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耕地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王世伟

山东德纳兰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 266200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发展现状为根据,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展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推动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进展与展望

1、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一)明确评价目标

在区域性生态评价基础上景观生态风险评价逐渐形成,致使当前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主要研究目标与区域性生态评价较为相似,通产为行政区域、城市区域以及流域等,其中一些也针对资源开采、自然保护区域以及主要风险控制区域等研究。同时随着景观生态知识在道路生态影响分析中的运用,促进了道路生态知识与景观生态知识融合的研究目标。结合各种生态危险源与景观分布以及生态流程的众多条件下生态风险可分为:其一,景观整体分布对生态流程造成影响风险,其没有较为固定的风险源。其二,景观整体分变化对生态流程造成影响风险,例如生态湿地出现变化对生态造成影响。其主要以相应的景观分布改变为风险源。

以人为活动区域为主要研究目标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较少针对各种自然区域进行分析,其与生态知识认为人为活动对自身生态影响以及主要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研究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其中以对沿海地区、沙漠化区域、湿地等较为脆弱并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变化具有较强相应的生态风险评价应更为深入的进行研究。这些生态区域温定性较弱、完整性较为缺失、自主恢复性相对较差,在人为等因素影响下不断发生相应的改变。所以,这也是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评价单元意义表现

各区域以及目标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应具有较为完善的明确目标单元并对平评价效果进行优化。对于空间中存在的特异性进行重视主要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核心特征,因此在对评价单元选择过程中应对区域中存在的空间特异性进行着重的分析与研究。在以往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中,人们通常适应风险小区域以及风险栅格等为主要的风险评价单元,并将相应的差异作为评价位置中连续的风险分布。同时在使用风险小区以及行政区域为评价单元期间没有对空间中存在的异质性充分考虑与分析,使得区域自然联系受到可相应的影响,使得人们对景观分布的管控与分析受到相应的干扰。所以,当前研究人员在进行景观风险评价研究期间,对于评价单元意义逐渐重视。

2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2.1收集资料

(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以及土地年度更新数据库

查阅以及收集上一年度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验收的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报告、数据库、表册等资料,以及成册的县级耕地质量补充结果。与此同时,还要收集年度更新形成的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以及往年对更新数据的评价成果。土地变更数据库对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有一定借鉴作用,所以要收集变更评价年度的土地数据资料,例如2019年度更新评价工作收集2018度土地利用数据库。

(2)土地整治项目资料、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

收集整理各种土地整治项目的年度验收资料,土地整治项目包含一般土地整理项目、一般重大工程项目、市级示范性建筑项目、城乡建设用地项目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2制定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叠加法和增量数据包法。叠加法比较适用于一年以及一年以上时间区间的更新评价工作,而增量数据包提取适用于一年以内时间区间的更新评价工作。可以根据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定工作基础、技术力量等情况,结合实际,选择最佳的制作方法。

2.3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地块的等别信息

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进行:

(1)耕地增减变化数据和质量建设耕地建设前的信息可以通过对比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进行图和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来获取;

(2)通过对尚未开展评价工作的耕地进行外业补充调查以及查阅项目资料,并结合相应规程和评价工作步骤来评定技术方法和各项参数,可以得出新增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的等别信息。如果土地已经进行了评价工作,那么直接从项目资料中提取所需数据即可。

2.3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在整理年度更新评价成果以后,按照特定的格式要求,将有关数据压缩成数据包。规范的数据包才能够被数据库容纳,而不规范的数据包不仅不能被采纳,反而还会因为重新制作而浪费了时间。

2.5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将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中的耕地图层,与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中的等别图、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图进行叠加,获取耕地图斑的质量等别评定属性数据,形成年度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然后整理评价成果,上传到数据库里面,并根据有关规定,对数据库进行更新。

2.6数据自查和形成分析报告

根据相关技术标准、评价方法、成果要求,建成数据库后,要对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准确性以及标准性等方面进行核查,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紧接着分析年度调查得出的各项数据,经过研究可以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分析报告。

3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建议

3.1领导要加强对耕地质量登别更新评价工作的重视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关键在于严密的组织以及领导的重视,国家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耕地质量等别更新工作的学习,制定科学、科学的评定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保证结果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可实践性。

此外,可以建议一个权责分明的上级指挥中心,对各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进行集中管理,促使各个单位齐心协力,加强对评价工作中各个环节的重视程度,积极推进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在统筹管理之下,各地的评价工作只会更加的有序和高效,而最终的评价结果的质量也不会低。

3.2多部门协作,落实资金保障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政策性和技术性都非常强,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完成。除了最基础的资金保障以外,各个部门对此工作的重视与否都会影响到工作的最终结果。需要农业、水利、气象、统计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保证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工作的具体要求,向政府部门申报项目专项资金,落实资金的保障。

3.3吸纳高技术人才,应用新技术

高技术专业人才是工作又好又快完成的决定性因素,高新技术方法是完成工作的重要手段。

由于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性强,而且工作量大,因此需要一个人手充足的专业团队来完成这项工作。这项工作涉及到大数据的收集、叠加图形的分析研究、软件开发等各个专业,使用常规方法则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所以,这项工作需要能够运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制作图件、处理相关数据的技术型人才,只有许多这样的人才存在于团队之中,才能够保证工作效率以及最终结果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制度的基础上,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促进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以及变更信息化监管,在耕地质量项目建设与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评价工作也为耕地的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使耕地保护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进一步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以及国家粮食生产的安全,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利娜,樊雷.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方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21):84-86+98.

[2]黎星,朱青婧.ArcGIS选择工具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底图制作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导刊,2018,15(03):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