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起源终极探究辩证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3
/ 9

宇宙起源终极探究辩证版

马跃民

浙江省 东阳市 322121

【神奇的宇宙】

经常有人会问,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有边际吗?这么大的宇宙,到底是怎么来的?黑洞和暗物质又是怎么回事?宇宙真的来源于奇点大爆炸吗?超质量星星真的存在吗?

神奇的宇宙之所以谜一般存在,长久不能为人类所破解,我认为主要是它确实有无与伦比的奥妙之处;其次是现有科学技术、仪器设备、直至哲学理念都不足以达到破解它的水平;再者就是一直受到错误理论的误导。也就是说,要想破解宇宙之谜,必须突破人类思维的极限并且建立一套全新的哲学理念!

【宇宙的概念】

宇宙,是指所有时间、空间与其包含的内容物构成的统一体。包含行星、恒星、星系、星系空间、次原子粒子等所有物质与能量。

行星,是指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如我们的地球,它环绕着太阳运转。恒星,是由发光等离子体构成的巨型球体,如太阳。星系,则是由千百亿颗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如银河系等等。

次原子粒子又叫亚原子粒子,它们包括电子、中子、质子、介子、夸克、胶子、光子及未发现的粒子等等。放射和散射所造成的粒子又包括光子、中微子和渺子等等其他奇特的粒子。

总之宇宙包罗万象,是一切的一切的总称。

【宇宙的哲学存在-时空态】

那么这么复杂的宇宙,它是怎么发展而来的呢?

首先我们可以绝对肯定的是,宇宙的出现具有最根本的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两者缺一不可。宇宙中可以缺少任何某一物质、星球、星系,唯独不能缺少时间和空间。

不仅如此,单独的时间存在是毫无意义的;单独的空间存在也是毫无意义的。两者必须同时存在才具备哲学意义。而对于宇宙来说,有了时间和空间,还是没有意义,因为必须有物质。这就是现实宇宙存在的时空态,也就是说,我们谈论的宇宙,必须有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

为什么时间和空间必须同时存在才具备哲学意义呢?我们知道空间是用来承载一切物质的,多大的东西就需要多大的空间,如果没有空间,那么一切物质随之消失,存在不了。所以空间是一切物质存在的基础。

那么有了空间,物质就可以完全存在了吗---并不能!---还需要时间!为什么还需要时间呢?---因为时间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延续过程。简单的说,空间用来承载,时间用来延续。

没有时间,事物为什么就不能够存在呢?难道一切事物都要用时间来延续吗?---绝对是的!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我们用手拿起一个鸡蛋:没有空间,一切都不存在,鸡蛋和人都没有。那么没有时间呢?没有时间就是说这个过程都没有了,所以鸡蛋和人照样是没有的;没有了发生的过程,那就只能是一个概念、一个念想罢了。

【人类思维的误区-时间和空间】

长久以来,人类总是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亘古不变的存在,是永恒的,是不会消失的,也不会受任何物质、事物的影响和改变。在人类的心里,时间和空间好像是造物主馈赠给人类和整个宇宙的。

人类之所以这样认为,是有其极其深刻的原因的。这是因为,人类自从祖先及可考证的历史以来,时间从来没有间断过,空间也从来没有消失过。人类也从来没有找到证据显示空间会凭空消亡、时间会凭空消失。也就是说,人类总是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不受任何事物、意志影响而存在的!

---然而,我要说的是,这是人类思维的重大误区!那么,时间和空间真正的概念是什么呢?---我要说的是:两者都是“物质”!

这样的说法一时间根本让人难以接受:要说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而现实中,物质又在时间和空间中运行,那不是物质在物质中存在和运行吗?---这难道不矛盾吗?

是的!这两者根本不矛盾!我不妨举个现实例子:在一个充满水汽的浴室里,一只水枪射出一串水珠;水汽是水,水珠也是水,水珠在水汽中运行;所以,这两者是不矛盾的。

说到这里,我们应该懂了:时间和空间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否则便是毫无意义;有了时间和空间只要加上物质,便可称得上宇宙。

【宇宙的哲学存在-虚拟态】

我们再试想一下,没有空间和时间是什么状态?那是虚拟状态。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那么我们不妨假定,宇宙的起源之初是虚拟状态。那时候(甚至不能称为时候,因为没有时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更没有任何物质。虚拟态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虚拟态的最大特点是无任何现实意义

虚拟态的概念容易理解,可是虚拟态真的存在吗?---我敢说,真的存在。

那么问题来了,虚拟态什么都没有,而宇宙又几乎什么都有,宇宙如果从虚拟态而来,那不是无中生有吗?这难道不是迷信和变戏法吗?

这个问题目前仍然难以从现实中得到证实,但是,我可以从宇宙的 “代言人”---数字中找到答案。

【宇宙的代言人-数字】

我们不难理解,从宇宙诞生的那一刻,数字相对应也就产生了。数字是哲学宇宙的内在含义。数字从小到大,宇宙也是从小到大的。数字是由宇宙意义决定的。数字不会骗人:人类用数字算出长度、用数字算出大小、也用数字精确地算出火箭运行的规律等等

……可以说,数字从来没有骗过人,它确实是宇宙的“代言人”。数字的规律,也是宇宙的规律。

那么请看下面这组数字题:1-0.9=

我们知道,零点九循环,就是0.999999……后面的9有无穷多。我们不妨来拆解一下,如果9循环两次,就是

1-0.99=0.001

循环三次1-0.999=0.0001

循环四次1-0.9999=0.00001

以此类推……

无穷循环,就是1-0.9999……=0.0000……1

这样,就得出1-0.9=0.01

我们再问0.9=

想必这个问题并不难:

假设0.9=x,那么两边同时乘以10倍都是等式的:

0.9x10=10x,即得出

9.9=10x,

同样的道理,两边同时减去相同的数字,等式也是成立的:

9.9-0.9=10x-x(前面假设的0.9=x

9=9x

x=1

所以答案是0.9=1

我们再来回顾前面得出划横线的等式1-0.9=0.01

得出1-1=0.01最后得出:

0=0.01

0.01居然就是0,这几乎不符合人类常规思维!我们常规的思维好像总是大于0的。可是它确确实实是0!要知道,0.01这个数,只要中间的0每循环一次,数字就会缩小10倍。也就是说,当一个数字无限缩小时,就会变成没有了!

