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工程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工程应用

叶宏满

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摘 要:保护环境,不仅是我们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在现有环境中生存的要求。然而,当前大量的环境污染已经严重损害自然生态的平衡,使得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不可避免地遭受影响,甚至部分地区由于水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不足的现象。由此可见,改善环境问题成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因此对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工程设计关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应用

引 言

在对环境工程进行建设的时候,建设企业必须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对经济社会与环境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协调,对于环境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部位,应当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出现建设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现象。此外,环境建设企业应当不断革新建设理念、加强对环境建设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对所有能够影响环境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进行妥善处理,避免不利因素影响到整个环境工程的建设质量,从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


1、环境工程的含义


环境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环境的不断恶化,为人们提供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工程建设主要涉及有生态环境、医学环境、物理学环境以及化学环境。现如今,我国在环境工程建设方面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各个学科领域的环境建设还在不断的发展,他们的核心所在就是为了治理环境污染情况。随着国内环境的不断恶化,国民受环境影响的不断加重,我国也逐渐加强了对环境治理的重视,相关科学研究也逐渐在国内展开,环境工程学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科。环境工程学科内地主要内容有:大气污染情况的防治、水污染现象的防治以及各种固体废物的反复利用等。


2、当前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现状


2.1环境影响评价普遍存在滞后现象


环境的影响评价就是指对不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在根据评价结果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其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不过现如今,很多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时候,都不会遵守国家在此方面的规定,没有采取先评在建的方式,而是直接采取评建同时进行的方式,甚至不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2.2环境影响后评价实施力度不够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进行评价,工程建成后实际的环境影响可能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存在较大偏差,因此工程运营一定时间后,应对工程建成后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应根据《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等规范要求进行,避免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混为一谈。


2.3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联动不够


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总体要求,建设项目应符合规划环评中“三线一单”要求,分析建设项目与生态红线、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及负面清单的相符性。对于前期实施的规划,生态红线可结合当地政府发布的红线规划进行对照,质量底线也可以通过区域的环境质量监测来进行分析,但资源利用上线和负面清单的内容也难对照分析,尤其是负面清单内容,而这恰恰是项目是否满足规划环评要求的重要内容。


3、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工程应用改进措施建议


3.1在环境工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在环境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方法就是对污水的处理,尤其是在污水中存在的好氧型细菌菌落结构以及功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借助于DGGE技术能够对温度不同情况下对应的细菌菌落结构以及功能进行分析。


对于污水中的氨和氮主要采用硝化方法,在硝化方法过程中可借助于氨氧化细菌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氨氧化细菌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进一步分析,该氨氧化细菌具有生物种群少、生长速度低的特点。在早期的细菌培养、分离以及分析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现阶段,可采用较多的技术方法,比如:PCR16SrDNA扩增技术、功能基因克隆技术等。对于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活性污泥的品种、氨氧化细菌的种类、氨氮加氧酶活性等进行分析。通过PCR-DGGE技术能够实现对样品中菌群的研究,已有资料显示,采用PCR-DGGE能够更好地对污水中的氨氧化细菌种类、结构以及功能进行分析。


3.2明确评价重点


根据拟建工程施工区域情况、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筛选环境影响大、持续周期长或影响不可逆的影响因子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比如跨越村庄、学校等噪声敏感点,应对声环境影响进行针对性分析,现状调查中对沿线村庄、学校的临路第一排建筑标高、层数、建筑朝向、门窗结构、拟建工程与敏感点之间的地面环境(荒地、绿地或拟设置声屏障等)进行调查,预测中应考虑不同声功能区的预测(如第一排4a类、第二排2类应分别进行预测);比如跨越河流,应对地表水环境和风险进行针对性分析,环保措施中对桥梁两侧的初期雨水沉淀池和事故池提出建设要求;比如跨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或重要生态敏感区,应对生态影响进行针对性分析,现状调查清楚跨越的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现状、保护动植物分布情况,生态环保措施应针对可能占用的特殊生态敏感区提出避让、减缓、补偿或重建措施。


3.3PCR-DGEE在废气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在具体处理过程中由于污水中本身有酸性以及碱性之分,通过PCR-DGEE技术可对污水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以及生物种群结构进行分析,通过不同技术手段对滤池内微生物种群相关情况进行分析,通过PCR测序技术、DNA片段提取、T载体克隆等,选择出合适的微生物菌群,进而依靠微生物实现对废气的处理。通过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对于强酸性环境,采用微生物研究有较大的影响,而在中性污水中微生物的种类较多,细菌种群的差异性会受到滤池层次差异的影响,通过反复的研究和分析,在污水废气处理中采用硫氧化细菌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通过DGGE技术可对含氨废气处理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结构进行分析,随着研究的深入,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反应器允许时间有关,时间越长,细菌微生物的种类会降低,在填料方法方面,采用堆肥填料有助于提高微生物细菌的多样性。从而保证较好的处理效果。


3.4强化工程建设项目后评价


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对工程概况、环境影响要素、污染防治对策等进行验证分析,对环评阶段的工程内容和选线是否有变更进行验证,若工程内容和路线发生变动,对环境的影响情况是否存在重大变动,是否与环评阶段环境影响结论存在一定差异;对生态、噪声、大气等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进行验证,对环评阶段采用的分析预测方法是否合理有效进行验证,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或偏差,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或改进建议;对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和建议是否合理、适用、有效进行验证,是否满足施工期、运营期减少环境负面影响、控制污染的要求,对环保措施运行的管理、监督检测等对策建议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验证。从中找出问题和原因,为进一步提出补救措施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因此,为了更好的评价工程建设项目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情况,改善工程建成后对周边的环境影响程度,在工程运营一段时间后,应对工程环境影响进行后评价。


结论


随着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环境工程技术中,部分生物技术也得到了应用,通过生物技术有助于对环境工程中各类污水以及污水中的异味气体进行处理,借助于DGGE,能够分析出不同条件下的微生物的种类、结构、生物活性以及相应的处理效果等,这样可为环境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根据不同污水的实际情况,选择出合理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微生物多样性,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还能够根据时间变化调整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数量。


参考文献:


[1]赵刚.浅析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J].科学技术创新,2016,30:176


[2]桓赫男,苏媛.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工程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8,6(8)


[3]王耀琳.浅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东工业技术,2018,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