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杂草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麦田杂草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杜军香

韩城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陕西韩城 715400

摘要:杂草是影响有机农业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有效控制杂草对有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关中地区为例探讨了该地区麦田杂草的特征以及主要的种类,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关键词:关中地区;麦田杂草;防治

引言:农田杂草防控相关的研究表明,农田杂草种子主要来源于土壤,河套黄灌区麦田杂草约60%也来源于土壤。目前除人工除草外,相关杂草绿色防控措施还包括采用不同轮作和耕作制度减少农田杂草;根据生态位竞争等生态学原理,在牧草种植上实现生态控草、省工、高产、高效的目的;采用低透光性的黑色地膜覆盖和轮作的农业措施控制蔬菜、玉米、水稻田间杂草,以实现有机化生产等。但针对关中地区麦田杂草的绿色防控问题,相关研究鲜少报道。笔者依据土壤杂草防控理论,分析关中地区麦田杂草出现的成因,提出关中地区麦田杂草绿色防控措施,以期为解决关中地区麦田杂草防控问题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1.关中地区麦田杂草发生特点

1.1杂草种类多

主要优势种杂草种类相对稳定,稗草、马唐、牛筋草、马齿苋、鸭舌草、播娘嵩、田旋花、反枝苋、凹头苋、眼子菜,危害率较高。一般杂草有野燕麦、节节麦、宝盖草、田紫草等4 种,其余为区域性杂草。

1.2草害发生面积大

草害持续复发,自然出草量最高茎棵数可达9000株/m2(早春调查)。草害达标面积90%以上。

1.3混生草相为主

多年来,关中地区麦田优势种杂草种类相对稳定,但地区间和田块间草相及优势种杂草种类有不断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多种杂草混合发生,单一草种发生的田块比例较小。

1.4以冬前出草为主

适期播种田块,播种后7~20d出现第1个出草高峰期,出草量占总草量的90%左右。12月中、下旬气温降低、杂草停止出土,翌年2月底至3月初出现第2个出草高峰期,以一般性杂草为主。正常播种的麦田,春季出草量不到总草量的10%;迟播的田块,春季出草量占30%左右。

2.关中地区麦田杂草出现的原因

麦田杂草燕麦、节节麦属外来物种,它们与小麦的亲缘关系很近,一般除草剂很难防除它,所以其蔓延传播速度非常快,短短几年已成为影响小麦生长的杂草种群,目前是许多麦田中最难防治的恶性杂草。它有着比小麦出苗晚、成熟早、易脱落的特点。经过调查发现,麦田杂草燕麦和节节麦的传入主要有4条途径,一是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跨区作业,二是种子调运(节节麦随种调入),三是农户之间交换没有精选的麦种,四是农户将麦田拔出的杂草随意丢弃到地头、路边、河道。另外,饲喂牲畜也会导致麦田杂草燕麦、节节麦小范围传播。

2.1小麦联合收割机的跨区作业

虽说我国近年来农业水平的发展,跨地区作业已经成为了常态,这也是现麦田杂草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机械参与到了麦田的收割过程中,但是也很容易将其他地区的杂草带入到本地。

2.2杂草繁殖量大,分孽力强

由于杂草的自身繁殖能力强,而且个体量大,这成为了关中地区麦田杂草扩散的另一重要原因,一般来说,一粒燕麦种子第二年可以生产大约500颗粒以上的种子。而到了第三年以上通常可以达25万粒以上的种子。这种传播速度之快,传播体量之大,是很难想象的。对于麦田的杂草而言,具有较长的休眠期,如果在当年的11月没有发芽出苗,他们可以进入到睡眠期,但不会腐烂变质。等到第二年开春之时,然后再正常的出苗。

2.3最佳防治时间短,农户往往错过时机,防治效果降低

一般来说,在每一年的11月左右,是防除麦田杂草的最佳时机。此时杂草燕麦、节节麦处于抵抗性差,杂草少的重要时期,所以在这个阶段进行除草效果较好。如果采用喷药的话,可能会受到气温或者是自身环境的影响。因此进行喷药的最佳时长不超过十天。很多农户没有在11月份冬前进行除草的习惯,往往等到第二年的春天才进行喷药防治,但这个时候,杂草的草龄已经较长,此时再进行喷药防治,效果则大打折扣。

