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员的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家庭成员的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

庞小玩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家庭成员的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400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的产后护理干预,试验组产妇实施家庭成员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后半年内的抑郁症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产妇在分娩后半年内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其干预前的QOL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的QOL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对分娩后产妇实施家庭成员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同时能够明显提高产妇在分娩后的生活质量,应用效果较好、应用价值较大。

【关键词】家庭成员产后抑郁症;护理效果;抑郁评分;生活质量


产后抑郁症在医学意义上被定义为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在分娩后女性中较为常见。患者发病后通常会表现出哭泣、忧愁、易怒、焦虑失眠、头疼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个人情况与其家庭的支持度会直接影响到其症状的轻重[1]。产后抑郁症不仅会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危害,此外还会影响到其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在引发该疾病的诸多因素中,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不融洽是导致其发病的最危险因素,此外婆媳关系也会对产后抑郁症起到独立的作用[2]。总而言之,家庭成员的态度和支持对引发分娩后产妇产后抑郁症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对分娩后产妇实施家庭成员的护理干预并分析该护理模式对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效果理想,现以本文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400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0例。试验组中产妇的年龄均为24-42岁,平均年龄(33.54±1.54),其中初产妇120例,有分娩经历者80例;对照组中产妇的年龄均为24-41岁,平均年龄(33.23±1.43),其中初产妇115例,有分娩经历者85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的产后护理,例如定时检查剖腹产产妇的伤口恢复情况、指导其科学饮食、指导其尽早下床活动以加速排气等。

试验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本组产妇的家庭成员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产前健康宣教:产前,护理人员要对夫妻双方给予双方父母进行健康宣教,主要通过播放视频、阅读书籍、咨询讲解等方式普及正确的孕产、育儿等相关知识。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来迎接新生儿的诞生,同时也要提高其对于产妇护理的正确认知。(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和谐融洽的亲情关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家庭成员除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同情心,要认真倾听产妇的诉说和想法,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使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及家人心中的地位。强调和谐的夫妻关系对产妇和婴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家属尤其是产妇的丈夫是最有力的社会支持者,直接影响着产妇的心理状态。鼓励家属与产妇多交流,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3)产后家庭随访:分娩后,由相应的保健护士进行上门随访,向产妇及其家属传授正确的、科学的育婴知识,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及培养母婴情感的方法;同时要引导产妇的丈夫及其他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充分给予产妇正面积极和鼓励肯定的评价,以此提高产妇的正面情绪,增强产妇面对生活的自信心,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

1.3观察指标

(1)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为评价依据,对两组产妇分娩半年后的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和统计。当EPDS总分≥13分时可以判断产妇患有抑郁症,EPDS≤12分时可以判断产妇没有患上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越低代表护理干预的效果越明显。

(2)以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为评价依据,对两组产妇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该量表满分100,分值越高代表产妇的生活质量越高,护理效果越显著。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后半年内的抑郁症发生率

试验组产妇在分娩后半年内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详情如表1所示:

1 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后半年内的抑郁症发生率[n%]

组别

n

≥13分

≤12分

发生率%

试验组

200

10(5.00)

190(95.00)

10(5.00)

对照组

200

29(14.50)

171(85.50)

29(14.50)

X2

-



10.2564

P

-



0.0013

2.2 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QOL评分

试验组产妇干预前的QOL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的QOL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详情如表2所示:

2 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QOL评分(618b680d43380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试验组

200

74.74±1.46

89.89±2.78

对照组

200

75.23±1.36

84.70±2.41

t

-

1.8212

10.4615

P

-

0.0713

0.0000

3 讨论

分娩后的女性其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会出现急剧的下降,从而导致产妇的心理更加脆弱、敏感性增强,情绪非常容易发生波动,如果不对其进行细心的护理,很有可能引发其产后抑郁症[3]。目前,城市内的家庭多属于核心家庭,针对分娩后女性往往缺乏合适、专业的人手照顾产妇和新生儿。而且现代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女性在孕育下一代的同时,还要独自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部分产妇还会因为怀孕失去升职、工作的机会[4]。如果家庭成员在产妇怀孕时以其为中心,细心照顾呵护,但分娩后则将重心转移到新生儿身上,冷落忽略了产妇,则会使其情绪脆弱,心理产生一种不平衡的感觉[5]。因此,家庭成员必须从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对分娩后的产妇给予充分的护理和呵护,以此降低产妇的产后抑郁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因此,本研究对分娩后产妇实施家庭成员的护理干预并分析该护理模式对于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效果理想。结果如下:试验组产妇在分娩后半年内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其干预前的QOL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的QOL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

由上述可知,对分娩后产妇实施家庭成员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同时能够明显提高产妇在分娩后的生活质量,应用效果较好、应用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李莉,任娟.妇女产后抑郁症发生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生殖医学杂志,2021,30(07):907-912.

[2]王媛.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06):814-815.

[3]彭银群,周静,杨艳.以家庭为中心的协同护理结合音乐疗法对预防产后抑郁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01):115-116.

[4]柏越,熊欢.协同护理模式对初产妇预防产后抑郁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4):109.

[5]钟巧姬.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干预模式对产妇产后抑郁的预防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03):166-167.



基金项目: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NBAB0106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