这是一个数学上的十分有意义的发现!因为它折射到宇宙意义上来就是:当一个物体无限次分割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突然消失不见了---即虚拟状态!

由于数字是由宇宙意义决定的,因此可以推断出宇宙中就有最小的物质粒子,这种物质粒子再分割下去,就在宇宙宏观世界中消失了,变成虚拟态。

人类至此应该明白,强大的宇宙规律决定了数字规律,所以不要再问一个数字无限次缩小,为什么会变成零,这里已经给出答案了。

这样,我们就完全可以确定,虚拟态是确实存在的。它对应的数字是0。而1就是有意义的数字的开始,这样哲学上又下了定义,宇宙绝对只有一个,如果有谁说有两个、三个;那么就请先把有意义的数字绕过1,从23开始吧!不然的话,那些个统统归于虚拟态!什么平行宇宙、虫洞,我绝对不认可会在现实时空态中出现。

既然虚拟态是存在的,它对应的数字是0,那么宇宙当然是由虚拟态而来的。

【三线推论】

我们重新来捋一遍,前面已经产生了三条主线:

1.时间和空间必须同时存在才有意义。

2.宇宙是由虚拟态演变成时空态的。

3.宇宙中具有最小的物质粒子,这种物质粒子一旦再分割,就变成虚拟态---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无意义状态。

这三条主线相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最小的时间点和最小的空间点相结合就是宇宙中的最小物质粒子

这真是个震撼的推论!对于这么重要的推论,我有必要重新捋顺一下:

从第1条和第2条得出:

宇宙虚拟态时,时间和空间是分开的且都是最小的单位;

现实宇宙时空态时,它们却是合在一起的,也是最小的单位;

再加上第3条,充分说明:合在一起的最小时间点和最小空间点就是宇宙的最小物质粒子!


这种宇宙中的最小物质粒子,我称它为时空质

单独的、处于虚拟状态的时间点,我称它为时质

单独的、处于虚拟状态的空间点,我称它为空质

时质和空质相结合产生了时空质。

至此,我们终于证明:时间和空间,两者都是“物质”这一不合乎常理的概念!

从推论来看,现实宇宙中最小的时间单位是一个时质时间,简称时质时。最小的空间单位是一个空质体。

【时空的开合】

当时间和空间分开时,一切都没有意义,处于虚拟状态;而当时间点和空间点相结合并产生物质---时空质时,虚拟状态变成时空状态的现实宇宙,宇宙也就真正意义上诞生了!

宇宙由虚拟态变成现实,也就是时空的开合。时空结合,不仅带来时间和空间,还带来物质,使宇宙完全具备时间、空间和物质三要素。从推论中,我们还发现,时间、空间和物质是同时产生的,这也精确地符合宇宙产生的哲学理念。

【物质的临界点】

在数字学中,当1无限分割减少接近零的一刹那,哲学理论上就产生了临界点-等同于零!宇宙中物质的临界点的含义是似质非质、若有若无、处于虚无飘渺虚拟状态。

怎样理解临界点,下面举个例子:我们把一个密封的玻璃瓶放在水上,确定是漂浮的;我们往瓶子里慢慢地装沙子,然后密封好重新放入水中,直到瓶子不沉不浮,可以停留在水的任何地方;多一粒沙子则沉,少一粒沙则浮,不多不少,就是所谓的临界点。

处于临界点的“物质”,其实并不能称为物质。它无需时间、无需空间,也不占有空间、不占有时间。但是,时质和空质两者一旦结合,就不是临界点下的似质非质、若有若无了,而是完全成为现实中的物质,因为时空质同时拥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并且有意义的展现出物质的属性一面:有结构、有质量、有体积、有惯性、有熔点等等。

【时质和空质的物理性质】

临界点下的时质是不能产生时间的;同样临界点下的空质也是不能产生空间的。但是时质和空质,一个代表时间、一个代表空间,它们具有无限极能量和无限极速度。

如此‘极小’‘ 物质’ 却拥有无限极能量,这个好象让人难以置信和想象。但要知道,临界点,在数学中含义为零,在宇宙中的含义是终结---但又是一切的开始。数字中零加零是零,宇宙中同样再多的‘时质’和‘空质’ 也是虚拟状态。所以虚拟态的‘一个’ 时质代表所有时质;所以时质拥有无限极能量。空质也是同样的道理。这种现象,是宇宙意义本身决定的,它是永恒的,是不以任何活动、任何意志改变的

拥有无限极能量的时质和空质,反应到动能上来就是具有无限极的速度。

我们知道,所有的物体的速度,需要一个加速过程,抽象的说,因为所有的物体都含有时间(时质)。要想跨过这些时间,还是需要时间。但是空质就不一样了,由于单独的空质不含有时间(时质),所以不需要加速度的时间,所以空质的速度就不可限制了,而且从静止到极速,根本不需要时间。时质的情况也是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时质初始是极速运动的

