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邵荣

华润重庆医药有限公司 400060

摘要: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或从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的,具有和天然植物激素相似生长发育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能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本文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栽培上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药材;栽培;应用

前言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具有植物激活性的人工合成农药,是指人们在了解天然植物激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后,通过人工合成与植物激素具有类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1]。在农业生产上使用,有效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达到稳产增产、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目的2]。与传统的农机技术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广泛,可应用的领域较多包含了种植业中所有的高等和低等植物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及分类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通过相关技术操作合成的具有天然植物激素的化学农药,不仅可以改善农作物的品质,还可以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速度,对农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分为抑制剂、延缓剂剂促进剂三大类3]

1.1抑制剂:植物生长抑制剂主要是对植物顶端组织起抑制作用,使植物不会快速上长,抑制剂的主要成分有三碘苯甲酸和脱落酸。

1.2延缓剂:植物生长延缓剂的作用部位主要是在植物茎顶端下方,其原理使延缓该部位的细胞伸张及分裂速度,降低植物的生长速度,使植物间节变短达到植株矮化的作用。延缓剂的成分有缩节胺、矮壮素及少部分的氯化胆碱等。

1.3促进剂:植物促进剂的应用范围比起延缓剂和抑制剂的更加的广泛。能加快细胞快速分裂、对植物生殖器官发育及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常用于增加产量。若将其运用带中药材栽培上,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

2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影响中药材栽培环境

作为外源施加类的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除了一部分被中药材植物吸收外,还剩一部分的物质残留在环境中,如吲哚乙酸、赤霉素等,在微生物和酸碱等化学物质在光合作用的影响下会大量的分解,对土质、空气和水分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中药材产量或质量的降低4]

2.2降低中药材活性成分

中药材是我国中医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中药材的药材活性成分含量是判断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所以在中药材的培养中一定要保障药材药材的疗效。但栽培的过程中使用过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对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含量严重降低,使得药材无法达到成分的要求标准[5]

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栽培种的作用

3.1促进中药材生长

中药材都有不同的生长特点,例如有的药材种子会休眠,而有的药材种子则易发芽。具有休眠特性的种子从生根发芽到药材的成熟过程中都有特定的休眠期。植物生长调节剂便能发挥越过休眠阶段的作用,从而促进药材的生长发育[6]。使用赤霉素等生长剂可以有效地额缩短三七等种子的休眠期,使种子提前发芽。对于像麦冬这等中药材可以使用膨大素等调节剂加快根茎生长速度使其快速发育。

3.2提高药材抗逆性

中药材的性状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外部因素及遗传因素的影响更是严重。植物生长调节剂便是外部因素之一。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的提高中药材植物的抗逆性,防止药材发生营养过盛的现象。

3.3增加产量

中药材的栽培过程中,可以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加药材产量。添加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减慢中药材枝叶的老化速度,提高药材枝叶的光合作用,从而促进药材的生长,提高中药材产量。细胞分裂素便能促进中药材细胞的分化,提高对阳光的转化效率,促进生长速度。

4结语

在中药材生产种植的过程中应适当的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因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能代替肥料施用。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营养物质,只能起调控生长的作用。在使用中避免中药材上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药物残留过多,影响中药的药效;制定明确的使用规范,严格控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剂量;同时开发药物残留检测的新技术,保障中药材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丽霞, 牟燕, 杨美华,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应用及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 45(08):114-122.

[2]陈永快, 王涛, 廖水兰,等. 逆境及生长调节剂对作物抗逆性的影响综述[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047(023):68-72.

[3]曲洪岩. 如何科学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J]. 吉林农业, 2019, 451(10):82-82.

[4]杨进明, 车志平, 田月娥,等. 10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抑菌活性[J]. 现代农药, 2019, 018(003):12-14.

[5]涂光洪, 宋治豪, 马维. 中药材栽培与品质鉴定应用的探究[J]. 农家致富顾问, 2019, 000(022):156.

[6]李佳璟, 赵家钏, 贺庆,等. 射干种子解除休眠方法的比较研究[J]. 农业科学, 2019, 009(004): 27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