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护士对急救技能培训认识和体验的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9
/ 3

基层医院护士对急救 技能培训认识和体验的质性研究

徐佳, 黄剑芬, 何苍洋

桐庐县第二人民医院,浙江桐庐 311519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护士对急救技能培训的真实认识和感受,为基层医院急救能力培训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2名应急护理小分队护士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归纳出多样化学习方法可提高培训效果、脱产学习有利于集中精力培训、知识更新与分享交流的机会增加、培训与考核周期的可商榷性、培训场地与设备的局限性、考评方式的待统一性、护士在院内轮转进修的必要性、师资力量在培训中的影响性8个主题。结论 基层医院在急救技能培训实践中存在多种困难,护理管理者应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急救技能培训方法,在实践中逐步建立适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的培训体系。

关键词:护士;急救技能;认知;体验;质性研究


随着医改的深入,基层医院收治的患者其病情危重程度越来越高。由于急诊患者病情的特殊性,救治工作常需要多个科室和医护人员的高度协作[1]。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急救能力已经成为护理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如何使护士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急救能力,是临床急救技能培训的重要课题。以往的急救护理技能培训大多注重护士的技能培训效果,较少关注护士在培训中的体

直线 9

验。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2名应急护理小分队护士进行深入访谈,以全面了解护士对急救技能培训的真实认识和感受,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2019年12月前参加应急护理小分队的护士;参加小分队时间>1年;语言沟通无障碍,能正确表达内心感受;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

究。2019年12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本院应急护理小分队的1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2]。最终纳入12名护士,男性2名、女性10名;年龄26~36(30.25±3.05)岁;护理工作年限3~14(8.42±3.26)年;学历:专科1名,本科11名,其中学士学位2名;职称:护师10名、主管护师2名;未婚5名、已婚7名。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以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3]。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在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经研究组7名老师讨论,拟定访谈提纲,内容包括:你如何评价培训时间和地点?你如何评价培训内容、方法?你如何评价培训老师?你如何评价考核方式?你在临床与培训中的急救护理操作有何差别?你认为你有必要参加培训吗?你有哪些收获或建议?在正式访谈前,访谈员做自我介绍,告知受访者访谈的目的、内容、保密原则,可以随时退出研究。由1名经过培训的访谈员进行访谈,现场只有访谈员与受访者,征得受访者同意后进行录音,同时记录。访谈在轻松自然无他人干扰的环境中进行,访谈员不施加任何暗示与诱导,不控制受访者的行为和反应,任其自然发展,确保访谈提纲中的每个问题得到充分讨论,尽量避免“偏好效应”的产生[4],但不偏离主题。访谈员根据访谈提纲与受访者进行谈话,每次访谈时间30~40min。访谈隐去受访者的真实姓名,按N1~N12对受访者进行编码。访谈员注意非语言信息所隐藏的信息,如受访者的语气、表情、沉默、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沟通行为及情感方面的表现,并及时做好记录。

1.2.2 资料分析

  访谈后认真听取录音,仔细阅读,并在24h内将录音转录成文本资料,包括非言语信息的记载,对不清楚的问题与受访者进行再次访谈,以确认访谈准确性。运用Colaizzi 七步资料分析法[5]进行资料整理分析,记录、阅读所有资料,分析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归纳和提炼意义,将有意义的共同概念或特性进行汇集,写出完整的描述,陈述构成该现象的本质性描述,撰写的文字资料返回受访者验证,确认内容的真实性,最后总结归纳出本研究的主题内容。

  1. 结果

在应急护理小分队护士对急救技能培训的认识和感受方面提炼出8个主题,包括多样化学习方法可提高培训效果、脱产学习有利于集中精力培训、知识更新与分享交流的机会增加、培训与考核周期的可商榷性、培训场地与设备的局限性、

