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在高职学生管理体系中的有效落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2

以人为本在高职学生管理体系中的有效落实

程曙文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432000

摘要:近年来,学生管理工作主流思想之一即以人为本理念,对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主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教学内容和专业特点,就如何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有效运用以人为本办学理念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以人文本;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入加强和规范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意见中曾多次提出:学校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坚持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教育指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行为服务。

  1. 高职学生以人为本观念现状分析

  1. 缺乏对高职学生全面了解

在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过程不被看作师生活动的整体,而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甚至教师为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片面强调教师教学权威,使教育管理过程变得死板、僵硬和被动,这种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政治思想品德和优良行为规范,不利于培养学生树立创新精神。

  1. 教育方法缺乏推动学生自我管理

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中,仍存在着灌输思想的倾向,单向以合理教育期望定义刺激学生,以教育主动性和差异性定义忽略学生,忽视学生的主动判断、筛选、理解、内化和自我管理在接受思想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只想做到传道,忘记自己应该为学生做什么。不能利用积极的一面去影响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缺乏生动性的教育教学氛围,导致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往往只显示高分数和低能力,缺乏社会正义、个人责任感及社会道德判断能力[1]

  1. 没有针对性开展个性化管理

在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管理教育过程中,教师过于寻求统一的职业培养质量标准,在培养学生教育和管理需求方面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忽视引导学生接受教育的客观差异。高等职业教育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极化,高职学生管理目标的构建应充分客观、现实。一方面,由于教育目标无法实现,高职学生丧失自我提高和发展的勇气,抑制了个性和专业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目标无法实现,使其处于混乱和不确定性之中,导致高职学生管理未能达到预期效果[2]

二、以人为本在高职学生管理体系有效应用

(一)树立以人为本学生管理观念

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内涵和基本特征,是不断推动以人为本教育观在高职学生教育管理中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管理各职能部门,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为高职院校学生不断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因此,高职院校各级领导首先要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尊重学生自主性和主导地位,组织学校各部门共同努力,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广大教师和辅导员在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落实中,要自觉承担起自己责任,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引导学生自觉守法,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此外,学校后勤人员还应积极完善后勤保障工作,在服务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的实际需要而服务,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二)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首先要充分尊重全体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方面的能力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在校学生会、班委、学生团组织、党组织、社团等各类在校学生主要领导班子作用,培养优秀的在校学生领导干部,发挥在校学生先锋模范作用,鼓励高职学生向他们学习,不断进步。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学生公寓管理、教务管理、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管理等工作,也是促进学生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助服务的重要途径。总而言之,在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学校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准确把握管理的程度。一方面,通过适当心理引导和自我约束管理措施,引导广大学生正确合理进行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下放管理权力给学生,挖掘学生的自我管理潜能[3]

(三)强化学生管理队伍

高素质的学生管理团队是保证以人为本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以人为本管理中,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与高职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基本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高职学生组织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明确学校班主任、教师及其参与高职学生组织管理的具体职责、权利和法律义务,研究制定、实施和完善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标准和工作程序。在以人为本的高职学生组织管理中,针对表现较好的学校员工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促进学校员工之间形成相互学习和良性竞争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其次,积极开展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知识、方法、技能培训教育工作,使管理人员参与学生为核心的想法改变角色,服务学生,理顺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创造一个健康、积极,和谐发展的氛围

[4]

(四)建立和谐平等师生沟通机制

高职院校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必须建立开放、平等、宽容的师生对话环境,使师生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及时反馈实施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系统,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机制的持续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意义不仅仅是一种合理工具,更需要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制度允许条件下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管理更加深入、有效、人性化。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切实关注学生思想、生活和学习。一方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作为成年人的权益,与其建立平等关系,尊重学生个性。在民族、平等、和谐氛围中,倾听学生意见、建议和困惑,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方案。此外,要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认识到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推动以人为本学生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结语:以人为本的思想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成长。同时,要真正将以人为本思想落实到学生管理中,还需要全面完善管理理念、团队建设、沟通机制等方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在深刻理解人本管理思想基础上,从学生管理各个层面深化人本管理思想。

参考文献:

[1]黄金银,李虹毓.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林产工业,2021,58(05):132.

[2]方晓红.诊改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优化与路径选择[J].机械职业教育,2021(03):45-48.

[3]王倩.以人为本的高职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8(03):31.

[4]施莎莎.如何构建以人为本的高职学生管理体系[J].文理导航(下旬),2017(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