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30
/ 2

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的分析

范檬萌

阿拉善博物馆 内蒙古自治区 750306

摘 要: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所以文物保护工作也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文物保护工作的涉及面较广,系统性相对较强,所以必须将其落实到实际的管理当中。尤其是文物在博物馆中的陈列管理,需要树立起正确的文物保护意识,强化文物陈列的科学性,对陈列以及保护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及博物馆陈列质量。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陈列;文物保护;意识

1 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概述

在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时应始终秉承科学的态度。文物保护工作并不是单单指对文物本身进行保护与研究,还应充分体现出文物在现实中的作用与保存价值。文物自身的特性比较特殊,所以在保存的过程中应与其他物质的保存环境进行区别;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与精神价值,故在陈列的过中应合理规划其顺序与内容。我国历史悠久,拥有大量的文物,所以博物馆在进行陈列时应做好保护工作。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博物馆管理在文物陈列与保护工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配备专业的人才与专业的设备,而且在进行文物保护时缺少相应的保护理念。相关的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应对文物陈列和保护工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找到有效的办法,提高我國博物馆文物陈列和保护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2目前博物馆文物陈列和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

        2.1工作人员缺乏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缩影,见证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博物馆是馆藏文物的最主要场所,博物馆管理人员是与文物接触最为密切的人,要具备文物保护意识,才能有效地避免文物遭受到损害。

        目前,许多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文物保护的基本理论知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却做得并不完善,许多细节都没有注意,无法做到及时发现并记录文物的状态,这样会严重影响文物保护的效果。特别是书画等纸质类文物,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很有可能出现老化、粘连的现象,如果无法及时发现很有可能给文物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坏。因此,文物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文物保护意识,让每一件文物都能得到有效保护。

        2.2缺乏动态观察

        文物存在的时间比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部结构会发生一些变化。许多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正确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不能及时、有效地觉察到文物发生的细微变化,不能对其进行动态观察,最终造成文物损害。其中比较常见的文物变化情况可以分以下几种:①书画类的文物会出现掉粉,画卷在卷起来的过程中发生粘连。②纺织类文物强度会降低,会褪色。③骨、角、牙器类文物发生翘曲、开裂、老化和变脆等。④陶器、瓷器、砖瓦、玻璃等质地的文物会发生机械性化学性损坏。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文物受到损害,且这些有缺失的文物没有复原可能,给博物馆造成很大的损失,也影响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目前,这是博物馆相关保护部门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2.3陈列文物保护工作方法落后

        在博物馆陈列文物保护工作中,,在文物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和方法相对落后,而且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多文物存放不合理,不符合我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随意摆放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物保护力度不够,研究价值受到不利影响。尤其纸质类文物对陈列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对温度、湿度、光线等都比较敏感。如果将纸质文物保存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就会出现褶皱等问题,对文物的清晰度和观赏性产生负面影响,对文物的价值也会造成较大的损害。

        2.4技术手段落后

        对一些中小型博物馆而言,利用科技手段保存文物,依然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专项的文物保管、陈列技术,导致文物保护工作一直没有明显的进展。首先,一些博物馆已经开始将全新的技术应用在文物保护工作中,但是在创新科技方面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无法及时地根据文物实际需求对相关技术进行创新,没有真正发挥专业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其次,由于很多馆内能够使用专业技术实施保管和陈列工作的人员较少,很多技术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进展。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很多文物的修复工作也处于停滞状态,使得博物馆的日常工作无法满足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

3如何加强博物馆的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

        3.1提高博物馆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和文物保护意识。这就需要让博物馆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文物保护法》,并做好笔记,写学习心得,同时不断的提高他们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意识,并引导他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积极的实践《文物保护法》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同时,博物馆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来完善文物保护的管理。博物馆也应当积极的组织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对文物的陈列和保护也有相应的认知。同时应该让博物馆从业人员积极的掌握最新的注意事项,及时了解最新出台的规则。同时他们还应该了解每一个文物的基本状况,对文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作出反映和汇报,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在文物陈列的过程中,应该加大文物陈列的科学性和规范。同时应当对于文物保护的细节和流程做出相应的标准。在文物的陈列展出时,从业人员应该针对这一展出的流程提出相应的预案,充分的考虑到各种风险产生的可能,以免造成文物的损害的加大。同时博物馆应当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奖励与惩罚制度,让一些思想认识不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受到应有的处罚。同时应当对展出的文物进行有效的监控,这就需要对博物馆的硬件进行一定的配置。这样才能够及时、全面的掌握展出的环境,以及当时的状况,也能够在事后进行相应的追责。

        3.2 对参观者行为的规范。

        很多文物的损伤都是由参观者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因此,对于参观者的行为规范,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标准。这就需要博物馆工作人员积极的引导参观者,约束其行为,特别是用手触摸等不当行为。同时,由于博物馆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游客呼吸的空气可能会对文物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博物馆在硬件上也应该进行相应的配置,特别是保证文物展示的密闭性。

        3.3 对于文物展出环境的要求。

        很多文物对于展出环境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温度与湿度,这其中包括丝绸、绢帛、字画等。所以应该制定一套科学的环境指标。博物馆的温度和湿度应该达到标准的状态,这样在文物的展出陈列中才能够提供良好的保证。对于达不到文物展出标准的,就不应该进行展出。同时,一定要对展出环境中的热源进行充分的考虑,特别是展出的文物附近不能有包括暖气、灭火栓以及照明灯等发热工具。同时需要在展出的空间中约束好光源,杜绝紫外线对文物造成的破坏。在博物馆的展出过程中可能会有工作人员和游客对于展出环境带来大量的灰尘,以及包括头发、细菌等诸多的文物有破坏的微生物,这会加速文物的氧化,从而使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所以,博物馆应当定期地对文物进行除尘工作。尽可能在展出区域配置空气净化器,也需要定期的将文物在密闭的空间中进行保养,防止文物长时间与外界接触。

        参考文献:

        [1]周雪艳.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的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3:124-125.

        [2]刘清华.基于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