考评方式的待统一性、护士在院内轮转进修的必要性、师资力量在培训中的影响性。

2.1主题1:多样化学习方法可提高培训效果 12名受访者均认为在培训或考核后老师当场点评有利于技能水平的巩固和提高,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果。目前多采用集中理论讲座、示教室操作示范及情景模拟演练等培训方法,还可以组织学习沙龙、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操作点评、试卷分析会、选拔骨干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参加急救技能学习班等方法,让小分队护士每年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并把学到的知识在院内进行授课,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灵活掌握各种急救知识和技能。N4:“培训前几天就布置培训内容并把资料给我们,这样挺好的,使我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起来不费劲,还可以把老师讲课和示教拍成视频让大家反复学习。”N11:“护理部要求我们把外出学习到的知识做成PPT给大家讲课,为了讲好,我要查文献资料,才有东西跟大家分享,从中自己也学到不少新的知识。”N5:“我们平时培训的内容挺多的,感觉压力挺大,但是经过培训急救能力会提升,我喜欢老师给我当场点评,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可以马上改正,记忆深刻,时间长了会忘记。”N6:“统一进行点评的话不仅知道自己的错误,还可以借鉴大家的错误来完善自己,学习方法最好多种多样丰富些,比如沙龙活动就很好。”N3:“我们每季度培训的内容不一样,每次都会把上季度的内容复习一遍,温故而知新这样挺好的,季度内容少一点,强化训练,而且我觉得每个科室实用的项目不一样,因此培训项目也应有不同的侧重面。”

2.2主题2:脱产学习有利于集中精力培训 12名受访者一致赞同安排护士脱产参加培训是合理的。以往为了节省护理人力资源,常利用下班时间进行培训,一方面占用了护士的休息时间,而护士因为牵挂家中小孩、家务等事务不能安心参加培训;另一方面无论是培训老师还是护士,在短时内进行培训,不能保证教与学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安排在白天上班时间脱产进行培训,使护士能够集中思想参与其中。N8:“以前几个人的应急演练时间很难凑,有时候等其他人下班来往往很迟了,不太有激情再练。”N11:“之前要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培训确实不太情愿,好不容易在家轮休1、2天,又要培训考试的,累,凭心而论人在心不在,只要能应付考试合格就好了。”N5:“以前利用休息时间培训,说实话有些不住在本地的人在轮休时坐车赶回来,就存在你等我几分钟,我等你几分钟,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浪费时间,毕竟大家是一个团队,总不能三三两两的培训,现在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N1:“现在都是护士长排的,算上班时间,我觉得这样蛮合理的。”N4:“利用工作时间来培训,时间上还是比较充足的,也会安心学习。”

2.3 主题3:知识更新与分享交流的机会增加 所有受访者一致认为有必要参加急救技能培训,应急护理小分队护士所需的急救技能不仅要从书本上、文献资料、学术讲座获得,更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实践。各科室护士脱产集中在一起培训,不仅学习了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大家从陌生到熟悉,增加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增进了友谊和感情,通过急救知识分享、操作技术探讨、学员与老师面对面沟通交流、小组沙龙、工作坊等活动也看到了各自的优势,从老师和队员处获益匪浅。N6:“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急救演练,不断磨合,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知识,跟老师之间的关系也亲近了。”N12:“因为学习的东西多,在急诊室、ICU会遇到的病种或病情,在病房里你不一定能遇到,有些时候不知道怎么处理,比如大出血的病人我们演练过,真正遇到了这种病人就不会那么慌张,会有一个基础在那里,还是需要培训的。”N1:“增加了学习机会,学到了病房里没有学到的新知识和技术,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了,护士长让我负责科室里的培训工作,教大家心电监护、呼吸气囊等操作,我自己也去查文献资料看看有什么新知识,以前从来没想过要去查资料。”N3:“掌握了我在手术室学不到的知识,很能增进同事之间了解,加强了感情联络,因为大家培训时会在一起讨论,比如她们会教我怎么做,怎样做动作会更快。”N4:“通过培训遇到这种情况就得心应手了,比如说知道呼吸机怎么用,平时就会了就马上可以上手了,觉得有自信心了。”N5:“我觉得我自己个人方面对仪器的操作和性能熟练度有增强,也认识了别的科室的同事,感觉挺好的。”

