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县性诱剂防治桑螟虫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3

宁南县性诱剂防治桑螟虫效果分析

边露

宁县植保植检站 四川省凉山州 615400

摘要:2018年,通过桑叶危害观察、成虫诱集等方法调查宁南县桑螟虫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成虫始发期出现在6月下旬,高峰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因此,在蚕桑生产上,为达到控制总量、降低虫口基数的目的,“性诱剂”可在6月下旬至10月下旬使用。

关键词:桑螟虫;发生规侓;性诱防控

桑螟虫(Diaphania py10alis (Walker) )俗称青虫、油虫、卷叶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该虫广泛分布于全国各蚕区,其一、二龄幼虫主要危害嫩叶嫩芽,造成桑树嫩芽受损,生长缓慢,三龄以后幼虫开始大量取食,造成叶片仅留叶脉和上表皮,严重时导致大面积区域无桑喂蚕。近年来桑螟在宁南也大面积爆发,给蚕桑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损失,稳定蚕农的养蚕信心。为此,2018年我县在宁南县披砂镇大花地村进行了防治试验示范,取得了一定防控效果,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后。

1、材料及方法

1.1、试验示范地点及基本情况:本试验示范安排在披砂镇大花地村进行,其海拔1070m,是宁南县的蚕桑产区,也是桑螟虫危害的重灾区。

1.2试验材料

试验制剂:性诱剂,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供试对象

供试品种:红芽桑

供试靶标:桑螟虫成虫

1.4、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性诱剂”防治、常规防治(农户自防)和空白对照等二个处理和一个对照,其中“性诱剂”示范点100亩,常规防治1亩,空白对照区1亩。

1.5、“性诱剂”试验方法

1.5.1药前监测:根据往年“桑螟”发生时间和严重度等资料,使用“性诱剂”对“桑螟”进行动态监测,根据成虫的动态变化,在“桑螟”高峰期按标准进行安装。

1.5.2 使用方法:将安装好的诱捕器,每亩一套,均匀放置于田间,诱捕器以高出桑树0.2-0.5米为宜。换药时间一般为三个月一次。

1.6、 调查方法

为避免边界效应和其他因素干扰,调查时采用处理区的中间区域进行。从2018年3月22日开始,示范区每14天随机调查5个诱捕器,记载“桑螟”成虫诱捕数。同时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50片叶片,取一根桑条,14天调查一次,记录田间为害叶片数,计算田间叶片危害率及防治效果.用同样的方法调查农户自防区和空白对照区的田间为害叶片数,其调查结果列入图1、表1、表2

2、试验结果

2.1、“桑螟虫”的动态变化。经2018年3月22日至10月24日调查,其结果列入下图。61cbb8f601a67_html_3ea1487964e70023.gif

从图中可以看出,“桑螟虫”成虫始发期出现在6月下旬,高峰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因此,在蚕桑生产上,为达到控制总量、降低虫口基数的目的,“性诱剂”可在6月下旬至10月下旬使用。

2.2、试验示范效果。经6月下旬至10月下旬对示范区、空白对照区和农户自防区的测定结果(表1、表2)表明:

表1:“性诱剂”防治效果测定表

调查日期(月.日)

处理

调查点数

调查叶片数(片)

危害叶片数

(片)

危害率(%)

防效 (%)

6.22

示范区

5

265

2

0.008

94.5

自防区

5

261

0

0.000

100.0

空白区

5

260

36

0.138


7.07

示范区

5

269

9

0.033

76.9

自防区

5

260

36

0.138

4.4

空白区

5

283

41

0.145


7.21

示范区

5

336

11

0.033

79.7

自防区

5

300

8

0.027

83.4

空白区

5

267

43

0.161


8.04

示范区

5

331

33

0.100

54.1

自防区

5

297

27

0.091

58.2

空白区

5

322

70

0.217


8.18

示范区

5

345

25

0.072

64.3

自防区

5

328

11

0.034

83.4

空白区

5

345

70

0.203



表2:“性诱剂”防治效果测定表

调查日期(月.日)

处理

调查点数

调查叶片数(片)

危害叶片数(片)

危害率(%)

防效 (%)

9.01

示范区

5

436

43

0.099

34.4

自防区

5

419

41

0.098

35.0

空白区

5

452

68

0.150

9.15

示范区

5

348

34

0.098

23.7

自防区

5

364

41

0.113

12.0

空白区

5

367

47

0.128

9.29

示范区

5

350

34

0.097

47.2

自防区

5

326

32

0.098

46.7

空白区

5

353

65

0.184

10.13

示范区

5

224

2

0.009

86.6

自防区

5

208

8

0.038

42.3

空白区

5

210

14

0.067

10.24

示范区

5

236

31

0.131

11.7

自防区

5

240

35

0.146

2.0

空白区

5

242

36

0.149

“性诱剂”示范区与空白区相比,防效在11.7%至94.5%之间,平均为63.3%,以农户自防区的46.74%相比,防治效果提高了22.6%。经t检验:t(1.689)0.05(2.262)(df=9),“性诱剂”示范区防治效果与农户自防区没有明显的差异,只是略好于常规防治。

3、结果讨论

通过试验示范证明:用“性诱剂”防治“桑螟虫”,与传统防治(桑树捆绑草靶—焚烧草靶、桑条—桑树刷白)效果略好一点,但此法的优势在于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其综合效益明显,在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

4、试验示范小结

4.1、从上试验示范结果来看,其试验示范区与常规防治效果相当,综合效益好于常规,但单独用上两种方法均不能达到防治指标,还应与其它措施配合。

4.2、从上试验示范的结论来看,要达到防治指标,除上述措施而外,是必对“桑螟虫”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找到“桑螟虫”薄弱环节,形成相对高效、简易、投入少的防治方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