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化视角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9
/ 2

经济金融化视角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

刘慧静

威海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经济金融化是现代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大量使用金融工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和金融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渗透和融合,不仅经济关系呈现出金融化特趋势,社会资产也在向金融化的方向发展。在经济金融化视角下,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都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对二者的发展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经济金融化;金融;实体经济

引言

造成经济金融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产工业经济收益下滑、人口老龄化、金融开放范围扩大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与实体经济都受到了影响。对于金融部门来说,逐渐向膨胀化的方向发展,而非金融企业利润积累渠道会逐渐向金融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实体经济来说,金融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包括优化资源配置、筹集社会资金等。为了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平衡发展,应该结合经济金融化的特点,开辟全新的发展路径、树立新的发展目标,实现二者的融合共进。

1经济金融化的特征

1.1社会财富呈现金融资产形态

统计显示,全球金融资产总额已经明显高于实物资产总额,已经成为全球最常见的财富持有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前,一些欧美国家的直接金融比较发达,以证券投资为主,间接金融的占比则相对较少,在这之后,发达国家普遍向融资证券化的方向发展。到了90年代,间接融资站全球范围中的占比下降,证券市场融资占比最多,很多现代银行逐步成为混业经营的集团,使其具有投资和贷款的双重身份,在承担贷款业务的同时,也参与股票交易、保险等金融业务,很多银行扩大了贷款业务范围,包括家庭财产抵押、代理融通资金等等[1]。在这个背景下,金融市场呈现出全方位的证券化,金融资产成为了最主要的存在方式,并且逐步向虚拟化的方向发展。

1.2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增加贡献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经济增长所需的主要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改进,技术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金融的地位逐步提升,逐渐成为各类经济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业。金融业创造的生产总值和就业岗位成为经济体中重要且突出的一部分。

1.3经济关系日益彰显金融信用

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更多地体现为债权债务关系、股权股利关系等,在各个发达国家中,股权、基金、债权的持有人占比较高,甚至超过70%。在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所有企业、个人等经济成分都参与了金融信用关系,参与表现的形式各不相同。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信用在经济体中的地位不断升高。一些金融资产具有保值避险的作用,所以会吸引更多人参与,信用的规模、形式也就随之扩大。与此同时,价格发现功能也可以促进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缓解,使信用形成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1.4金融对经济体系的作用影响

在全球范围内,曾经发生过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危机,分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在这两次危机的席卷下,全球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国家无法继续采用稳定经济的手段,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的同时,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缓慢,中国经济也存在很多发展隐患。

2经济金融化发展的动因

2.1传统生产工业经济效益降低

结合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传统生产工业会直接影响经济金融的发展。从表面上看,工业与金融之间似乎没有必然联系,但实则不然,二者会相互影响,且关系十分密切。例如,美国在上个世纪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技术,对美国科技革命的爆发有促进作用,同时受到各类政策的影响,美国金融工具发展十分迅速,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进步,这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但与此同时,传统生产工业经济利率回弹,实体经济不仅没有进一步的发展,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使经济金融化的现象更加明显,对经济周期发展造成影响,使其不再稳定[2]。为了调节经济,美国要促进工业经济收益的增长,以此来提升整体经济能力,同时摒弃原本大规模应用金融工具的方式,使实体经济和金融保持平衡。从某些角度看,金融垄断之前,如果没有做好协调控制工作,则经济金融化就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2.2经济金融化的范围逐步加大

经济金融化有具体的界定标准,该标准范围如果进一步扩大,则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作用,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对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有了更高的需求,保障产品和工具的充足,才能获取更多外部资金,从而使经济持续发展。在经济金融化开放性范围扩大的同时,虽然可以利用金融产品获取外部资金,但也同样会出现负面影响,最主要的就是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需要对金融体制进行调整,使经济格局建设的脚步加快,并且促进法律规范的完善和改进,发挥各个部门的积极作用。尤其在经济呈现出稳定发展的局面之后,我国更要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与联合,在全球化背景下为资金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条件。在全球化背景下,出口贸易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出口贸易是重要的资金流动渠道之一,可以提供金融发展所需资金。

2.3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增强

从目前的情况看,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受到老龄化的影响,市场劳动力、资金链条都会发生变化,资金回收率会明显下滑。对于经济发展来说,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同时也会使原本有效的资金价格调控、投资手段等难以发挥作用。

3经济金融化视角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

3.1实体经济引导,促进金融发展

为了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发展,要改善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可以相辅相成。可以吸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处理好复杂的关系,明确具体的发展方向[3]。应该做好宏观管控,确保金融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支持。从国家的角度进行调控,强化内部管控和风险防范,使金融发展更有保障。为此,要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通过机制来打击非法活动,解决各类金融问题。

3.2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产品服务

为了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使实体经济获得更多支持和更好的服务,应该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作为基础,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并且确定具体的信用标准,严格打击非法活动,使金融产品线更加科学。从金融产品的角度来说,应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支持服务。应该鼓励金融业的发展,将实体经济作为基础,促进金融工具、金融产品的创新,同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并且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机制的完善,使金融发展体系更加规范长效。

3.3均衡金融杠杆,运用网络技术

在实际发展中,为了规避金融问题、金融危机,应该结合国家金融环境,对金融杠杆率均衡点进行探索,发挥金融优势,使金融机制有更高的使用效率,防止杠杆率不均衡。在实际发展中,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准入规则的同时,构建互联网金融体系,管控P2P平台,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从法律、政策等多个角度为金融化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金融化的背景下,要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共同发展,首先要了解经济金融化的特点,然后分析金融化发展的动因,以此为基础对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策略进行优化,包括发展金融、优化服务、均衡杠杆率等。

参考文献:

[1]耿令姿,高雪.经济金融化视角下的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J].财经界,2020,000(005):17.

[2]耿军会,刘倩,张倩.基于经济金融化视角的河北省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J].2021(2020-7):140-143.

[3]田新民,武晓婷.我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基于经济金融化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9,000(002):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