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京证劵交易所的公司化战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30
/ 2

浅析北京证劵交易所的公司化战略

师柯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变革。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也在这一时期掀起了一股热潮,它推动着证券交易所向前发展,去冲刺下一个发展前沿。本文主要以北京证券交易所为例,先分析了证券交易所的含义、特点,之后分析了交易所公司化的发展历程,并对北京交易所公司化成因进行剖析,最后指出了交易所向公司化转型的好策略,希望能为交易所的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信息多元化;公司化;北京证券交易所

前言:在信息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证券交易所也顺应时代潮流,逐渐由“会员制”向“公司制“的治理模式转变,这在一段时期内掀起了证券交易所朝公司化发展的热潮。由此,新的电子交易系统开始出现,它彻底改变了交易所以往会员制的景象。另外,随着国际形式的变化,传统会员制决策系统逐渐衰落,此时的交易所如若不进行转变,顺应新潮流,就会压力巨大,难以负重前行。所以,对交易所的“公司化”改革成为了证券交易所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1. 对证券交易所的理解

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市场的心脏,它其实就是证券买卖双方公开交易的场所。通俗来讲,它犹如一个中间介质,专门为交易提供场地和服务管理,以确保证券交易过程顺利进行。那么,证券交易所有哪些基本特点呢?1.固定的时间和地点;2.监控交易双方的资格,确保交易公平、安全;3交易公开,价格合理;4.需求供应市场双向满足;5有严格管理,正规合法。这些特点都是证券交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它也是证券交易平稳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

  1. 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展历程

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展历程并不长,它是经国家批准建立的,我国史上第一个公司制证券交易所。其管理范围主要是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固定场地、设备、人员、组织、服务和管理等。它的前身是以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公司化系统管理下使得交易所功能更加丰富,交易流程更加高效便捷。在公司化引领下,交易所规模开始不断扩大,资金不断充裕,这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在北京交易所的带领下,后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交易所改革和创新,从而为交易市场提供新的活力。[1]

  1. 证劵交易所公司化缘由

交易所公司化改革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具体缘由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缘由: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交易所面临的压力逐年增加,这迫使其寻找新途径,而公司制的大风向为交易所提供了转型依据。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影响着每一个国家,开放和合作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必经之路。在网络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推动下,证券交易所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竞争阶段,各个国家在上市公司、投资者、信息服务等方面都有竞争关系。经济的发展,全球化的影响都为证券交易所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收入来源,但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彼此之间竞争的程度。

除了外部原因之外,证券交易所公司化变革也有其内部缘由,主要体现在: 一技术进步使原本的会员制管理遭受重创,发展步伐缓慢;二是会员制模式内在矛盾逐年激化。 [2]

1.会员制的存在基础受到重创。交易所进行运作,执行交易处理功能时,具有强烈的规模经济性和网络外部性,它们决定了交易所的自然垄断特点,这是会员制交易所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交易所的大门逐渐被打开。新的电子交易形式不仅极大程度减少了交易系统的沉没成本和交易成本,而且为新系统与现有的信息及支持系统组合提供了依据,这使得新进入者的门槛降低,交易变得更加容易。另外,随着电子交易的发展,证券交易方式改变,直接可通过交易系统进行自动组合配对,极大节约了交易时间,并为新会员的加入提供了便利,此时的新会员加入证券交易市场的边际成本逐渐趋近于零。由此就导致了会员地位的经济价值急剧下降,会员对传统交易所的所有权需求降低。

2.会员制内在矛盾的激化。“一员一票“决策机制下传统会员结构遭到破坏,这导致组织效率低下,问题不断发生。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证券交易所开始允许公司成为会员。此时“一员一票”的会员制决策机制已经不适应交易所新的会员结构,无法体现会员之间的巨大差异,形成的决议可能会出现偏离全体会员的情况。还有,传统交易所的管理框架以会员的既得收益为主,因此常常会抵制符合市场整体利益但却会损害会员利益的创新措施,如电子交易和远程会员等。长此以往,这就使得决策机制的决策滞后,成本高。除此之外,融资机制的发展也激化了矛盾。近年来,各国交易所为了及时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寻求新技术条件下的竞争优势,都十分重视在技术设备上的投资。持续的技术设备投资支出成为证券交易所经营性现金流量的主要支出项目,对证券交易所的现金流量构成了一定的压力。会员制交易所在融资机制方面的限制,阻碍了交易所的投资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适应证券市场竞争的需求。

以上种种都直接迫使证券交易所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公司化机制以此为契机,长驱直入,直接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1. 北京证券交易所交易所向公司化转型的好策略

1.紧跟政府政策,实现发展。

交易所的体制性变革就是要打破行业内的旧秩序、建立新秩序,这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因为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在人事任免、产权结构、资源配置等,主要是由政府出面进行管理,交易所的公司化就是要对以上方面进行大面积变革,没有政府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以北京证券交易所为例,正是由政府宣布成立,政府进行管理,才得以一步步向前发展。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交易实力,个体永远逊色有政府集体。

2.明确监管职能,做到监管公正、公平。[3]

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和上市必然同样带来商业性与公共性职能的冲突问题。明确监管职能可最大程度避免冲突发生。由此可根据以往管理经验,将监管重点放在市场法规的执策上面,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正、透明和高效的市场运作环境。

3.借鉴他法,保障交易安全。

在公司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交易所改制的经验,尽量规避问题,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国、本企业的发展之路,这样可保障交易的安全性。

总结: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是今后发展的大势所趋,北京证券交易所是首个公司化交易体制,它的经营发展对我国交易市场有着意义重大。本文以北京交易所为基础,探析了公司化交易所的发展战略,希望能为其他同行业带好头,打好基础,从而提升我国证券交易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l]刘俊海.证券交易所的公司化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06).

[2]余绪刚.交易所非互助化及其对自律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施东晖. 证券交易所竞争论[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