3.关中地区麦田杂草的防治措施

3.1加强对农户的科技培训,提高技术普及率

要进一步开展县乡村三级的麦田杂草防治培训会议,进一步提高农民对麦田。杂草的防治意识以及防治方式,要牢牢地掌握在每年的冬季之前,以及开春之时,主动和相关媒体进行合作,开展相关的麦田杂草防治讲座,引导广大农户积极进行杂草防治。

3.2开展统防统治

想要切实的提高农村麦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必须要进一步有效应用杂草蔓延的控制手段,利用好农村相关合作组织保障。杂草防治服务的有效开展,综合提高防治效果,避免由于除草剂用量过多而导致的其他问题。尤其是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农民麦田杂草识别和防治课程,通过提高农民的杂草防治素质,保障统防统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3.3农业防治

要进一步做好麦田种子的管理工作,对于小麦种子要进行严格的筛选,不能从质量较差的地区进行调种,同时也要选用不含有有杂草的种子。四,要尽量在收割小麦之前清理好收割机器,减少由于机械产生的杂草传播。在小麦进行收割之前,要清洗收割机,以村户为单位,做好跨区域作业的机械清理工作。只有在清理完机器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开展麦田的收割作业。同时要在小麦收割之后,用机械进行深翻,将杂草种子翻到土壤底部。

3.4药剂防除

分为冬前防治与春季防治。冬前防治:每年11月上中旬(小麦出苗后40天左右),可亩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颗粒剂3g,兑水30~40kg喷雾,防除燕麦和节节麦混发麦田;可亩用3%甲基二磺隆水分散油悬浮剂20-30mL+助剂60mL,兑水30kg喷雾防治。冬前是防治燕麦、节节麦的关键时期。如果喷药时再加上75%磺隆水分散粒剂1~2g,那么可一次用药解决麦田全年杂草危害。春季防治:小麦返青后至3月中下旬用药防治,一般仅作为冬前未用药的补救措施。每亩用70%氟唑磺隆水分散颗粒剂3.5g,或3%甲基二磺隆水分散油悬浮剂30mL+助剂60mL,兑水25-30kg喷施防治。

采用药剂防治时,首先要控制好用药的浓度,不能够凭借个人的主观意愿随便改变计量,也不能对麦田进行重喷。其次要进一步保障二次稀释,用少量的水进行稀释和搅拌之后,再倒入到相关容器之内,再增加水量,混合之后再喷雾。最后是在喷甲基二磺隆时,要先把甲基二磺隆稀释到位,然后加入助剂,搅匀后喷施。最后要注意,在喷药时,为进一步保障喷药的药效不受到温度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控制,喷施氟唑磺隆时气温不低于8℃,喷施甲基二磺隆时气温不低于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关中地区的麦田杂草田间分布的密度较大,但是杂草的生长以及出土规律基本是一致的。因此需要结合本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做好防治工作。例如在10月底到11月,大部分的杂草都已经出苗,在这个时候杂草的整体形态还未完全分化,是开展防治杂草的最好时机。到了第二年开春,仍然有10%左右的杂草开始出苗,但随着小麦的快速生长,杂草对麦田的威胁性较少,如果在极个别地方有一定的杂草出苗,则需要在11月选择防治药物时,混用能够处理土壤的除草剂品种。更好的防治春季杂草的出现,从以往的实践中可以发现,对麦田杂草进行防治,最好选择11月上旬进行,此时是安全性和效果最好的时间。

5.参考文献

[1]王太高,杨钰,曹方元,等.不同除草剂防除小麦田杂草药效试验[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2(1):40-42.

[2]朱阿秀,张绍明,鞠国刚,等.近年江苏省麦田杂草发生情况及防除对策[J].植保导刊,2020(7):54-57.

[3]王新媛,李好海,闵红,等.河南省麦田杂草发生现状及防除技术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20(12):49-53.

[4]贾忠建.冬小麦田杂草发生与综合防除对策[J].山东农药信息,2009(增刊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