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发明一种站内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多功能连接装置的益处及应用前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1

浅谈创新发明一种站内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多功能连接装

置的益处及应用前景

杨枝添、何健、周兵、徐守临、杨建彪、罗文军、王林春、刘新强、周金龙、李贤、钟央、沈太

民、李正清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临沧供电局,云南 临沧 677000

摘要:目前临沧供电局变电站站带电作业比例较多,为不停电,母线进行维护或检修时,需要对所要维护或检修的目线上的负荷进行转供时,根据需要需要连接的位置和部件不统一,母排、引线、刀闸、断路器等都可能,需要一种可以随机组配的连接装置来实现,目前通用的连接部件钧是固定在电缆端头,形式单一,存在不合理设计,市面上没有一种站内电缆多功能连接装置,亟待研究,为了解决此问题,务必需要创新发明一种采用绝缘操作杆间接(地电位作业法)带电安装的验电接地环装置一种站内电缆多功能连接装置,达到可以快速进行负荷转供。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新型功能连接装置;负荷转供专用线夹

0引言

目前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多功能连接装置是一种根据站内设备实际种类的参数设计的一种多功能实用装置,填补目前站内带电作业多功能连接装置的空白,为带电作业进行负荷转供时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连接可靠、安全规范,用时短;简化作业步骤,提高人机功效。

1.旁路负荷转供的意义

1.1 旁路负荷转供的意义就是在供电线路需要检修时持续不断向用户供电。

1.2 在变电站内旁路负荷转供的意义就是变电站内母线出现故障或需要停电检修时通过旁路负荷转供持续不断向多条线路进行负荷转供或持续向跟多用户供电。

2.变电站内旁路负荷转供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变电站内10kV出线的出线方式和结构形式各异,大型的高空绝缘斗臂车无法到达作业位置,常规的作业方法是使用搭设绝缘脚手架采用绝缘手套作业法在出线上进行旁路负荷转供电缆头的搭接,原因是在出线引流线不满足旁路负荷转供电缆头的搭接、所以就需要搭设绝缘脚手架进行,搭设绝缘脚手架时需要搬运成堆的绝缘脚手架,搬运成堆的脚手架需要大的人员,搬运后又需要大量的作业人员进行绝缘脚手架的搭设,整个过程费时费力,消耗掉大量作业人员的体力和精力,并且在搭设绝缘脚手架时容易造成高空落物伤人,绝缘脚手架超过8米就需要打防风绳,变电站内防风绳没有空间可以打,绝缘脚手架稳固性得不到保障,作业人员很容易因绝缘脚手架不稳固造成高空坠落。

3.解决办法

通过“一种站内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多功能连接装置”,采用绝脚手架、绝缘梯在2.5米的出线引流线采用“一种变电站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专用线夹”后可以把正常供电电缆和转供电电缆相互切换,安装一种站内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多功能连接装置,可在5分钟内即可完成带电转供搭接电缆引流线和拆除电缆引流,或是在变电站10kV出线刀闸端头直接采用“一种站内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多功能连接装置”或是采用“一种站内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多功能连接装置”过度一次,在进行旁路负荷转供时只需将旁路负荷转电缆头直接与一种站内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多功能连接装置连接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作业人员安全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且无需耗时耗力,大大节省了作业时间。

4.正常负荷转供与采用“一种站内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多功能连接装置”进行负荷转供对比

4.1 正常负荷转供:作业工程费时费力

61a9bb69f2ecb_html_6f27059980284ed9.png

4.2 采用“一种站内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多功能连接装置”进行负荷转供:省时省力,方便快捷61a9bb69f2ecb_html_f98fb1fb38d48f6f.png



5.新型“一种站内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多功能连接装置·”的益处及应用前景

带电作业是目前较为直接的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是直接消除或减少停电时户数的电气生产工作,变电站母线进行维护或检修时,就需要母线上所有用户进行停电,能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完成负荷转供、技术改造、采用新型变电站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专用线夹进行负荷转供切换,减少停电时长,目前普遍存在此项目研究的同样背景难题,只要开展带电作业的单位和班组,都会有意向采用本项目成果进行作业技术改进和推广。

61a9bb69f2ecb_html_fff2eb5a3dfce34b.gif61a9bb69f2ecb_html_667243383dc66a3e.gif 4.构思的关键点

创新点:

新型站内带电作业用负荷转供多功能连接装置是一种根据站内设备实际种类的参数设计的一种多功能实用装置,填补目前站内带电作业多功能连接装置的空白,为带电作业进行负荷转供时安装方便、操作简单、连接可靠、安全规范,用时短;简化作业步骤,提高人机功效。

参考文献:

[1]GB51302-2018《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标准》

[2]Q/CSG 510001-2015《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3]《配电线路安全技术规范》

[4]《配电线路设计规范》

[5]GB/T 18857-2019《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第一作者简介:杨枝添(1988.03-)、男、汉族、云南临沧、专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输配电线路运维及带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