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道岔工电联合整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浅谈地铁道岔工电联合整治

李君剑

贵州省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 贵阳 551100

摘要:随着运营时间发展,国内常见的故障大多因工电结合部病害引起,要提高道岔的运用质量,重点是工电密切配合,综合整治道岔结合部病害。我国长期对道岔区段维修工电分开,双方对能达到的技术指标不明确,忽略了对方的技术要求,造成设备治理效果不佳。工电结合部主要有转辙机转换不到位、基本轨肥边等病害,尖轨的动力过大及与基本轨不密贴是工程结合部病害的集中体现,出现转辙机无法正常闭锁等现象,转辙机表示错误会导致列车驶入占用区间,发生列车脱轨等严重事故,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运输。急需对尖轨动力进行研究,为整治尖轨扳动力同操作依据。

关键词:地铁道岔;转辙部位;工电联合整治;标准

引言

地铁折返道岔是地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地铁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地铁折返道岔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建造时结构复杂,日常维护难度也比地铁的其他区段的维护难度大,加上维护成本高,所以,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地铁折返道岔容易出现故障。地铁折返道岔故障会影响列车的运行,导致列车不能按时进路返程,从而发生晚点、掉线、局部地铁中断等情况,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列车脱轨,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加强地铁折返道岔管理,对折返道岔的常见病害原因进行分析,找到应对措施,才能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

1工电联合整治的标准

1.1信号维护标准

①转辙机长短角钢安装的间距及方正、绝缘垫片、开口销、螺丝螺帽符合规程要求。②尖轨尖端至第二连接杆部位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间隙不超过0.5mm;第二连杆至尖轨刨切点密贴缝隙不超过1mm。手摇道岔无反弹现象。③角钢与钢轨密靠及螺栓齐全、紧固。④密贴调整杆、表示杆安装平顺,与直股基本轨垂直情况符合规程要求。⑤动作杆和表示杆螺栓、开口销齐全,绝缘装置完整、性能良好。⑥导接线无锈蚀、折断,安装符合规程要求;绝缘接头高强绝缘材料符合规程要求。⑦道岔表示缺口(A机为2±0.5mm,B机为4±2mm)及摩擦电流(大于2A)符合规程要求。⑧调整电气特性,消除4mm内能锁闭的病害。⑨转辙力及锁闭力符合要求。

1.2工务维护标准

1.2.1转辙部位

①道岔转辙部分的几何尺寸符合检修规程要求。②拆除转辙机动作杆、表示杆件,人工拨动尖轨,自然状态下尖轨尖端至第二连接杆密贴缝隙不超过0.5mm,第二连杆至尖轨刨切点密贴缝隙不超过1mm。③基本轨、尖轨无损伤,线性良好。④尖轨不得有拱腰、侧弯、翘头现象。⑤道岔转辙部分岔枕的位置、间距正确,无失效。⑥滑床板无明显吊板或隆起:前3块滑床板吊板不大于1mm,后面滑床板吊板不大于2mm,尖轨底部无连续2块以上滑床板空吊板(>2mm)。⑦连接杆安装平直,连接杆连接尖轨的螺栓及插销齐全,不得有损坏、变形。销轴磨耗旷动量不大于0.5mm。⑧更换磨损连接杆、丁字铁,调整尖轨宏观密贴、动程和开程。⑨滑床板的损坏、变形或滑床台的磨耗不超过检修规程允许范围。⑩更换磨损严重的滑床板,对弯曲的滑床板进行整平。调整道岔各部位几何尺寸项目(影响道岔技术状态需信号专业配合)。道岔尖轨动程符合规程要求:60kg/m钢轨9号道岔:第一牵引点动程160±3mm,第二牵引点基本轨动程85±3mm;50kg/m钢轨7号道岔:牵引点动程152±3mm。顶铁离缝不顶死且不大于2mm。尖轨、基本轨的爬行量、窜动量不得超过20mm。道岔滑床台清洁、涂油。

1.2.2轨道电路

①附有绝缘的钢轨接头错牙,轨缝、轨枕的位置及滑床板失效、空吊符合检修规程要求,接头螺栓的紧固,轨道加强设备及联接零件(除绝缘设施)的检查、整修和更换。②扣件严禁接触绝缘夹板形成短路或单边连接。

