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装备维修质量管理的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加强装备维修质量管理的策略分析

黄惠妮

国营长虹机械厂 广西 桂林 541002


摘要本文以装备维修工作为研究视角,探索其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尝试摆正质量管理的首要地位,以维修为视角,建立“6S”质控方案;规范落实三检工作,加强过程管理的有效性;从多层级视角,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装备维修效果;周期性开展风险测评,积极排查潜在风险,逐步完善质控体系,保证装备能效。

关键词:装备;管理;维修


引言:负责装备维修的单位,工作责任:承担各级维修任务、开展临时修理工作、战时紧急维修任务、支援各部门的维修工作、重大维修事项的演习模拟,以此保障各部门装备性能,降低装备使用不善可能性。现阶段,在军队装备完善时期,装备类型逐渐增多,相应提升了装备维修工作的困难性。

一、摆正质量管理地位,制定“6S”方案

(一)规范质量管理体系

多数企业以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各项工作行为,保证各环节工作质量。(1)装备维修单位,在开展维修管理工作时,可制定“6S”方案,借助信息平台,完善各类装备的档案资料,开展全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维修全面落实,有效融合过程管理工作,增强信息可溯能力,具有较高的质量管理研究价值。(2)在质量管理期间,以管理人员为指导,要求维修职工规范落实各项维修工作,确保装备信息完整,给予过程动态监管,提升一次维修的达标率。(3)在装备维修期间,积极开展“6S”管理工作,给出质量控制的具体细则,质控内容逐一融合在装备维修各环节中,保证维修场区整体环境的清洁性,规范维修区的工作行为,塑造全部维修人员的质控思想。

(二)“6S”方案的质控内容

“6S”方案中,关于维修场区卫生管理的内容如下。(1)环境质控。以维修厂区为环境,开展环境质控工作。从设备、地板、维修间等方面,逐一给出质量管理方案。(2)维修场区卫生管理。其一,保持场区环境清洁,确保每台设备在未运行时,有固定的停放位置,减少设备挪动。其二,线上开展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各项资料齐全。其三,设备操作人员应形成“15分钟净手一次”的规范意识,确保手、设备各位置的清洁性[1]。(3)场区地板卫生管理。其一,保证维修场区地面整体的清洁性,在维修期间,非维修人员需及时清理杂物。其二,在每日17点以后,逐一开展维修场区的清洁工作。其三,加强节水管理,使用拖布沾水清洁地面,防止使用水管进行地面冲洗。其四,每月25日,定期使用清洁剂,对维修场区进行地面清洁。(4)维修车间卫生管理。其一,保证车间、维修台各处清洁。其二,在装备维修时产生的铁屑、木屑等,需要在维修完成时,及时清理。其三,各项维修工具有序摆放,确保取用有序。(5)车间墙面卫生管理。场区地沟每月清理一次,通常为15日左右。

二、规范落实三检工作,开展过程管理

(一)动态质检体系

在维修完成时,及时开展质检工作,是保证装备维修效果的重要环节。装备维修单位,较为关注维修成果,对于维修方法、维修操作并未给予较高关注。在新管理体系中,建立完整的“质检+记录”体系,完整记录维修各环节资料,从故障排查、风险测评、问题分析、消除故障等多个方面,完善装备维修档案,提升装备档案记录的全面性、可查性,为后期装备各项维修工作创设便利条件。在落实动态质检工作时,侧重于过程管理思想,从故障维修的各个环节,融合质检思想,确保质检工作高效完成。

(二)严格落实三检工作

在装备维修期间,三检工作包括:其一,自主检查、部门相互检查;其二,专项检查;其三,军方检查。(1)自检。每个维修工序完成时,由维修人员自主检查维修质量,完整填写各项维修记录,上交维修报告。(2)专项检查。在质检部接收维修报告后,针对装备功能,开展专项检测,确保装备使用能效。专项检查是确定装备战斗能力的关键流程,给出过程维修的关键指标、自检方法、装备运行的安全系数等,为重复维修、后续维修各项工作给出指导。此时可融合过程管理思想,加强专项功能的动态监管,比如替换器件的采买、质检等工作,严控器件质量。(3)军方检查。专项检查完成时,由军方代表进行装备维修检查,给出维修评价。此过程具有维修质量的监督作用,以军方与企业的交流形式,保证维修企业准确把握军方装备的使用需求,逐步提升维修质量。

三、建立多层级的管理体系

(一)协调会

采取周会形式,侧重解决装备维修、维修科研、备件加工各环节存在的运作问题[2]。在发生具有一定难度的运作问题时,采取会议纪要方式,记录问题详情,分配各成员责任,给出问题解决的具体时间。质量管理小组,以季度为时间节点,组织各小组开展质量对比工作,比如质量方案比评、质量管理落实效果对比等。在对比工作时,及时排查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给出有效的整改建议,保证质量管理工作有序完成。

(二)维修工艺纪检

为保障装备维修质量,加强维修工艺监管,从维修人员视角,开展人才技能监管工作。侧重于维修期间,开展现场监管工作,针对装备回装、外观质量检查、装备防护等多个视角,开展工艺纪检。借助全面的质检流程,回避装备回装不全问题。

(三)维修分析例会

采取分析例会的形式,总结装备维修质量,结合各军方单位的装备维修需求,开展质量分析例会,给出装备维修评价。各维修部门针对装备维修进展,进行工作总结,积极解决工作中潜在的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问题消除建议,及时开展维修经验共享工作。在质量分析例会中,质检单位针对各季度维修问题,汇总梳理装备问题,在例会中逐一交流。针对维修质量有较大浮动的部门,设定质量管理专题,给出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案,加强各维修小组的协同能效,从维修技术、维修管理各个方面,深入分析维修质量不高的原因,积极消除维修不利因素,切实保证维修质量。

四、周期风险测评,排查潜在问题

加强装备风控,是保证维修质量的关键。比如,在形成装备维修工单时,对维修内容开展有效勘验,是降低维修风险的关键措施。维修人员有效落实各项勘验工作,准确把握维修任务量,测定可能存在的维修风险。在测定不准时,进行装备拆解检查,确保维修方案的准确性。

五、多措共进,打造优秀维修团队

在维修管理期间,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是人才技能的专业性。因此,维修单位应采取多种措施,打造专业性较强的维修团队,为质量管理创设专业人才条件。(1)明确维修责任,增强维修人员责任,从维修质量、精准管理、精细方案等多个视角,重构维修管理体系。(2)调派技能较强的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各项技能的培训,比如质量标准、先进的维修统计方法、装备质检技术等,保证新型工艺引进的有效性。(3)聘用专业性较高的管理人员,比如质量工程师,以此逐步提升质量管理层次。

结论:综上所述,在装备维修时,对其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维修单位应在工作中逐步完善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精准完成维修任务,确保装备使用质量,使其达到作战要求。在质量管理期间,从装备响应快速性、风险排查精准性、维修全面性等视角,逐步精细化装备维修的各项工作,使维修技能转化为装备的战斗力。

参考文献:

[1]祝华远,李军亮.武器装备通用质量特性管理综述[J].兵工自动化,2021,40(02):13-17.

[2]仲崇成,关满杰.装甲装备维修质量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19(09):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