谁都可以质疑我的观点,但这是我经过浩渺如烟的现实时间和空间的秉态来反推时质和空质的物理性质的。不仅如此,我还不难推断出,空质是以粒状形态存在的,时质是以波状形态存在的。从时质和空质相结合我又可以推断出两种“物质”,其中某一‘个’必定具有“捕获”另一个的能力;否则,两者不可能结合。那么,很明显,时质具有超强的“捕获”、“纠合”能力

【空质的特点-等点速度】

在我的研究中,空质是以粒状形态存在的。其速度是无限极,无限极的速度使其经过或穿过维度空间或多维度空间时根本不需要时间。

如下图,空质经过ABC三个点时,是不需要时间的。也就是说,空质经过纽约、东京、上海时,是不需要时间的。不管城市再多、距离再远,都不需要时间。不仅如此,你将在纽约、东京、上海……同时“看到”空质;说的更明白一点,空质总是同时出现在各个“地方”;这一现象,我称之为“等点速度”。

也许有人想不通,极速就极速,为什么还要有“等点速度”?这是因为空质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极速的,它从静止到极速是不需要时间的。不需要时间,三个点上就会同时出现,但又只是同一‘个’空质,仿佛‘一个’空质变成了‘三个’空质;然而,前面说过,虚拟状态下的一‘个’空质,是代表所有空质的。所以等点速度是不同于极速的。

纽约 东京 上海

---A-------------------------B---------C---


【概率的造就】

等点速度”使不同的任何多个点上出现空质的机会都是均等的。这一现象促成了维度物质界的相同概率的规律:如当你把一枚钱币任意抛向空中时,落地时钱币的正、反两面朝上的概率是相等的。再如,当你去买彩票时,前面多次重复出现的数字,在后面出现的几率相应就会减少。

【时质的特点-万有引力】

前面说过,时质是以波状形态存在的。我认为,相对于空质,时质的表现是“积极”的。也就是说,是时质“捕获”、“纠合”空质以求合成时空质的。时质对空质的“纠合”实则是一种吸引力,是产生万有引力的根源所在。万有引力对星球、星系的形成十分重要。对生命的诞生也是具有创造性的作用。失去了时质,空质就没有了引力,即使以物质形态存在。

【时空的恒定性】

时质对空质的吸引造就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两个物体之间不受外来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引力是恒定的,不会忽大忽小;引力的恒定性反过来可以证明时质的恒定性,这个恒定性又说明时质的波动速度也是恒定的。所以广义相对论针对时空可以扭曲、改变的论点在我的时空质理论里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时空改变论最多只能停留在虚拟态,至于曲率引擎来达到星际旅行,那只是个丰满的幻想,是不现实的。

【惯性的产生】

由于所有物质都是由时空质构成,那么维度物质、物体相对微粒子就拥有更多的“时间(时质)”。也就是说需要更多的时间加速度,那么单位时间自然是慢了。这也是惯性定律产生的根本因素-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用我的话说,物体的时空质含量越多,惯性就越大。

【万化之神-时空质】

秉承了时质和空质的速度和能量。不可置否,时空质是宇宙中拥有速度最快的物质粒子-顶格速度!这很好理解,因为时空质是现实宇宙中最小的物质粒子,它拥有的时质(时间点)为最小---1个时间单位,所以它的质量最小、体积最小、惯性最小、速度却最大(运动所需时间最小)

前面说过,时质和空质是无限极速度的,两者结合后,消耗了一定比例的能量,所以速度上就大大降低了。以此类推,当时空质组成次原子、原子、分子、复合分子后所拥有的整体速度逐级降低。

不难看出,在微观世界中,更小的粒子拥有更快的速度。这是因为微粒子拥有的时质越少,其加速度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

由此可见,维度物质或物体的速度根本不可能达到或超过微粒子速度。例如,人类不可能打造一种航天器可以超越光的速度。从理论上说,维度物质一旦达到光速早已经解体了。所以我要敬告地球人,好好地保护地球吧,这里阳光灿烂,要想出去到另外一个遥远的星球,真的很难。

【宇宙起源-元始聚】

在虚拟中的时质和空质由于源源不断的结合,产生越来越多的时空质,宇宙也就由一个点向周围扩大;这种时质和空质的结合产生物质并且再结合的现象,我把它叫做元始聚。宇宙扩大的过程,也是虚拟态变成时空态的过程。在宇宙最初时间的元始聚叫做元始初聚

元始聚无时无刻、无条件、广泛进行;元始聚是由宇宙定义决定的;元始聚基本不受任何因素影响。

元始初聚时期的宇宙是无声、无色、无可见物体和黑暗的。随着元始初聚的时空质不断产生、增多,在时质的纠合作用下,时空质与时空质又发生物理反应相继出现亚原子粒子、原子。

氢原子是宇宙中最早出现的原子。之所以确定氢原子是宇宙中最早出现的原子,原因就是氢原子是宇宙中最轻的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当然是最初产生的原子。

【膨胀的宇宙】

由于时空质的不断产生,宇宙也因此越来越大。这种膨大,却不是滚雪球式的外围增大,而是像烟花爆炸一般膨胀的。各天体之间由于时空质的产生,间隔会越来越远。

也就是说,当时空质增加时,两颗星球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增大。而且,两颗星球之间的距离越远,位移的速度将会更快,因为他们之间产生的时空质更多。如果在地球上观测两个星球,结果会得出距离地球越远的那一颗将会以更快的速度离开地球。

