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黄河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研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基层黄河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研发

董晨阳 程利平

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三门峡市 472000

摘要:针对现阶段黄河基层河务部门缺乏信息化防汛指挥决策手段的问题,利用“互联网十”理念,开展了集互动式电子防洪预案、图形化河势信息、实时工情水情灾情为一体的基层黄河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推广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系统、监控系统、报险系统、防洪预案、视频会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的高度融合,可实现远程抢险指挥,提高决策会商的现代化水平以及决策指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关键词:图形化界面;系统研发;决策支持;防汛指挥;基层;黄河


  1 概述
  工勤、水情、灾情是防汛决策和抢险指挥的主要信息。目前,此类信息采集多以人工采集为主,基层黄河河务部门尚无信息化防汛指挥决策手段。由于缺乏实时监测手段,因此需要工程班人员徒步到工程现场进行观测和记录,通过个人手机或工程班电话上报到县级河务局,然后通过电话逐级上报。由于所有信息都是由工程班人员通过电话转诉,因此县局及以上防办难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一旦重要工情、水情、灾情不能及时准确上报,往往会影响防洪决策,贻误抢险战机,造成被动局面。为改变“巡查靠人眼、决策靠电话”的防汛工作现状,使决策层能在较短时间内全面了解和掌握基层防汛的实际问题和实时情况,急需在工程现场、县级及市级河务局设立不同规模的防汛指挥部,研发集工情、水情、灾情、物资等信息为一体的基层黄河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2 研发与实施
  2.1 基层黄河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发
  该项目软件开发遵循的国家标准和规范[1-5]有:《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T 8566-2007)、《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GB/T 9385-2008)、《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GB/T 9386-2008)、《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等。
  2.1.1 系统分级
  系统分为市局、县局、现场3个层级,以真实地理位置为依据,图形化显示责任划分、工情、水情、物资、机械、人员等信息,决策层可迅速、全面地掌握现场情况,制定科学的指挥调度方案,缩短抢险时间,实现险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抢护”。
  (1)市局界面。该界面主要显示市级防洪工程基本情况、责任区域划分等信息,如:焦作市防洪工程简介、防守责任人,以及所辖各县防洪情况简介等,见图1。

61b6e9187111f_html_e4fae3350197648b.jpg


  (2)县局界面。县局界面分为3类信息:第一类为防洪工程简介,显示辖区内防洪工程类别、位置、数量、交通及防守责任人等信息;第二类为防汛队伍组织,显示辖区内黄河防汛专业队伍、群众防汛队伍等信息;第三类为防汛物资储备,显示国家储备物质、社会储备物资等信息。各类界面信息使用不同颜色的线段和区域文本框,标注防汛责任段划分、防洪工程类别、交通道路、防汛物资储备、防汛队伍分布等信息。见图2~图3。

61b6e9187111f_html_a560e52b79a206e8.jpg

61b6e9187111f_html_ac8d9e828bacf010.jpg
  (3)现场界面。现场界面分为两类信息:第一类为图形化的防洪工程及河势信息,显示河道水边线、主溜线、靠溜情况、迎(送)流角度、河道宽度、不同流量级洪水淹没范围等信息;第二类为物资及队伍情况,显示每处石料存放情况、防汛仓库位置及储备、工程守险点位置及应急防守队伍、专业抢险队伍、主要上堤路口、大型抢险机械待命地点、现有各类视频监控等信息。
  2.1.2 多屏显示技术
  市、县级指挥中心采用多屏显示技术,使系统界面层次更清晰,用户感受更加直观,避免界面频繁切换导致信息显示杂乱、无序,并同时兼顾多种信息显示,大幅提高了人机交互效率。系统输出由3个显示屏分别显示:1号显示器负责显示市、县级界面,为统筹全局及系统提示信息提供支持;2号显示器负责显示现场界面,包括防洪工程、单道坝垛信息等,为防洪工程工(险)情、水情、灾情、人财机等信息提供显示界面;3号显示器负责显示防洪工程、路口、仓储物资等现场视频信息。
  2.2 基层各级指挥中心远程视频会商
  为实现各级指挥中心之间的远程实时会商,便于各级指挥中心随时了解现场情况,项目组研发了视频会商功能。该功能不需要配备MCU(视频会议系统中心控制设备),降低了视频会议硬件成本,简化了操作步骤,可在三级指挥中心之间任意两地进行实时视频通话或多方会谈(目前支持最多8路视频)。市、县级指挥中心可控制现场指挥中心摄像头并录制会议视频。
  3 推广应用
  3.1 在防汛抢险演练中的应用
  2016年7月15日,温县人民武装部组织民兵基干分队和71762部队官兵共330余人,在温县大玉兰控导工程26坝举行了温县民兵防汛抢险演练,其间使用基层黄河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对多个抢险现场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录制了抢险演练视频,为防汛抢险现场指挥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6年8月12日,焦作黄河河务局在温县大玉兰控导工程33坝举行了查险抢险实战演练,演练历时90min。期间,演练现场信息通过基层黄河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远程实时传输到焦作黄河河务局防汛会商室,实现了演练指令发布、异地抢险会商、实时数据采集传输等功能。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实现了焦作黄河河务局防汛抢险各职能组成员远程参与实战演练全过程。
  2017年7月13日,在温县民兵防汛抢险演练期间,使用基层黄河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对多个抢险演练科目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录制了抢险演练视频,为防汛抢险现场指挥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7年7月20日,在武陟县进行了黄沁河军民联防实战演练。演练过程中利用基层黄河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中的远程视频会议和数据采集、传输功能,保障了演练科目的传输展示,并将分场地迁安救护科目演练情况实时传输到主会场,受到了观摩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3.2 推广前景
  抗洪抢险要求快速反应、抢早、抢小。该系统使指挥决策层可随时掌握现场工情、水情、灾情及物资信息,提高指挥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并可及时获得黄河防洪工程运行情况及黄河汛情发展情况,远程指挥抢险。该系统可提高黄河沿岸基层防汛工作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科学制定抢险方案,降低抢险成本和风险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该系统可使黄河出险情况、抢险现场、工程运行状况尽在掌握,并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实现了基础数据与资源共享,能够改变“巡查靠人眼、决策靠电话”的防汛工作局面,推进信息化与治黄业务深度融合。该系统紧密结合治黄实际,经过1a多来对系统的测试、优化、运行和推广,研发的防洪工程现场便携式视频会商系统能很好地适应复杂多变、基础条件较差的滩区环境,为建成现场移动式防汛抗旱前线指挥部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在工程现场,市(县)级设立不同规模的防汛指挥部,研发集工情、水情、灾情、物资等信息为一体的基层黄河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可实现远程抢险指挥以及决策会商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决策指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有效降低洪水灾害,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结束语

基层黄河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已在焦作黄河河务局多个单位及多处防洪工程得到应用,在开发和推广过程中笔者将继续对系统各方面进行优化,使系统经历实战险情,收集运行数据,并研究如何与黄委现有系统融合等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8566-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22-30.
  [2]焦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焦作黄(沁)河防洪预案[R].焦作:焦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黄河防汛办公室,2017:1-47.
  [3]温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温县2017年黄(沁)河防洪预案[R].温县:温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黄河防汛办公室,201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