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放射 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

华杰

青神县人民医院 四川眉山 620400

【摘要】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45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均行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本次研究对象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结果:45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mm重建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疾病检出率(97.78%)显著高于3mm重建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放射CT血管造影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1mm重建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检出率高于3mm重建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价值

常见冠状动脉疾病包括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肌桥以及冠状动脉变异,其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膜内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冠状动脉痉挛与冠心病患者均伴有心区疼痛症状,冠状动脉肌桥以及冠状动脉变异均属于先天性心脏疾病,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均伴有心区疼痛症状且心电图检测结果异常,单纯依据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检测结果难以确诊,近些年,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提升疾病检出率[1]。本次研究回顾性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45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5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男性患者年龄区间为:21岁~82岁、平均(53.62±1.72)岁,冠心病15例,冠状动脉痉挛8例,冠状动脉肌桥1例,冠状动脉变异1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为:23岁~80岁、平均(53.65±1.71)岁,冠心病12例,冠状动脉痉挛6例,冠状动脉肌桥1例,冠状动脉变异1例。男女患者比例、平均年龄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心前区胸骨后疼痛且心电图检测结果异常,患者同位素心肌检查结果异常,均为冠状动脉疾病,此外,获知本次研究目的且自愿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标准:(1)排除近六个月非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2)排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心律不齐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排除确诊严重心肌疾病患者。(4)排除碘过敏患者。(5)排除罹患幽闭恐惧症等心理疾病患者。

1.3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应用64排多层螺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分别应用1mm层厚、3mm层厚进行数据重建,电流1331A,电压120KV,矩阵512 mm X 512 mm。经肘静脉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入碘造影剂,而后请患者在屏住呼吸,自气管隆起处至心脏隔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观察患者心电信号,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冠状动脉钙化患者扫描影像显示在其130Hu区域出现多个相邻钙化灶,若钙化病灶大于或等于130Hu时斑块会被系统自动转化为粉色。若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测过程中发现伪影,应适当调整窗宽、窗位以有效区分伪影与病灶,同时可通过将检测区放大的方式与原始图像进行对比,将获得的扫描数据分别1 mm层厚进行重建、3 mm层厚进行重建方式进行重建,其中1mm重建则表示每一层厚度为1mm,3mm重建则表示每一层厚度为3mm。

1.4观察指标

观察本次研究对象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疾病检出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版本软件处理结果中相关数据,“(`x±s)”用“t”验证,“(%)”用“X2”验证,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疾病检出情况,见表1。参与本次研究的45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有27例冠心病,有14例为冠状动脉痉挛,有2例冠状动脉肌桥,有2例为冠状动脉变异,45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mm重建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疾病检出率显著高于3mm重建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

表1 本次研究对象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疾病检出情况 [n/%]

组别

n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肌桥

冠状动脉变异

检出率

1mm重建放射CT血管造影

45

100.00%(27/27)

92.86%(13/14)

100.00%(2/2)

100.00%(2/2)

97.78%(44/45)

mm重建放射CT血管造影

45

85.19%(23/27)

71.43%(10/14)

50.00%(1/2)

50.00%(1/2)

77.78%(35/45)

X2






5.708

P值






<0.05

3讨论

冠心病患者基础病理改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冠状动脉内存在钙化病灶且管腔变窄。冠状动脉痉挛患者仅管临床症状、心肌酶检测结果以及心电图检测结果与冠心病较为相似,但是其血管造影时血管内光滑且无钙化斑块或管腔狭窄等情况[2]。冠状动脉肌桥、冠状动脉变异均属于先天性心脏疾病,其中冠状动脉肌桥患者冠状动脉部分节段血管进入心肌内,心肌对冠状动脉造成一定的挤压,冠状动脉变异包括冠状动脉开口变异以及冠状动脉与心房、心室、肺动脉形成血管瘘[3]。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检验中期操作方便、扫描耗时短,此外,对冠状动脉钙化病灶分辨率高[4]

本次研究显示1mm重建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疾病检出率高于示3mm重建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综上所述,冠状动脉疾病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中不同重建层厚可影响疾病诊断结果,其中3mm重建放射CT血管造影检查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杰,段王栋. CT血管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临界病变血管狭窄的准确性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0):1226-1227.

[2] 原鹏. 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与CT冠状动脉成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1):3569-3570.

[3] 张秀秀,朱卫平,练玉清,等.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斑块类型及性质的诊断价值[J]. 中国基层医药,2020,27(10):1177-1180.

[4] 王婷,陈丹丹,喻华,等. 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研究[J]. 当代医学,2020,26(10):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