可喜的是人类完全可以测量出两颗星球之间的位移数据和位移速度,结合其他函数进而可以大致推算出宇宙的膨胀率

【宇宙的膨胀率】

虚拟状态下的时质和空质是不受任何活动、意志影响的;所以时质和空质的合成必然遵循恒定的速率,以这种永恒的速率促使宇宙的膨胀,叫宇宙的膨胀率。严格意义上的膨胀率,指的其实是单位时间内、单位空间所产生的时空质的百分比率,指的是体积。但由于元始聚广泛产生,使得线距离相应产生一个比率。

目前,科学家已经基本确定了宇宙的膨胀速度,即天体间距离每增加326万光年,他们因空间膨胀而相互远离的速度就会增加67.80±0.77千米/秒。也有得出离地球137亿光年外的星球正以超光速远离地球等等不同的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可以得出宇宙的线膨胀率约为:(2.21×10﹣16)%米/(意思是说,两个悬浮在太空相距1米的物体抛开引力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每秒钟将增加距离2.21×10﹣18)。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月球正以每年至少2.6765厘米的速度离开地球;太阳却以至少每年10.455的速度离开地球。

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的膨胀速度在加快,可是我认为这是他们概念的错误。我认为膨胀率是始终不变的,这是由宇宙定义决定的,不受任何因素影响。下面我举个例子:

2003年中国GDP大概1.4万亿美元

2004年增长了10%达1.54万亿美元,增量1400亿

2005年也增长10%达1.694万亿美元,增量1540亿

1540亿增量明显大于1400亿增量,但是其增速是不变的,都是10%。

宇宙膨胀也是这个道理,距离地球越远,基数越大,膨胀值也越大,但膨胀率永远不变。

有了膨胀率,就能计算出10亿年前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假设10亿年前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Χ米,那么:

Χ16.97×10﹣11^109 =1.496×1011米 。 [:划线部分是(1×109)次方]

Χ=139527967570.409

Χ≈1.39528×1011米,用这个数去减目前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1.496×1011-1.39528×1011 =1.0072×1010,这个数字就是10亿年来,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的增加值。数据看起来十分吓人,因为基数也很大。我们要看看百分比:

1.0072×1010/1.39528×1011)%=7.22

也就是说,假设10亿前地球已与太阳形成轨道,那么10亿年来,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由于宇宙膨胀增加了7.22%!那么,距离增加了,引力就会变小,为什么地球还是被太阳牢牢吸住,围绕其运转呢?这是因为:

由于元始聚和吸附陨石、尘埃等的作用,太阳和地球都在膨大,质量都在增加,这样就增加了引力。

膨大的太阳和地球由于时空质、陨石、尘埃增加,其加速度所需时间增加,而在没有额外力增加加速度的情况下,速度就会变慢,这样离心力就会变小。这也说明,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速度只会越来越慢。

那么假设40亿年前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呢?

计算为:1.13201×1011

40亿年来增加值:

1.496×1011﹣1.13201

×1011=3.6399×1010

百分比:

3.6399×1010/(1.13201×1011=32.15

很明显,这么大的数值(32.15%)早已使地球飞出太阳轨道。所以地球与太阳形成轨道也就10亿年内的事;根本不可能在40亿年前就有了太阳系。所以我赞同地球生命诞生于距今约5.4亿年前的前寒武纪的说法。

事实上,宇宙中所有的行星恒星自转或公转速度都在变慢。因为所有的行星、恒星质量都在增加。

所幸的是,宇宙的膨胀率刚好与星球的膨大、惯性、速度等等形成一定时间内的平衡。在这段平衡的时间里,已有足够的时间产生伟大的生命了!

然而地球终将飞离太阳,或者说太阳终将离地球而去。

【膨胀不是加速度】

宇宙由于源源不断的元始聚,空间不断膨胀,根据公式,当两个星球达约136.6亿光年以上时,两者的位移速度将达到光速。而维度物体的加速度是绝对达不到光速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来看下图,D代表我们的地球,BC分别代表离地球都是137亿光年的两座星球:

B星球上看到地球以超光速向右移动;

但在C星球上却看到地球以超光速向左移动;


B 超光速 ←D→ 超光速 C

---61c4067c39be9_html_f07be92680aa998c.png-------------61c4067c39be9_html_42fcd59d17d9122f.png-------------61c4067c39be9_html_efc65867451644ae.png---


所以地球没有加速度向任何一方移动,中间产生的距离是增加的时空质的推挤效应。

时空质是宇宙中最小的物质粒子,其产生的推挤效应居然能使两个星球以几倍光速退行,足见宇宙是多么的浩大。

但是奇点大爆炸理论认为物体加速度是大爆炸引起的,那怎么可能超光速呢?

【宇宙纪元-元始初聚】

前面说过,现实宇宙由于元始聚的发生,源源不断的拓展了空间和时间,宇宙快速膨胀;前面也说过水珠在水汽中运行的例子;前面更阐述过现实宇宙只能在时空态中存在和运行的哲学理念。所以我们看到的大到太阳、小到一束光线,都是存在时空质中,都在时空质中运行的。时空质是充满整个现实宇宙的;没有时空质的“地方”就是虚拟态。你把一个容器抽成真空,你只能抽出空气,却丝毫抽不出时空质。而作为宇宙中最小的物质粒子,科学家目前根本观测不到该物质,事实上,比夸克再小100倍的物质粒子就很难被观测到。但我相信,科学家终能解开这个宇宙终极之谜题!

