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肱动脉气囊压迫带的制作与应用

/ 1

一种多功能肱动脉气囊压迫带的制作与应用

卢敏 孙慧 孙万峰

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 江苏 盐城 224001

随着介入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发展,经皮穿刺冠脉介入诊治已成为冠心病有效治疗方法。常规选择穿刺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作为血管入路,但临床由于多种原因,如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动脉穿刺禁忌,动脉本身及途径血管存在严重狭窄、闭塞,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血管严重扭曲,影响靶血管治疗中力量的传导或无法提供受力点等,可以选择肱动脉作为穿刺血管路径。经肱动脉穿刺术后压迫止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临床常用弹力绷带包扎穿刺点,再用沙袋压迫,如果早期出现渗血或血肿、上臂肿胀,也可加用冰袋冷敷压迫,因上臂为圆形立体结构,平面面积小,沙袋、冰袋易滑脱,常压迫不到位。绷带缠绕力度无客观指标,术后需逐渐松解袖带减压,减压力度也无客观指标,只能靠患者主诉和医生经验,拆除纱布时可能因纱布和血痂粘连而导致再次出血,弹力绷带粘贴皮肤,可引发水疱,牵拉患者皮肤不适感明显。

也有报道使用血压计袖带压迫止血,但袖带气囊较宽,完全覆盖上臂,使上臂非穿刺血管穿刺面受压,影响血供,且橡胶材质不透气,引发皮肤不使,同时存在多次使用,易引发交叉感染。而且血压计体积较大,持续置于病人床边,连接于上臂,影响病人活动,且万一水银泄露,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因此我科制作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实用的多功能肱动脉气囊压迫带,方便临床使用,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止血效果,现介绍如下:

1.材料与制作:包括10×80cm的带状双层帆布结构的捆绑袖带,在靠近袖带一端的正面上设置有棉线编制固定网袋,可用于必要时放置冰袋,袖带另一端夹层放置充气囊袋,囊袋通过软管连接医用气囊测压表和充气球囊,测压范围为0至100kpa,袖带表面设置魔术贴,用于捆绑固定。

2.使用方法:经肱动脉穿刺术后,退出鞘管,一人用手按住纱布局部压迫,另一人将充气气囊对准穿刺点中间,捆绑袖带,魔术贴固定,挤压充气球囊,退出按压手指,通过测压表观察充气压力达到200-250mmHg,术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各减压50mmHg压力,逐渐放气减压,6到8小时后取下袖带,加压过程中如出现血肿或渗血,可重新注入一定压力气体,必要时可将冰袋置于网状固定袋中冰敷。

3.优点:(1)捆绑袖带固定方便,便于清洗、消毒。(2)通过充气球囊注入气体,小面积压迫上臂内侧面肱动脉穿刺点上方,皮肤透气舒适。(3)测量气囊压迫压力,及时通过增减注入气体量调整压迫压力,操作方便,指标客观,提高舒适度。(4)冰敷的患者,通过网状固定袋,避免冰袋移位。

该多功能肱动脉气囊压迫带能够提供适当的压力以便有效止血,可避免局部压迫压力不足引起出血、血肿等并发症和压力过大引起桡动脉闭塞和局部组织压伤等并发症。止血过程中应限制施加压力.以最小的压力达 到最好的止血效果。

附图说明

图中:1、捆绑袖带;2、固定网袋;3、气囊容纳袋;4、充气气囊;5、测压装置;6、充气球囊;7、软管;8、魔术贴母面;9、魔术贴公面、10、螺旋钮开关;11、开口。



61c567fb9c6f2_html_e4823fdf26f5a8ce.gif

图1多功能肱动脉气囊压迫带结构示意图



基金项目:盐城市卫计委科研立项YK2015121

专利号:ZL 2017 2 0253694.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