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莫慢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2
/ 1

慢阻肺, 莫慢待

何蕾

成都郫都东区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1730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且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主要以慢性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此疾病在临床中属于不可逆转的疾病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会逐渐地加重并且诱发相应的并发症,如胃溃疡、肺源性心脏病以及心力衰竭等,严重时会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此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可达9%至10%,同时年龄大于40岁以上的人群为此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时刻关注自身健康,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对生活以及工作造成相应的影响。

一、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在临床中又被称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人体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此疾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等疾病。此疾病在临床中的致残率乃至致死率非常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阻肺疾病在临床中多表现为气流受限,通常情况下,与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对环境中有毒的颗粒以及气体的炎症性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慢阻肺这种疾病在临床中多以预防和治疗为主。

二、慢阻肺的诱因

目前,对于能够诱发慢阻肺的具体诱因尚无明确的说明,但是,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个人因素,二是外部因素。个人因素主要是指遗传因素、人体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先天性肺部发育不全等多种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指人们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等,其次就是工作以及生活环境中,粉尘以及有害气体过多,造成相应的空气污染,从而导致人们患上此种疾病。

三、慢阻肺的临床症状

慢阻肺在临床中主要以咳嗽、咳痰、喘息为主要的临床特征。由于此疾病属于慢性发展性疾病,因此,此疾病最为典型的特征就是胸闷、气短以及呼吸困难。此疾病最早出现的特征为慢性咳嗽,晨起咳嗽最为严重,夜间多以阵咳或者咳痰为主要特征。并且咳嗽的症状会伴随患者终生且不能治愈。在临床中咳痰的现象,患者的痰液以白色粘液性痰或者泡沫性痰为主,晨起以及急性发作期时痰量会有所增加,偶尔会出现血痰或者脓性痰液。相关研究显示,在临床过程中,该病患者多数伴有气喘、胸闷以及呼吸气流持续性受限等问题,继而对患者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早期患病时,只有在劳动时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但是随着疾病慢慢地发展,此现象会逐渐加重,后期时,即使患者处于休息的状态也可能出现相应的症状。对于慢阻肺这种疾病除上述的三种临床症状外,患者还会出现焦虑以及不明原因的消瘦等症状。

四、慢阻肺患者的干预要点

(一)不良心理疏导

慢阻肺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可能会伴随患者一生,对于患者的工作以及生活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地参与治疗,并且与他人建立有好的关系,良好的心态对于疾病的治疗以及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调节日常饮食

饮食治疗主要是指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合理地搭配其饮食结构,保证患者可以从日常的饮食中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保持机体营养平衡。同时培养患者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进食时减少说话,合理地保持体重,避免发生体重过轻或者过重。在这一问题上,研究人员指出,慢阻肺作为一种长期慢性的消耗性疾病,可对患者体质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建议患者在饮食方面积极做好对于优质蛋白、热量以及维生素的合理补充,同时避免食用葱、姜、蒜等刺激性食材,从而有效降低气道负担。在食材选择问题上,蜂蜜、芝麻、莲藕、萝卜、木耳以及雪梨等食材可以多吃,其有助于帮助患者实现对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此同时,在烹饪方式问题上,建议患者减少对于油炸、烧烤以及腌制食物的摄入,建议饮食的烹饪方式以蒸、煮、拌为主。

(三)遵医服药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相应的临床症状,搭配使用不同的药物,以此来治疗以及缓解患者相应的症状,由于此疾病属于不可逆的一种疾病,因此,药物治疗只能够做到延缓肺部的进一步损伤,并且可以有效地缓解目前患者相应的临床症状,使患者保持较为良好的呼吸感觉。因此,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需要做到坚持治疗,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问题上,相关数据显示,通过支气管扩张剂、镇咳与祛痰药物、抗氧化剂以及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临床症状的合理改善,对于患者预后健康的合理维系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五、慢阻肺的预防

对于慢阻肺疾病预防,首先就是戒烟,其次对于年龄超过4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进行相应的体检工作,对于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辛辣刺激等食物的摄入,保持室内新鲜空气流通,同时适当的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以及相应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于慢阻肺这种疾病,需要人们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通过相应的药物及时控制病情,防止病情进一步的发展,避免对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定期的进行相应的检查,预防疾病的发生,有效地降低此疾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