宇宙在“忙着”扩大的同时,时空质也在不停的纠合。归功于万有引力的作用,时空质慢慢积聚成氢原子,再积聚、再聚拢,逐渐形成球,这种现象叫积聚。元始初聚的整个过程类似于盐田的海水蒸发后形成盐的结晶体,有大有小,密密麻麻,使原来看不到的时空质“结晶”成一个个小球体。这就是星球的最初雏形。

与盐的结晶体不同,小球体会无止境长大,而且越大,吸引力更强,又更能把周围的小球球吸引过来。当小球球撞击大球球时,碰撞的角度、能量又使大球球产生自转。这样就会开启星球的发展进入复杂化模式。这些由宇宙之初形成的星球统称为元星球元星球最大的特点是清一色由氢原子构成,它是有别于其他星球的。

元始初聚时期的宇宙是无声无色黑暗的,就像一个婴儿在胎中。该时期由于没有出现光,我并不认为科学家目前能观测到,所以人类对宇宙的年龄我认为是很难做出精确判断的。

根据我的计算,虽然膨胀与积聚同时进行,但膨胀的速度要远远快于积聚产生星球的速度。所以宇宙中的内空体积要远远大于星球的体积。

【宇宙纪元-鸿蒙时期】

我可以肯定的说,宇宙最初发生元始聚的正中点(O星球),是最早形成星球的,它在宇宙中无疑是老大,以它为中心,向外围延伸,遍布的球体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而宇宙的边缘,由于空间膨大的速度远远大于星球产生的速度,所以宇宙边缘没有星球的可能性。

但在复杂化模式下,宇宙中心区域,巨星之间夹杂小星是十分正常的。如下图(O星球代表宇宙正中星球):

● ● ● ● ● ● ● ● ●

D C B A O V W X Y

随着星球体积的不断增大,吸引力跟着增加,这样就会不断打破原来的平衡状态,宇宙中心就会出现最早的星球之间的相互碰撞,碰撞带来火花---光。

一道光线划破茫茫宇宙,使寂静黑暗的宇宙终于有了光亮;然而,这些光亮稍纵即逝,根本没有停留多长时间。随着球体的不断增大,内部压力越来越大,于是逐渐产生了高温,这就是热核现象。热核产生的温度与天体的质量成正比。当天体大到一定程度,温度由里到外传播产生500度以上时足以产生光芒(可见光),于是恒久的光出现了!

光的出现,具有不寻常的意义,于是宇宙进入鸿蒙时期。不难理解,宇宙中恒久的光来自于宇宙正中的O星球。紫红的光芒瞬间照亮了四面八方,就像婴儿开了眼,仿佛在看这个奇妙的世界!

随着时间的发展,A星球和V星球也达到了发光的条件,接着BW星球……以此类推,宇宙中的星球由中心到外围逐渐发光。而其光亮程度也是由中心到外围的。光,她吹响了生命的号角。可此时仍然没有可供产生生命的基础条件。只有

造化时期,才创造出生命的摇篮。

鸿蒙时期的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形成天体是必然的结果。在这个时期,天体的壮大速度,遵循了强者恒强的原则,因为更大的天体具有更强的引力,吸收附近的物质粒子和更小的天体。

鸿蒙晚期,宇宙中巨大的天体比比皆是,其巨大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像太阳这样的天体,在它们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可是这一切,都是需要几十、近百亿年的运化产生的。

【宇宙纪元-造化时期】

如果说,巨大的天体是鸿蒙时期的必然产物,那么热核爆炸则是宣告造化时期开始。

抛开时间,天体内部的高温,是由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的。当天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大时,天体将会发生爆炸,这就是热核爆炸。热核爆炸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不仅形成了元素、产生了分子、造就了行星和恒星、还为生命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造化时期-元素的产生】

毫无疑问,宇宙中的首次热核爆炸也将在O星球身上发生。宇宙中发生的天体热核爆炸是普遍性的,也是不可抵抗的。这是因为,时质的纠合能力再强,终究会败在无止境高温增长上。在星球内部,一边是越来越大的压强,一边却是无休止的能量增长,一旦突破物质属性的极限,星球就会发生热核爆炸。

热核爆炸产生的温度,我认定是宇宙中自然形成的最高温度;我认为宇宙中已经没有自然条件下产生再高的温度了。否则,哲学上是不成立的。至于奇点大爆炸理论产生最高温度几亿亿亿亿度之说,那是不负责任的。

热核爆炸使天体内部高温、高压、高速的物质瞬间冷却(相对),元素就在这个时间产生了。元素的产生,是必然的;但是,元素的种类,绝对不是固定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条件,产生的元素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时质、空质仅代表时间和空间,对物质没有定义,没有定义就是没有限制;没有限制,当然可以“任意妄为”。譬如,人类可以合成自然界里没有的元素。我一直认为,这可能是时空质的神奇的构造决定了元素的多样性。时空质是宇宙中最小的物质粒子,但是你不能因为它的小就忽视了它的形状、构造,也许它的构造十分神奇、十分奥妙!

【造化时期-行星恒星形成】

热核爆炸还造成了天体的重组,形成了行星、恒星和星系。为生命的诞生逐步创造了条件。

如下图所示,O星球的右上角假设是太阳,当O星球爆炸时,有一块巨大的爆炸解体物刚好被太阳吸住并形成离心力与吸力平衡,这样就发生了轨道运行。如果把这个解体物看成是地球,那么你就明白了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单独的一个点发生爆炸,是怎么也形成不了行星围绕恒星运转的现象的。


  • 地球

太阳

● ● ● ● ● ● ● ● ●

D C B A O V W X Y


前面说过,宇宙之初形成的星球,都是元星球。上面ABCDOV都是元星球,太阳也是元星球;因为太阳主要的构成物也是氢原子。至于在太阳表面科学家发现的其他元素,那是其他星球热核爆炸产生的解体物被相撞、吸引过来的。而太阳还远远没有达到热核爆炸的级别。

