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作业队伍搬迁任务中的车辆运行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油田作业队伍搬迁任务中的车辆运行管理

孙岩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生产准备大队

摘要:运输车辆在搬家施工过程中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完成相应工作的同时,其性能也在逐渐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车辆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生产运行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提升劳动效率,又要确保设备良好运转,降低成本消耗,发挥出设备的最大使用价值,就必须针对车辆施工过程进行有效地运行管理。本文主要针对生产施工过程中,如何对车辆进行有效调配,强化运行管理,发挥好设备保障作用,创造更大效益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搬迁;车辆;运行;管理

1.强化运行对车辆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提高车辆运营效益

对于车管单位来讲,在安全的前提下,“多拉快跑”是创造效益的主要方式,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就要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在施工时,合理的现场运行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减少车辆因为等、停引起的误工时间,发挥出车辆的有效价值,创造更多的效益。运行管理制约着车辆运营效益,生产运行合理,车辆利用率高,工作量完成的多,创造的效益增加;生产运行不合理,影响车辆的优化使用,工作量完成少,运营效益降低。由此可见,生产运行是否合理与车辆运营效益密切相关。
1.2有利于维护保养车辆

合理的现场运行不仅能有效地利用好车辆,对车辆维护作用也非常明显。员工的工作时间是一定的,生产施工占着工作时间的最多部分,其他工作又占用部分工作时间,剩余维护保养设备的时间非常有限。当劳动效率降低,现场运行时间过长时,驾驶-员对车辆的维护时间被不断压缩,检查车辆的流程会被简化,甚至流于形式,导致恶性循环,反作用于现场运行。车辆状况不断下降,故障频频,生产效率持续降低,现场运行时间继续延长。因此,合理的现场运行能有效提升车辆维护管理的整体水平。

1.3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

在管理工作实践中,合理的现场运行是重要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降低车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就能够进一步降低车辆的运营成本。施工现场状况是变化的,随着地面状态、季节更替,井场条件不一样,合理的规划有利于降低“蛮干”、“强干”现象的发生,这样就能有效避免车辆因必须完成任务而出现故障集中爆发的情况,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降低车辆维护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由此可见,强化现场运行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车辆故障率,保证相应的安全预防工作。

2.提升车辆运行管理的方法

2.1施工前的主要做法

1)必要的沟通。生产计划的下达基本上是早于施工的,这点是毋容置疑,即使有临时计划,所占有的比例也是非常小。作业队在上报施工计划时,多数都是预测自己任务完成的时间点后进行计划上报。对于车辆管理小队来讲,到达井场之时,作业队是否能按时完成任务并不清楚,这中间是否出现不可预测的问题也不清楚,因此在施工前与作业队的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与施工方的沟通,可以了解相关的信息,掌握施工前的第一手资料,例如作业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任务,是否具备搬迁的条件等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车辆“跑空”现象的发生,降低设备、成本的无端消耗,提升施工效率。

2)合理的安排。车辆及人员的合理调配,对提升劳动效率有着很大的意义。近年来,大队创新了“组搬”和“套搬”的新模式,提升了生产效率、增加单车日效益、降低油耗成本。

“组搬”既打破常规的2吊10平卡完成1家修井搬迁任务的传统模式,而采用3吊12平卡完成2家修井搬迁任务的创新模式。虽然只是简单的增加了1吊2平卡,却达到了所有车辆“动起来”的效果,减少了车辆等停的现象,工作效率增长20%,单车日效益增长60%。

“套搬”既打破常规的2吊10平卡完成1家修井搬迁任务传统模式,而采用2吊12平卡完成1家修井搬迁和2家作业搬迁任务的创新模式。虽然只是简单的增加了2平卡,却可充分利用早卸完无工作任务的车辆,减少了车辆闲置现象,工作效率增长47%,单车日效益增长27%。

3)关键的班前会。班前会是油田的一项老传统,在我单位得到了领导的广泛重视和员工的普遍认可。通过每天出车前的班前会,做到“五清楚”,即生产任务清楚、行车路线清楚、现场组织清楚、道路特点状况清楚、员工身体及精神状况清楚。提升了员工防控风险的能力,明确了行车路线和施工任务,进一步提升劳动效率,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控制生产成本、提升车辆使用效率。特别是班前会时,基层队干部的全程参与,保证了车辆出车前的检查效果,及时发现车辆故障隐患,保障了车辆的完好率,提升了车辆管理水平。

2.2施工中的主要做法

1)充分现场勘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施工前准备再多都是为施工服务的,只有完成生产任务才能创造效益。施工中的运行管理也是车辆管理的重要部分。冬季对运管单位来说,是施工的黄金季节,而自从翻浆期开始,对车辆使用来说就是困难期。井场的泥泞是一个考验,既要保证生产任务完成,又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车辆,减少车辆故障的发生,降低车辆运行成本。因此,干部跟班上井到达井场后,必须对井场状况有一个全面掌握,勘察井场,排查现场安全隐患,并与班组长及作业队共同协商,合理利用现场的管排、木排进行井场铺垫,保证车辆顺利完成搬迁任务。

2)有效降低劳损。车辆在承担运输任务的过程中,机械结构的长时间运转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耗损,车辆的运行时间、行驶距离很大程度上都有车辆出现的耗损情况存在紧密联系。现场运行管理中,合理的安排能够有效减少设备长时间运转,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对车辆耗损的有效控制,使车辆在执行运输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并进一步减少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故障停机现象。在远距离施工过程中,完成当日生产任务之后,在时间较晚的情况下,依据次日生产计划就近安排施工任务,就近安排驻停休息,对避免人员疲惫驾驶,减少车辆长时间行驶,降低故障概率有很大的帮助。

3)高效现场调配。施工过程中,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安排不可能都趋于合理,每个班组的施工难易程度也不可能都一样,往往需要根据施工进度进行临时调整,做到“整体工作一盘棋”,相互之间的协作,车辆之间的机动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际生产过程中,井场状况、施工条件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当某些班遇到困难不能顺利完成全天任务时,就需要调入其他班组进行配合施工;修井搬迁,或者其他大型压裂井搬迁时,由于需要的车辆较多,需要新、老井场往返运输以保证施工任务完成,当其他班组工作完成后,及时调配车辆去协助,有利于增强工作效率,提升车辆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保证整体工作任务完成。

2.3施工后的主要做法

当任务完成返回单位之后的运行管理,是运行管理的延续,对车辆使用及管理也有很大的意义。

1)严格执行回场检查。回场检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当汽车驾驶员回到单位之后,必须要上检车台,接受专业检查人员的检查,通过对车辆的行驶系、传动系等重点部位的检查,能够有效的清楚车辆运行一天后的情况,对及时发现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在发现故障之后,能够及时处理,防止车辆“带病”行驶,杜绝小故障扩大化,能够有效地控制维修成本,同时也避免在后期的行驶中出现不可预测的安全风险。

2)严格执行三交制度。“三交”办法是进行运输车辆现场运行管理的有效补充。所谓的“三交制”是车辆管理的重要举措,在车辆进入车库之后,汽车驾驶员需要检查车辆无风险、锁好车门,关闭好车库门后,将车钥匙、行驶证、车库钥匙交到指定地方,由单位统一保存,以此来保证单位车辆的统一管理。

3.结束语

运行管理是基层单位管理的重要部分,是生产管理的关键内容,更直接影响着运输车辆的管理,只有不断强化现场运行管理,创新管理方法,才能够确保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淡化现场运行管理,只能让基层管理更加弱化,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事故的发生可能性提升。因此,必须要强化运输车辆现场运行管理工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