,加强对网络平台运行安全性、稳定性的维护,并且将一些检查成果进行公示。此外,要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与建议。

3.3培育一批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保证专业知识水平过硬

首先,聘请一些国内外的数字化智能人才。由于当前我国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所以可以从国外引进一批智能化、数字型人才,来填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人才空缺。在引进人才过程中,要加大对人才的重视,增加一些福利保障,创建人才的福利平台,让更多高端人才能够享受到应有的待遇。其次,加快产学研跨界人才的培育。国内一些高职院校要与机构、企业等搭建产学研培育基地,针对性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既要掌握当下实体经济制造业的一些相关知识,同时要具备网络数字化技术专业技能,实现跨专业融合。此外,一些中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实习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践掌握更多的经验与方式方法,获取到优质的工作资源,以便更好地为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献计献策。最后,加强领导班子的交流与学习,为了实现数字经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当中的一些领导也应该加强培训学习,拓宽他们的眼界与专业能力等。比如企业可以建立交流平台,让不同企业的领导者相互到彼此的企业中汲取先进经验,共同协商一套适用于我国国情的融合发展道路。

结束语: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长久发展的重要源泉,任何一个时代和阶段都离不开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作为当下新经济的一种创新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经济事业的进一步腾飞。当下,在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弊端,制约着两种经济的发展。例如,如融合制度不健全、缺乏核心技术与专业人才、产业发展观念滞后等。因此,应该创新思路,加快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的融合,建立完善的经济制度,创新科学技术手段,加快产业融合,培养专业的数字化经济人才,为高质量经济融合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傅钰.后疫情时代下市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探析[J].商业经济,2021(08):21-22.

[2]丁静.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江南论坛,2021(07):4-6.

[3]宋敬敬.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研究[J].商业文化,2021(17):38-39.

[4]曹月玲,赵蓓蓓.河北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0):165-166.

[5]苏献华,李俊男. 信息技术赋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研究[A]. 中国通信学会.2020中国信息通信大会论文集(CICC 2020)[C].中国通信学会: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