然而我们的地球却不是,因为地球上有不同种类的元素,包括钙、铁、氮、氧、金、银、铜等等。元素是由元星球大到发生热核爆炸后产生的。所以,两者有必要区别开来。还有一种是两者相撞产生的星体,姑且称为复合星体吧。

从外表形状上看,元星球必定是圆的,星体却不会完全圆。宇宙中,元星球、星体、复合星体都十分普遍。恒星是元星球,行星是星体,星体还包括陨石。地球和陨石都不是完全圆的。

当然,太阳的八大行星都是星体。在这里,我是压根不承认超大质量的中子星存在的,因为根本找不出科学依据。事实上科学家也没有找到中子星,因为它就是子虚乌有的事。

【地球太阳的年龄】

知道了元星球、星体、复合星体的由来后,不难发现,元星球的年龄可以确定下来,但后两者其实是无法一概而定的。

我们知道,假如一个达到热核爆炸的元星球需要100亿年,那么其内部的物质的年龄就达到90-100亿年,而外围只有0-10亿年,中间则是40-50亿年。爆炸后形成的解体物一般外围的比较大块,中间则比较小块。而重金属都产生于中心区;完全是越中心,其元素比重越大。

由上图我们再来模拟一遍:

O星球发生爆炸时,外表一大块解体物被太阳吸引并形成轨道---地球,接着O星球内部的重金属元素小块解体物随即而到,这些高密度金属物质容易分散嵌入处于熔化的“大块物”-地球中,最终形成铁矿石、铜矿等等,成为人类可以利用的宝贵金属资源。

以上仅仅是模拟O星球爆炸的可能后果场景,不包括后来V星球的爆炸,总之情况会越来越复杂,后果会如何,我想只有超级计算机能解答吧。

那么地球的年龄又怎么去说呢?

【造化时期-生命的产生】

由于鸿蒙时期的巨星具有普遍性,所以造化时期天体爆炸所形成的行星、恒星也具有普遍性。相接近、甚至相同大小的行星、恒星比比皆是,相接近运行的星系也是完全有的。所以造化晚期,文明绝对不会只限于在地球上。但是,生命的产生条件极及苛刻,能够诞生生命的星球并不是普遍存在的。

由于宇宙太大,距离动辄以光年计;在维度物质无法达到光速和科学界在地球周围附近没有找到地外生命的情况下,基本可以确信,“外星人”从来没有关顾过地球。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人的寿命是相对短暂的,超光速的宇宙飞船又不存在,人在有生之年何来到达遥远的外星球?

什么麦田怪圈、外星人转世等等,都要么是人为、要么是幻想;是经不起科学严密论证和推敲的。至于UFO(飞碟)有否光顾地球,理论上倒是存在可能性,不过几率也极少。

【生命产生的根源】

生命,一个神圣的话题。它的产生,主流科学家一般认为结构简单的无机物,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逐渐变成有机物,然后形成蛋白质,最后发展成为生命。

然而,有科学工作者运用超级计算机来模拟在优越不亚于地球的环境下,模拟无机物形成一个蛋白质的随机时间,其结果是7×1018年!已远远超出地球、宇宙诞生的年龄!而蛋白质演变成生命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也就是说,按照主流的观点,生命根本不可能在地球上产生!

那么地球上实实在在的生命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前面我说过,时质具有超强的“捕获”、“纠合”能力,以波状形态存在的。

在原始“物质”中,单独个体对另外“物质”具有“捕获”、“纠合”能力来达到自我的完整、发展的现象,都可以归纳为一种“自私”行为。有了这种“自私行为”,就完全可以把偶然几率变成必然概率了。所以它一旦存在于生命介质-蛋白质中,如果用电脑再来模拟推演,必将产生生命。也就是说,宇宙中生命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源于时质的这种“自私”秉性

生命,一个困惑科学家几个世纪的难题,神圣而神秘。我敢说,在宇宙起源之谜未解开之前,谁也别想揭开这道神秘的面纱。

我认为,近乎‘自私’、‘执着’的时质,是生命意识(智慧)产生的根源。我相信,如果时质没有这种‘自私’的‘禀性’;宇宙中能形成星球、星系却不大可能孕育产生生命和智慧。所以,我在地球上,第一个感谢它的“自私”。正是它的“自私”,让宇宙中只要有条件,都必然孕育产生生命并且一直进化。

事实上,“自私”的秉性一直体现在生命个体中:植物为了收获阳光,相互挤兑,争先恐后向上发展;动物为了自己生存,展开残忍的杀戮等等;这些,都是生命地地道道的自私表现。

【生命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在我看来,某一物质,如果具有“自私”的秉性,只要它够小(越小越好),波动存在,并且能够融入蛋白质中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组合发展、进化,在合适的条件下,是必然会产生生命的。

自私”的秉性促使蛋白质向自身完善的方向发展;并且逐步建立自我控制系统,逐渐完成完整循环的生命体。

它的够小、越小,则更容易产生细致、精妙的高级生命体征。更小的物质使其更具有操作空间,可塑性更强,也更具有进化空间和更深层次、更复杂化的生命个体的运化。例如,我们用沙雕来画一匹马,细沙画出来的比粗沙画出来的更精致、更精准。

波动存在也是不可缺少的,他的存在就是发展的动力。使自然选择转变成择优选择。是生命智能突破懵懂的内在动力。

而这些,时质都具备;它为生命的诞生创造了完美的因素。而奇点大爆炸理论中的那个“奇点”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合成生命的难度】

