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分析

李继龙

成都新华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方法以肝癌患者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均实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结果50例患者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检出50例(100%),原发性肝癌28例,肝血管瘤18例,肝转移瘤4例。三组患者的ADC值比较,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肝癌患者可使用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诊断,明确病灶浸润情况,有效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肝癌;鉴别诊断;

前言

肝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当前,肝癌患者数量逐渐增多,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临床在诊断肝癌患者时常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其中磁共振成像诊断软组织分辨率良好,可将子宫内膜和周围器官间关系清晰的显示出来,安全性高,无辐射,使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可明确疾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本文将以近一年5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肝癌患者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所有患者中,24例患者是男性,26例患者是女性;最小年龄是47岁,最大年龄是72岁,年龄的平均值是(57.67±5.34)岁。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经病理诊断确诊疾病;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其他恶性肿瘤;药物过敏;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使用设备为磁共振扫描仪(型号:SignaHDX1.5T,GE公司),取高压注射器(MadradSS300)注射钆喷酸葡胺造影剂注射液(0.1mmol/kg)。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体位,膀胱呈轻度充盈状态,由骶髂关节到耻骨联合下位置为扫描水平实施平扫:采用矢状位、横断位实施T2WI扫描,在横断位采用T1WI扫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冠状T2WI扫描。实施DWI成像,首先矫正,实施平面二维成像扫描,结合T2WI参数定位,设定层间距为5mm,层厚为5mm,将扫描视野设定呈36cm*36cm,矩阵采用128*128,共4次激励,扫描持续48s。失司DCE成像:在20s、60s、120s时分别扫描,实施矢状面、横断面成像,设定矢状面扫描视野36*36cm,矩阵为320*224;采用矢状面,设定厚度为4mm,层间距为1mm;采用横断面,设定厚度为5mm,层间距为1mm。

在扫描过程中,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体位,以国际妇产科协会发布肝癌分期(1986年)为标准,由三名医师进行讨论与研究,对患者分期进行判断。

2 结果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结果诊断为金标准,分析诊断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分析本研究,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表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分析

50例患者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检出50例(100%),原发性肝癌28例,肝血管瘤18例,肝转移瘤4例。三组患者的ADC值比较,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如表1。

1诊断结果分析X±S*10-3mm2/s

组别

n

ADC值

原发性肝癌

28

1.09±0.21

肝血管瘤

18

1.71±0.23

肝转移瘤

4

2.21±0.32

T值

/

4.5623

P值

/

0.0000


3 讨论

由于肝癌发病隐匿,常规影像学诊断无法准确判断疾病,病理穿刺活检为肝癌的诊断标准[2]。然而,病理活检操作是一项有创操作,在检测过程中,往往会对受检者身体产生损害。近年来,磁共振技术应用成熟,联合多参数扫描广泛应用于临床,切取得显著效果。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的组织分辨力良好,可清晰显示出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扫描图像,不存在辐射,同时还可清晰显示出卵巢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为肝癌诊断常用手段[3]。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的TSE TIWI空间分辨力很高,能够对肝癌分期准确判断。在弥散加权成像中,以分子水平将活体水分子的热运动状况无创的反映出来,进而成像。研究指出,但集体中水分子具有较快的扩散速度时,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时体内水分子信号将更弱

[4];相反,若机体中水分子具有较慢的扩散速度,使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时,水分析的信号将会更强。肝癌患者相比于健康者,其水分子扩散速度明显更慢,对此现象进行分析,肝癌患者机体中癌细胞诱发水肿,造成癌细胞间的液体减少,影响水分子的扩散,进而降低扩散速度。因此,使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肝癌者,图像可见肿瘤病变表现为不断增高的弥散性信号或者局灶性信号,同时在病灶处ADC值出现下降[5]。本次研究结果可见,50例患者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检出50例(100%),原发性肝癌28例,肝血管瘤18例,肝转移瘤4例。三组患者的ADC值比较,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综上,肝癌患者可使用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诊断,明确病灶浸润情况,有效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化冰,齐杰,高战强,等.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AFP对小肝癌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J].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1,39(1):75-80.

[2] 焦元强.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小肝癌诊断的效果分析[J]. 健康大视野,2020(14):244.

[3] 熊永发.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93):253-254.

[4] 于世程.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作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3):46.

[5] 齐杰,高战强,刘术昌,等.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螺旋CT分别联合血清AFP对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2019,34(2):28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