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检验检测机构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水环境检验检测机构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顾淑婷

山东正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德州 251100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产生的污染逐渐地增加,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家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水环境检测,不断的完善检测网络,促进检测的科学有效性,增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对环境进行有效地保护。但是,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需要人们不断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力度,采用针对性的有效策略,解决相关问题,不断完善监测指标、注重检测实践,研发先进的检测技术,提升水环境检测工作开展的实际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水环境检验;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前言

在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对水质环境监测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极大的提高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和客观性。现阶段我国在水治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理想状态化的质量控制,更好的提升我国水质环境监测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首先要做到的是在思想上予以充分的重视,在行动上得以确切的落实,抓住水质检测问题的核心,并进行根治,从源头处解决问题,最大程度的避免问题的扩大化。

1水质环境检测质量保证的意义

1.1水质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意义

首先,水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重要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存在匮乏和分布不均的问题,加强日常的水质环境检测工作,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其次,通过环境检测,可以使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更好地发现当前环境的质量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内将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做好预防性的工作。与此同时,水质环境检测也有助于对已经发生的水质问题进行处理,避免水质环境的恶化。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水质监测也是我国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趋势,是在我国建设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加强水质监测的权威性,有效提高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这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2准确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是关键

2.1水质环境监测及分析过程中的质控措施

首先,要注意水质监测的方式方法,保证各个环节都能高效,科学,合理的完成,一个正确的检测方式是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基础保障,会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节约大量的时间,也使得检测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切实加强样品分析过程的检测工作,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实施加标回收的制度与传统回收做出对比,通过对比使得数据更具有可靠性。最后,要实现内质量检测和外质量检测的有机结合,内质量检测指的是对前期水质结果的分析,对外指的是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注,加强定期的抽查,同时环保部门也应切实的发挥作用,多方面共同促进水质环境检测及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2加强现场采样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选择材质合适的采样工具和容器,加强现场采样仪器与设备管理;确定现场采样及质量监督责任人并规范进行采样和监督;按照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规定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完善采样记录内容,规范填写现场记录。水环境实验室在采样过程中,对于单独采样或现场添加保存剂的项目应在采样记录中描述。采样量应满足监测项目分析要求。对可采集平行样的监测项目,每批次应采集现场平行样;每批水样应加采全程序空白样品,与样品一起送实验室分析。现场监测人员应当记录与监测结果直接相关的气象条件、环境条件、企业运行工况信息等。

2.3注重样品运输和保存中的质量控制

不同项目样品需要选择不同的保存条件,样品久放会受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影响,某些组分的浓度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最终监测结果的失真。水质样品采集后应根据不同项目及时添加固定剂,对需要冷藏或避光保存的样品从采集、保存到运输应及时冷藏或贮存于暗处,确保样品在分析前不发生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并保证保存、运输过程不损失、不污染、样品标识唯一,按不同的项目的技术要求在时限内带回实验室。样品回到实验室后应分区存放,并有明显标志,以免混淆,样品保存条件应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

2.4严格落实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理化项目的实验分析应进行样品前处理监控、校准曲线、空白试验(全程序空白测试、实验室空白测试等)、精密度控制(平行样测试等)、准确度控制(标准样品测试、质控样品分析、加标回收实验等)等有针对性的质控措施。针对不同的目标化合物,必须采取适当的样品前处理操作,将样品制备成适合测定的试液或试样,必要时应进行基体加标回收试验,确认加标回收率达到相应的要求,前处理过程中必须防止玷污和损失。用校准曲线来定量目标化合物,样品的测定值不应超出曲线测定范围,否则应适当稀释后测定,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校准曲线的截距、斜率和相关系数,应符合标准方法中规定的要求,一般情况相关系数不低于0.999。每批次样品应分析实验室空白和全程序空白(特殊项目除外),空白中检出目标化合物浓度的允许范围应参照相关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采取平行样测定进行精密度控制时,每批次监测应分析不少于10%的平行样,样品数量少于10个时,至少分析1份样品的平行样,平行样允许偏差参照相关监测方法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执行。进行准确度控制时可采用标准样品(质控样品)分析,采用明码或密码样品的形式加入,并尽量选用与待测样品类别、浓度水平相近的标准样品(质控样品),标准样品(质控样品)的测试结果允许范围应符合监测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规定的要求,如无合适的标准样品(质控样品)或需要进一步判断测定中有无干扰因素时,可以用加标回收实验的方式进行准确度控制,各监测项目加标回收率允许范围应符合监测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规定的要求。

结束语

量控制实现质的飞跃,就必须从领导者、管理者、工作人员三者的角度出发,加强三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大三者之间的协同性。落实到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源头出发,抓住本质,分清主次,最大程度的控制监测数据的误差,进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数据,以便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参考文献:

[1]沈聪.水环境检验检测机构水质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J].当代化工研究,2021(06):105-106.

[2]孙静.水质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探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0(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