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后浇带后支撑构造做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5
/ 2

一种新型后浇带后支撑构造做法

邢兰兰、 李雪伟、 宫大鹏 、杨建国、丁清国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公司 天津 300450

摘要:设置后浇带是工程中比较常见的防裂措施,其分为沉降后浇带和温度后浇带,根据结构尺寸和受力特点,设计图纸中会明确后浇带的具体位置和宽度,后浇带的设置使得后浇带两侧结构变为了悬臂构件,与原设计中结构的受力关系不一致,为保证结构质量,后浇带需要单独设置支撑架,两侧结构拆除时,后浇带的独立支撑不能随之一起拆除,待后浇带满足浇筑条件,后浇带混凝土满足拆模条件后,方能将后浇带的支撑架体进行拆除。此种独立支撑给后浇带施工缝的处理带来了诸多的质量隐患,下面就针对于解决后浇带独立支撑所采取的新型后浇带后支撑构造进行阐述,希望能为后续施工项目解决后浇带的浇筑质量问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沉降后浇带、施工缝、后支撑、微膨胀混凝土、双U托构造工具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商业发展集约化,越来越多的大体量、大跨度工程出现在城市当中,大体量结构的广泛应用,带来城市面貌的改变,城市商业的发展,也对施工技术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其中大跨度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从一般住宅工程的大面积地下车库,到地上大型公建的大跨度连续楼板,都得到应用。而这些大跨度、大体量混凝土结构中,为了抗裂、抗沉降,后浇带又是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传统的后浇带支撑体系不能满足现有施工要求时,使用新的支撑构造做法施工具有安装拆除方便简洁,采用标准化施工,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整体施工速度,结构安全稳定,监控监测简便快捷,有利于文明施工现场管理。

一、后浇带后支撑构造做法技术简介

利用双U托构造将后浇带和两侧的结构分两次支撑,有效解决了后浇带在整改结构施工阶段后浇带无法拆除的弊端,同时,能够保证后浇带两侧的结构处于非悬臂受力的状态,在后浇带需要浇筑时再进行后浇带模板的支设,可以完全的清理后浇带内的垃圾,及剔凿后浇带两侧的施工缝,确保后浇带浇筑质量。

  1. 后浇带后支撑构造原理

本创新将早拆头的工作原理及构造进行改进,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悬臂端的位置设置通长的龙骨,利用双U托的顶U托进行常规固定,当混凝土达到拆模条件时,保留悬臂端最后一跨的支撑杆件。达到后浇带浇筑条件时,利用后浇带两侧保留的支撑架体,在双U托的第二个可旋转U托上搭设后浇带主龙骨,方向垂直于后浇带。并将后浇带两侧立杆用水平杆连接,形成稳定的后浇带支撑体系。该支撑构造解决了后浇带不方便清理,剔凿困难的问题;后浇带支撑时,只需连接水平杆件,施工方便;与两侧架体形成整体,安全稳定;解决施工缝处悬臂结构的受力问题。


618493baba53a_html_498df5a8f78301f7.gif618493baba53a_html_e99f69779e2266c4.gif

  1. 后浇带后支撑构造施工

3.1施工工艺流程

加工“双U托模板支撑工具”→支设后浇带一侧支撑架→与后浇带相邻最后一跨内的U托改用“双U托模板支撑工具”→铺设顶板模板→绑扎顶板钢筋→浇筑混凝土→同样方法浇筑后浇带另一侧混凝土→满足条件后拆除两侧混凝土支撑架(保留后浇带两侧最后一跨支撑架)→剔凿清理后浇带→连接后浇带两侧支撑架→支设后浇带顶板模板→搭设木龙骨(沿后浇带方向)→搭设垂直于后浇带的双钢管(支撑于双U托模板支撑工具的第二个U托上)→调节双U托位置→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养护

(1)“双U托模板支撑工具”在工厂加工,“双U托模板支撑工具”由固定顶U托、可旋转底U托、两个调节固定螺母、丝杆组成,材料及尺寸与常规U托相同,增加的可旋转底U托宽度为145mm,刚好满足各端可放置一根钢管。

(2)按照结构形式选用架体形式和支撑方案,距离后浇带端部100mm位置支设第一根立杆,并采用加工好的“双U托模板支撑工具”替换最后一跨的U托,确定立杆底座长度,确保顶部U托外露不小于200mm。最后一跨的顶板模板独立支设,模板宽度根据立杆间距确定。

(3)与常规顶板施工过程一致,铺设顶板模板,绑扎顶板、梁钢筋,在后浇带一侧固定钢丝(板)网,验收合格后浇筑顶板混凝土。

(4)用同样的方式浇筑后浇带另外一侧混凝土。

(5)后浇带加工定制模板进行临时覆盖,提前刷好红白漆,或粘贴警示带。

(6)待两侧结构满足拆模条件后,拆除模板支撑架,保留后浇带两侧最后一跨的支撑架。

(7)根据后浇带的宽度加工模板,在后台固定好次龙骨(垂直于后浇带方向@250),再固定三根主次龙骨(平行于后浇带,模板两端、中间分别各一根)。

(8)待后浇带满足浇筑条件时,拆除顶部覆盖模板,剔凿清理后浇带。在“双U托模板支撑工具”的第二个U托上安装主龙骨,并配合着固定加工好的模板,调整U托位置,使U托将模板可靠固定。连接后浇带两侧立杆。

(9)调整后浇带钢筋,湿润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并进行不小于14天养护。

(10)强度达到100%后,拆除模板及支撑架。

结束语

后浇带浇筑质量和两侧悬臂构件需处于被支撑状态,一直都深受各施工单位的重视,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和管理难度。该文章中描述的新型后浇带后支撑体系可靠可行,降低人工消耗,施工方法简单易懂,同时也解决了在结构后期,现场工人较少,后浇带支设周期长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洁,杜延军,后浇带施工设计的探讨,辽宁建材,2006年第1期计论坛;

(2)吴银华,陶莉,关于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浙江建筑,2006年第23卷第五期;

(3)姜吉坤,刘瑛,刘新杰,工具式两用模板施工技术,施工技术,2018年第47卷第22期;

(4)李效航,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支撑体系探讨,施工与质量管理,2016第一期

(5)周伟、刘璇,工具式格构柱独立支撑体系,工程前沿,2020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