也许我已找到了生命产生的根源,但是要想人工促成难度依然巨大。主要是时质一旦捕获了空质,就会处于“满足”状态,这样就只能停留在物质层面(无机物),没有活力向“意识”阶段(有机物)发展。这时候,自然环境如果能激活时质的“自私”秉性(如光照等等),源源不断,加上完善的环境和条件-包括:“发动机”光和热,碳、氢、氧、氮等元素材料,合适的温度及“催化剂”水等,最低级生命才有可能产生。

有了这些合适的条件,然后能够屏蔽掉诸如紫外线、辐射等等有害因素,产生生命就不难了。凭借时质的“自私”驱动力,根本不需要雷电的参与,也根本不需要借助火山爆发、海洋来产生生命。

在生命的鼎盛期,动物体表最容易产生生命,如热带蝙蝠的腋下、树懒的表皮等等,这就是具有最低级特征的生命-病毒。

【自然选择和宇宙定义】

当一只斑马被一只豹子咬住脖子时,斑马会选择东奔西跑想要挣脱;而豹子会咬住不放,把身子挂住;此时斑马只要垂下头,用脚狠踩豹子的腹部,自己就能自救。可是斑马做不到,因为它没有突破智能的懵懂,也就是说,它的自然选择式的进化还没有达到这个级别。宇宙定义却不允许它达到这个级别,因为如果这些食草动物如果都这么能干,那食肉动物岂不是全部饿死了?所以我认为,生物的进化是受到自然选择和宇宙定义双重决定的

事实上,人类作为个例好像单独突破了懵懂状态,智力上实现了一骑绝尘,已经把其他动物远远甩在后面了,人类还把自己命名为“高级动物”,俨然把自己抬高一等。许多人甚至认为,既然人类如此进化,那么我们的“兄弟姐妹”猩猩、猴子为什么没有多少进化---来质疑达尔文的进化论,一些人还大胆的抛出,人类是外星人与猴子杂交而来的!这是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可是想象力不代表实际,而且往往差距很大。持以上观点的人,犯了认知片面、脱离现实和时间概念的三个错误。

所谓认知片面,是因为他们只抓住智力这一概念不放,忽视了其他条件。事实上猴子在树上行跳自如,远非人类可比,猴子在肢体上得到了充分进化,宇宙定义上已根本没有必要、也没有资源来高速进化大脑了。反观人类,大脑是进化了,可是肢体已经大大退化了。那么你又怎么可以片面地认为,大脑的高级进化就不是在地球上的自然进化呢?你既然认可大脑的低级进化是在地球上完成,又怎么认为高级进化就不可能在地球上完成呢?!

所谓脱离现实,主要在于忽视了人类语言和教育的作用。千万不要忽视自然选择中以上两者的作用:现实中,语言大大激活了脑细胞,促进了智神经元的超自然发展;教育则完全节约了进化所需要的资源,夸张的说,教育使需要100年的进化时间在一日以内完成了。

所谓时间概念错误,是质疑者过分缩短了进化的所需要的时间,人的一生也就短短不足一百岁,而进化的过程是很慢的、漫长的;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不是没有进化,而是这种进化上的变化,你根本觉察不出来。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的进化分拆成几十年、几年的变化,你确定能分辨出来?

如果一个人生下来由一只猴子在山中养大,那么人和猴子的智力将会差不多。所以我是认为,进化论是没有质疑空间的。进化的过程是由自然选择和宇宙定义双重决定的。宇宙定义往往引领自然选择

宇宙定义这一概念或许是我第一个提出的;在我以前,包括一些大科学家在内,都提出了神的概念。他们把一些不能以任何活动、任何意志改变的现象归为神的创造、安排;因为有些事情实在无法解释清楚。在他们认为的“神”,是具有“人格化”、拥有超自然、主宰自然的概念的。

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这些追根溯源的难以解释的问题,就是宇宙定义,是宇宙本身意义决定的。相对“神”,宇宙定义是不具备“人格化”的,它是宇宙永恒、固定的一种模式。就像某人提问,为什么会有宇宙?为什么会有时间和空间?谁也说不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天窟与阴质】

当一座巨大的元星球发生大爆炸时,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因为爆炸产生极大能量,影响了周围的星球;爆炸产生的解体物又产生碰撞、被吸附等,使其它星球迅速增加体量,进而又容易使其热核爆炸。

然而,巨星如果差不多达到热核爆炸的体量而又长久不能热爆时,将发生奇特的物理现象---

由于时质、空质可以穿透任何物质,不受任何限制,即使是在高温如太阳的内部也不例外。但合成后的时空质作为物质就受到高温的影响了。

元始聚前的时质和空质因为是虚拟状态,所以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而元始聚后的时空质作为物质则受到外界的影响,因为物质是有属性的。

高温使时质、空质合成时丧失的能量得到及时补充,速度又回到无限速,复合的时空质重新分开,变成游离状态(偏向于物质一边)---游离时质游离空质

具有超强“纠合”能力且处于游离态的时质由于反复不能完成元始聚,转而聚集在一起,产生纯时质合聚现象。因为时质是波状存在,所以叫“共波”。

游离空质则被挤在一起,我管它叫‘阴质’。宇宙中,阴质不具备相互吸引力和惯性,它就像光棍一样,漂泊散落在宇宙各个角落。

共波”历经亿万年的壮大后,最终会吞噬分解掉原来的天体,形成巨大的具有“捕获”、“纠合”能力的“共波体”,我管它叫“天窟”;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比较独特的现象,它不能说完全占有时间、也不能说完全占有空间,处在物质临界点偏向于物质一边。它内部的温度,等同于热核爆炸的温度。它是纯时质结构。