2.4主题4:培训与考核周期的可商榷性 在培训与考核的时间安排方面,受访者有不同的看法。8名受访者(66.7%)认为3个月安排一次培训与考核比较合理,N6:“一个季度培训一次觉得比较合适,一个月感觉压力太大,半年一次时间太久了,容易忘记。”3名受访者(25.0%)认为间隔2个月一次培训与考核较为合理,N3:“1个月一次频率太高,3个月间隔时间有点久会忘记以前培训过的东西。

3讨论

3.1 急救技能培训提升了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及专业价值感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5-6]要求大力开展急诊急救等领域的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研究结果显示,急救技能培训无论是理论知识水平还是临床实践能力都使学员受益匪浅,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护理能力,与国内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的结果相同[7-8]。受访的12名护士均表示自身的急救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得到了周围同事的认可,对临床急救护理工作更加有信心,提示急救技能培训提升了护士的职业认可度和专业价值感。随着国家二胎政策开放,护理人力资源更加不足,临床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而急救技能培训需要占用上班时间,影响了护士的正常轮休。基层医院没有适合急救技能培训的场地和设备,护士外出学习机会较少,培训老师均为护士长兼职,没有经过统一的规范化培训,事务多精力有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适应当前急救技能培训的需要。建议在医联体区域范围内建立基层医院培训中心,培训资源统一管理和使用,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基层医院护士应急能力的培养需要政府部门资助与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9-10]

3.2 急救技能培训有利于优化护士的知识结构 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出,应加强全国卫生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护理专业和护士个人学习成长的需要。随着医学模式、健康观念及疾病谱的改变,护理被赋予更多的职能,护士的在校教育已不能满足临床一线急救护理的需求,作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需不断充实和优化知识结构及技能,不仅要掌握基本技能,还应掌握更多的急救技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救技能培训使学员学到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通过实践操作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提高了急救技术水平。

3.3 急救技能培训模式需进一步完善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护士培训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急救技能是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所应具备的应急处理能力,是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目前基层医院护士一般通过外出参加学习班、上级医院进修、院内定期授课与训练来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由于人力资源利用不合理,高年资、高职称护士转岗,新护士分配到科室后带教至能独立上岗就开始顶班,不再轮转科室,而不同科室的护士在具体工作内容方面存在不同的差异,掌握的急救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来自普通病区的访谈者提出“培训考核过的知识和技能在病房里不太用得到,学了也要忘记”但对于科室常用急救技能及急救新技术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而来自ICU和急诊室的受访者认为“与其他病区护士进行同样的培训项目不够合理,可以培训新技术或难度高的项目,年资不同培训的项目也应有区别。


参考文献:

[1]许虹.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万慎娴,李惠玲,李璐寰.护理技术操作核心思想构建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7):28-31.

[3]陆筱钒,乔够梅,张晓丽.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5,30(20):99-101.

[4]徐春霞,吴肖灵,仲济宁,等.护生对临床实践学习认识和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8,17(4):3-14.

[5]李峥,刘宇.护理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62.

[6]曹熙,李继平.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的现状与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7):609-611.

[7]王韧,富晶晶,夏海鸥.ICU专科护士对临床实践学习认识和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17(4):3-14.

[8]周爱珍,沈月凤,张奕.院内进修对临床护士应急能力提高的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7):67-68.

[9]梁红霞,喻晓芬,蔡学联,等.Miller金字塔教学法在肝胆胰外科专科团队急救演练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20,19(6) : 5-9.

[10]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作者简介:徐佳,女,本科,主管护师.

浙江省桐庐县科技发展计划基金项目(2017C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