2工电结合部道岔现状

尖轨爬行超标、轨枕位置窜动,导致闭锁设备安装不方正,杆件受力别劲。基本轨轨撑失效、扣件扣押不良,导致翼轨垂直调动、引起闭锁铁等磨损。滑床台与尖轨接触部因心轨跳动敲击磨损。滑床台空吊,影响连接的电务产品使用。安装内锁闭道岔尖轨时,处于拉伸应力作用下,方钢销轴为椭圆状受过车振动影响,导致转换不到位。外锁锁闭框与轨型等相关,心轨锁钩易装反,导致增加转换阻力,锁闭铁易疲劳断裂。分动外锁闭道岔转辙机锁闭杆由于尖轨爬行产生张口,影响设备密封性能。工务道岔维护时,电务未跟进检查,引起道岔故障。可动心道岔翼轨底部尺寸偏差过大,影响心轨与翼轨密贴,由于干涉无法调密贴,缩短锁钩的使用寿命。新安装转换设备密贴不良。顶铁与基本轨缝隙过小,在尖轨引点后顶铁与基本轨缝隙偏差过大。由于列车车轮对曲尖轨侧向挤压,通过顶铁杠杆效应,使闭锁机构受力交变冲击,导致挤切削疲劳折断,内所比道岔顶铁间隙调整不当对牵引点抗力大于设定挤脱力导致动作杆挤脱。

3联合整治的机制

3.1提高道岔运用质量

工电双方应主动联系,工务岔区施工电务要积极配合。工务有道岔大修任务时,应确认道岔技术标准是否满足要求,道岔工电联合应针对重点线路道岔状态,联合调查做好人员技术准备。集中优势资源加大整治,将关键道岔惯性病害列入路局计划,路局牵头组织专家联合整治,大幅减少道岔故障,保障铁路运输安全。

工务道岔铺设要符合道岔技术要求,道岔各部轨距开程应符合标准,尖轨相对爬行不应超过20mm,防跳限位器与斥离轨底部间距不超过3mm。道岔转换阻力不得大于转辙机牵引力,道岔转辙机部轨枕间距符合标准,避免影响道岔方正,基本轨横移不得导致道岔的4mm锁闭,尖轨无影响道岔转换,甩开道岔杆件,人工波动心轨,刨切部分应与翼轨密贴,尖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缝隙不大于0.5mm。尖轨底部与滑床台间隙符合要求,测斜等影响道岔转换的划痕等。

转辙机安装方正,闭锁框安装孔两侧留间隙,闭锁杆不张口。道岔开口均匀,转换设备安装水平符合《维修规定》要求。缺口调整应符合外锁闭道岔(2±0.5)mm,内锁闭道岔第1牵引点(1.5±0.5)mm,调整考虑季节性气温变化杆件伸缩等因素影响。加强对开闭器接点压力调整,防止绝缘件击穿影响表示。分动道岔防跳限位器应调整良好,外锁闭道岔锁闭杆可调限位块与锁闭框之浅。

3.2滑床板空吊调整

道岔尖轨吊板现象十分普遍,吊板严重时道岔转换阻力过大,造成道岔尖轨反背不能锁闭。分静态和动态时观察统计定反位吊板数量,针对连续3块以上滑床板吊板的需重点解决。对单独对过高岔枕进行下落,也可以将该处的滑床板绝缘胶垫更换为薄型,经过列车碾压后继续调整2~3次,如个别滑床板吊板问题仍存在,需更换拱腰尖轨。

3.3尖轨反弹病害的整治

造成尖轨反弹的原因主要有密贴力调整不当、各牵引点电机不协调同步、尖轨开程不当等都会造成液压道岔尖轨反弹病害。在进行整治时,通过对基本轨进行相应的调整、调整钢轨框架轨距和支距、调整顶铁间隙、做好液压道岔尖轨根部的连接与固定、调整好定反位的开程。如果上述整治仍无法解决问题则需要通过拆卸尖轨配件仔细查找病害原因,调整尖轨本身弯曲进行矫正或是更换。

结语

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转换设备智能化水平,实现在线监测预报功能,为实现预防修的方式提供科学的意见,随着设备维修水平提高,工电联合整治,提高转换设备技术水平,满足铁路运输安全需要。

参考文献

[1]冯克恭.道岔车工电联合整治管理经验[J].铁道通信信号,2018,54(10):24-25.

[2]孟建华.关于对车工电联整道岔工作的探讨[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8,15(7):82-86.

[3]全巍,冷骏.浅谈道岔晃车原因及整治方法[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5(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