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基于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对策

李小燕

甘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741200

摘要:农业的发展,对于农民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现如今农民培育有一定问题,虽然成就显著,但不少农民却没有扎实的文化水平,没有投入足够的培训资金,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培训条件。对于这种情况,本文将提出提高农民专业素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培训资金和改善培训条件和系统的办法,旨在获得更好的农民培训质量。

关键词:现代;农业需求;高素质农民


前言:对于现代农业的建设来说,高素质农民是必不可少的,对新农村建设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培育高素质农民,可以顺利解决当前国内农村地区问题,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过程。应重视会管理、善经营、懂技术、有文化高素质农民的培养,用于发展现代农业科技与技术,提高我国农业整体水平。

一、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高素质农民培养问题

(一)农民没有扎实的文化水平

在国内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很多农村地区劳动力走进城市。很多年轻人不会、抵触农业经营与生产活动,认为这类活动累且收入少。年轻人更在意的是工作带给其的社会地位与价值。农业生产过程无法吸引年轻人。多数农村地区劳动力都是老人,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老年劳动力文化水平差,没有很好的新技术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没有自主学习主动性与意识。培训的时候会遇到各种障碍,影响培训效果[1]

(二)没有投入足够培训资金缺少完善培训条件

当前农村地区的政府部门并没有投入足够资金用于高素质农民培训。有限的资金数量导致培训机构没有先进的培训水平,很多设备并不足以保障农业科技的发展和使用需要。培训没有统一、系统技术层面指导,没有统筹安排培训过程,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与质量。农民所学专业技术与知识,并不能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的指导[2]

(三)教学模式与培训内容无法适应现代农业技术生产使用

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大环境,很多农业用地最终被改成了商业用地与工业用地。农业生产与发展资源大量的流失。培训机构没有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与内容,主要用简单的田间操作与理论培训,并不能满足个性化与多样化需要。农民所需技能和知识差距非常大,培训机构无法为其提供针对性指导[3]。大同小异的模式,并不能达到培训目标。

(四)没有健全培训机制培训质量比较差

国内当前已经形成农民了教育培训系统,并存在帮扶政策培育制度与认定管理制度。可是因为没有健全的机制,以及领导层缺位,严重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有效推进,导致工作难以落实到实际,影响了最终效果,并不能满足国内农业的发展和转型需求。此外,落后的培训机构,单一化的培训模式与匮乏的师资,同样影响了高素质农民的培训效果。

可见当前国内在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时候,存在许多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在农业发展和工作中的重点。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才能让社会实现稳定和谐发展,改变当前农村地区的落后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

二、现代农业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手段

考虑到当前现代农业的科技发展情况,在政府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时候,先设定明确发展目标,用走访调查的方式了解农民信息情况,并开展针对性培训和教育工作十分重要。要明确培育内容,根据现代农业社会情况与新型高素质的农民培育要求,从生产技能、专业知识等角度出发开展工作。专业知识的素养层面,重点是让农民能够学习与了解各种新型生产技术,了解最核心的知识与技术。生产技能角度,考虑的是现代市场变化以及使用各种新生产工艺与新设备,在因地制宜的条件中开展教学与培训工作。

(一)注重农民专业知识与文化水平培养

以现如今的状况可以得知,如今多数农村地区年轻人成年以后奔赴的都是大型城市,为的是远离农村,逃离农业,这是一种不好的社会现象。政府有必要加强宣传,用公众的力量让农村年轻人能够了解到,如今国内农业发展局势一片大好,要让农村年轻人能够意识到今后我国农业发展走向,吸引更多有素质、有文化年轻人参与到农业生产之中,让我国的农业生产获得更多活力。国内农村群众目前主要是中老年人,农业劳动者年龄比较大,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人群特征,主动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宣传生产知识,让其能够主动加入到各种农业事务当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此外还可以跟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校合作,通过进入企业、合作社的方式投入农业生产,所有费用都要由地区政府有关部门承担,保障农民技术培训质量。

(二)投入更多资金改善培训条件

为了更好的开展培训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尽可能拓宽高素质农民的培训经费筹集渠道,用于支持农民素质建设,提高农民的专业化水平。应加强资金管理,专款专用,做好各种资金与资源头筹规划管理。应提高培训机构扶持力度,保障工作有序进行。要熟练应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创建培训制度,改良培训环境与条件,完善培训政策,走访到户,耐心为农民讲解知识,完成技术宣传。要让农民参与到实践当中,提高其活动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好农民培育工作。

(三)完善培训创新模式与方法

所有地区都要重视农民素质培训,创建高素质农民培训系统,保障农民素质培养的有效性,提高其农业技术能力。应做好培训机构建设工作,选择培训对象、创新培训技术、完善培训内容是很重要的工作。应当做好农村地区人才结构优化调整。培训机构需要表现出各种类型农民培育足够重视,用农学结合以及一对一教学方法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持久经营能力与生产能力。要按照地区农业帮扶政策为农民提供支持,满足农民的社会农业科技进步需求与进步趋势,保障培育质量。用健全的培训系统,保障培训质量,对地区资源有效整合。地区政府应当为优秀培训机构提供政策与资金层面的支持、帮助。

  1. 推动科技型农民打造工作

立足新时期的背景下,要想使得现代农业需求得到满足,对科技型农民这一群体积极的进行打造往往是非常关键。农业基础强,农民走向富强之路,国家才能够变得更加兴旺。而在现阶段,在推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带动农民在科技素养方面得到持续的提升。使得其可以具备科技化的观念和素养,可以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例如,在现阶段,在对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推动的过程中,应该对会经验、懂技术、有文化的新型农民群体积极地进行建设和打造。这样才可以对农场当前的经济发展起到一个有效的推动作用。应该使得农民掌握相应的科学技术和素养等,对于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建设展现作用和价值。

  1. 构建“以人为本”的培养之路

在对高素质农民群体进行打造的过程中,也应该对“以人为本”这样的理念积极的进行打造、贯彻和落实,这样才可以使得农民素质更高,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良好的助力。

例如,在新农村建设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的进行落实。应该将人作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和主力,同时也是农业事业发展中的受益者。使得农民价值得到展现,推动农业朝着科技之路不断发展,对更多科技浓度更高的农业产品进行研发和运用,使得农业经济发展效果更好。

结语:现代社会背景下,现代农业变得十分专业,生产规模、生产技能大幅度提升。现代社会原有生产模式和经营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需求。培育高素质农民成为艰辛且漫长的过程。为了能够跟上现代农业脚步,各个地区政府部门需要重视与关注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工作。在系统化理论学习、现场实践中,提升农民实操能力与知识储备,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充足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留标.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的实践探索[J].农民科技培训,2021(10):19-22.

[2]刘志坚,蒋玉红.“互联网+”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实基础、困境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6):206-208.

[3]孙秀红.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优化研究[J].农家参谋,2021(15):5-6.



作者简介:李小燕(1970.9)女 汉 本科 籍贯:甘肃甘谷 职务/职称:农艺师 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高素质农民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