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分析

陈圆圆 1 李敏华 1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1 邮编: 214000

【摘要】目的:筛查并探究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在入院后2d内完成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筛查评估表),统计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情况。结果: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显示: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9.59%(29/148),其中老年与中青年患者发生率分别为26.53%(13/49)、10.10%(10/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中,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恶性肿瘤和肝硬化发生率分别为47.06%、35.71%、26.67%,位居前三;患者营养不足率28.38%、超重率13.51%、肥胖率10.14%,营养风险与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分别为75.86%和7.56%。结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营养风险较高,应结合营养风险筛查给予科学的营养支持。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营养支持

营养风险指现存或者潜在的营养因素对患者临床结局造成的影响[1],由于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容易发生营养不足或营养风险,因此营养风险筛查十分必要,据相关研究发现:科学的营养支持会改变个体临床结局[2],对预后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为研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不足和营养支持情况,现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比例为97:51,年龄21岁-84岁,平均(56.73±7.62)岁,其中老年(60岁或以上)与中青年患者(低于60岁)比例为49:99。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患者入院2d内,采用RGZ120型的体质量、身高计对患者的体质量和身高测量,对仪器精准度进行校验,测量、记录、计算患者体质量指数。筛查前对消化系统科室的医护人员和营养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考核后方能上岗,患者入院2d内采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并进行分析。

1.3临床评价

统计分析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不足率、肥胖率、超重率及营养支持率。体重指数(BMI)标准:营养不足:BMI<18.5 kg/m2;正常:18.5 kg/m2≤BMI<24.0 kg/m2;超重: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BMI≥28.0 kg/m2。NRS-2002调查内容有BMI变化情况、一周内进食量情况、营养需求增加情况、疾病情况。评分标准为:暂无需营养支持:低于3分;存在营养风险,需根据情况应用营养支持:≥3分,患者年龄超过70岁再加1分。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61b1bad20372e_html_47ab502c1517ba4d.gif ±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 不同疾病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

营养风险筛查中,148例患者共发生营养风险29例(19.59%),其中老年发生率为26.53%(13/49),中青年发生率为10.10%(10/99),χ2值=6.741,P值=0.009,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发生率前三位依次是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恶性肿瘤和肝硬化,详见表1。

表1 不同疾病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对比(n,%)

组别

肝硬化

消化道恶性肿瘤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息肉

消化性溃疡

胆道良性病变

其他

病患例数(n)

15

14

17

28

23

25

26

营养风险例数(n)

4

5

8

2

4

3

3

营养风险发生率

26.67

35.71

47.06

7.14

17.39

12.00

11.54

2.2 营养不足和营养支持情况

148例患者中营养不足发生率为28.38%(42/148),超重比率13.51%(20/148)、肥胖比率10.14%(15/148);29例营养风险患者中接受营养支持22例(75.86%),119例无营养风险患者中接受营养支持9例(7.56%),其中给予肠内营养支持3例,肠外营养支持23例,两者联合支持5例。

3讨论

有关文献报道:神经内科、呼吸内科与消化内科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居前三位[3]。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影响机体消化功能,因此容易发生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直接临床结局,如增加患者病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从而加重患者家庭经济负担。通过NRS-2002的早期营养筛查,可以尽早发现患者营养风险并进行有效营养支持,对临床结局起到积极有效意义[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9.59%,老年与中青年发生率分别为26.53%和10.10%,P<0.05;不同疾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前三位为消化道出血47.06%、消化道恶性肿瘤35.71%和肝硬26.67%;营养不足率28.38%、超重率13.51%、肥胖率10.14%,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75.86%,无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支持率7.56%。说明由于消化系统疾病会影响机体摄取营养效果,因此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率均较高。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器管衰退代谢能力减弱,故发生率高于中青年。超重、肥胖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多与饮食摄入过多、不良生活方式有关。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临床转归,但尚存在盲目性,应结合风险筛查做具体方案。

综上所述,在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中开展营养风险筛查并加强营养支持意义重大,建议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俊丽, 杨小莉, 欧艳,等. NRS-2002联合BMI,ALB水平检查诊断消化内科患者营养状况的价值研究[J]. 四川医学, 2020, 41(4):4.

  1. 张倩. 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 心理月刊, 2019, 014(13):146.

  2. 王玉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前营养风险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J]. 浙江实用医学, 2019, 24(04):47-48.

  3. 张雨, 张敏, 姬颖华,等.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J]. 新乡医学院学报,2020,37(11): 1049-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