前面说过,时质的纠合能力再强,结合成时空质后,物质的属性---熔点”就表现出来了;可是再高的熔点,终究会败在无止境的高温增长上。在星球内部,一边是越来越大的压强,一边却是无休止的能量增长,一旦突破极限,星球就只能面临两个选择---热核爆炸和形成黑洞。所以巨大的元星球内部形成黑洞是十分普遍的。

前面也说过,一个时质是处于物质的临界点,两个以上就偏向于物质一边了。所以黑洞是介于虚拟态与现实物质之间,它是微质量,它基本不具备吸引力,其主要质量分布在周围。越往中心,越容易还原成虚拟态。

在一般现实宇宙环境下,单独时质不可能存在,时质只存在虚拟状态中,但是黑洞中的时质是在特殊情况(超高温超高压)下游离态存在的,这是因为它是由处于物质临界点状态下的时质暂时回不到虚拟状态的结果。

凭借自身的超强纠合能力,黑洞拥有分拆宇宙中一切物质、粒子、多维或复合多维体的超级能力,使维度或多维度物质(或物体)重新被分解还原成时质、空质而在宏观世界中消失。

绝大多数的科学家都把黑洞认定为超高密度、超高质量、超强吸引力。这是他们建立在奇点大爆炸错误理论上得出的错误判断。如果真的是超强吸引力,那么星球为什么不快速坍塌被内部的黑洞消化掉呢?

黑洞就像宇宙中的一个个窟窿,把宇宙搞得千疮百孔。它的存在,对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可以说是灾难。它是现实宇宙的终结者,宇宙轮回的推动者。

【宇宙的极值】

如果说宇宙有没有尽头,那么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先看看宇宙的‘代言人’---数字,数字仿佛是无穷大的,那么宇宙也应该无穷大才对的;可是哲学上并不这么认为,相对应数字有最小,也是有最大的。

数字小到一定程度,就会失去意义;同样,数字大到一定程度,也会失去意义。

那么有意义的数字值到底有多大呢?回答这个问题,当然要参照现实宇宙。由于时质和空质不能再生,这就注定它们有一个数量值,两者数量值总和,就是宇宙的极值,也是数字的有意义范围的极值数

【宇宙纪元-消亡时期】

宇宙的极值就是时质和空质的总数。当所有的时质和空质完成元始聚后,宇宙就达到最大的程度。此时宇宙将不再膨胀,面临的只能是缩小;这就是宇宙的消亡时期。当所有物质、物体、天体重新被拆解成虚拟状态的时质和空质、相对应的时间和空间慢慢消失时,现实宇宙终于消亡,进入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虚拟状态,为下一个宇宙做准备了。---这就是宇宙的轮回。

【宇宙的穹聚现象】

宇宙自造化时期以来,天体的热核爆炸就几乎成了普遍现象。爆炸产生的解体物以爆炸点为中心,以一定的速度向四面八方不停的直线运行。经过相碰撞、相吸引,由于惯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形成复杂的恒星、行星外,一部分解体物继续向外围运行。

当宇宙在膨胀时,相对中心的这些向外围运行的解体物,由于达不到宇宙膨胀的速度,只能在宇宙时空态中继续运行。但是宇宙一旦膨胀到极值后,这些解体物从理论上就有可能到达宇宙的边缘(相碰撞、吸引除外)。尤其坐落在宇宙边缘的星体爆炸后产生的解体物,更容易到达宇宙的边缘。这种星体物质由于爆炸向宇宙边缘聚集的现象,我管它叫穹聚现象。

由于时空质是任何物质的承载体,所以到达边缘的物体是冲不破现实宇宙时空态的,此时它们依靠惯性会把宇宙冲得隆起,就像渔网被鱼冲撞一样,但是紧密相连的时空质又会把它们‘拉回’。

随着穹聚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形成宇宙边缘的极限高温现象。这样就又形成了黑洞,大大加快黑洞分解天体的速度,宇宙于是像篮球变网球、网球变乒乓球一般由慢到快消亡。

【时空态、虚拟态】

我把哲学上的一切事物处在时间、空间范围以内都叫时空态。时空态的特点是现实、可计算、有意义、在极值以内。

虚拟态是指大于极值、在时间、空间范围以外,是不可计、无意义状态。例如,人的高端意识、思维,就是以虚拟态存在。这就是为什么某些人总是认为、甚至看到世界上有鬼神,而现实时空态中确实是不存在的。

如果宇宙经历了一个轮回,在哲学上就达到过极值,在此基础上讨论第二个宇宙轮回就是虚拟的,无意义的。也就是说,我们是永远不可能知道,我们生活在第几轮回宇宙。

【幸运的地球人】

从河外星体远离地球的事实可以断定,目前宇宙正处于造化时期---宇宙的“壮年”;也只有造化时期,才能诞生人类。从太阳系八大行星运行轨迹(同方向) 及一系列数据来看,太阳系大概率形成于离它较近的宇宙较中心区域的一颗巨大的元星球的一次爆炸(巨元星夹小元星现象在138亿年内只能在宇宙相对中心区发生)。因为生命是诞生于造化时期,至少一颗达100亿年以上的元星球的热核爆炸所形成的星系,而星系稳定、生命条件、生命进化等等又需要大量时间,所以地球文明其实完全可以认定是核心区的高端文明(核心区的文明相比边区文明,通常产生的比较早、文明程度也比较高)。所以我们应该感到自傲!

宇宙虽然大,可是能够产生孕育生命的星球、星系的几率实在是太小了。宇宙只有一个;宇宙中没有神,没有天使;我们只能靠自己、珍惜自己、珍惜家园、团结起来携手迈向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