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治理路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1
/ 2


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治理路径探析

王泽远

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在我国建设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常常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造成不良影响。为此,需要针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问题采取正确的水土保持措施。本文将围绕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流失的危害展开介绍,针对当前所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提出有效的水土保持应对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流失;治理路径

引言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会造成水库蓄水量产生变化、湖泊出现淤堵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河道断流、储水量增加、出现洪涝灾害等严重问题,因此,水土保持是势在必行的。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速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1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征

1.1分布区域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很有可能出现水土流失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会导致水土流失的范围不断扩大,可能从山区逐渐蔓延到平原或从农村逐渐延伸到城市,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还会对工业、林业等产业造成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具有分布广、扩散快的特点。

1.2工程影响

水利工程往往具有较长的建设周期,涉及大量工程内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很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会增加工程成本。此外,水利工程的施工线路较长,地形地貌复杂,导致水土流失类型多样,防治难度较大。

1.3强度变化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在不断提升,集中性的机械挖采和排弃会导致水土流失问题不断恶化,使土壤强度迅速下降,并不断侵蚀周边区域,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会导致水土流失的强度不断增加,造成大范围且十分严重的危害。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建设区、淹没区、移民安置区等区域造成影响,原有植被被破坏,导致大面积的地面裸露,从而引发水土流失。

2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因素

2.1技术落后

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减少水土流失问题,须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加强技术创新,明确技术标准,确保工程建设符合设计要求。若技术落后、规范不全,则会影响生态环境。我国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新技术得不到有效推广等,不利于治理效果的提升。

2.2临时占地

水利工程是一项复杂烦琐、内容较多、工期较长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通常需要较多的设备、施工人员,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通常在施工场所周围搭建临时的生活区,作为施工阶段临时居住的宿舍,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需要对临时居所的相关设施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结束某一阶段的施工作业后,需要及时拆除临时居住场地,避免对周边环境的生态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建设临时居所时,由于施工填土的操作过于频繁,会对该区域土层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于这片区域的土地稳定性进行加固,避免受到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破坏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施工人员需要及时拆除临时搭建的生活场所再进行加固。

2.3投入有限

我国的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建设,在生态环境维护和治理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难以顺利进行或治理效果不理想,致使部分行业人员逐渐失去信心,进而导致行业发展缓慢,治理效果不明显。

2.4施工原因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受主体工程、土石料场、道路修建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塌陷、压占等问题,导致地表植被、原始地貌被破坏,进而影响土壤蓄水能力,引发水土流失问题。水利工程的工期较长,建设过程中工地会聚集大量工人,其生产生活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进而引发水土流失。此外,土方段施工时路段挖方量比较大,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运输难度较大,所以会采取弃渣处理的方式,进而引发水土流失问题。

3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治理路径

3.1合理布置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在开展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时,需要分区域开展退耕还林,对于一、二级保护区域,采取退耕还林措施后,一般种植能够涵养水源的林木或者经果林;对于一级保护区内的耕地一般退耕并还原为水源涵养林地;二级的区域一般为经果林或者栽种牧草,对于已完成退耕但并没有将水土保护效益发挥的区域,需对保护区范围内的树林进行封禁,避免水土流失,减少进入水库水体的含沙量,避免堵塞水库。

3.2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

为了更好地修复水利工程破坏的水土,需要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采取合理的生态修复技术,建立完善的水土监测体系,保证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做好主干河流的检测工作,构建完善、全面的监测网络,提高检测力度,并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深化水利工程的改革制度,基于平台的建设方面,提升相应的工作能力,保证生态修复的工作效率。监管体系的建立是立体化的,一般包含多种内容,如水土质量、植物情况、年平均降水量和温度全面控制工作。除此之外,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和责任制度,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现监督不力的现象。

3.3工程防护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可采取工程防护措施。此类措施可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促进水土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施工过程中建设排水沟、采取护坡措施等减少水土流失;建设挡土墙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在弃土区迎水面设置截水沟,背面设置临时排水沟,对坡地进行合理的地形整理可引导废弃水进入河道,缓解水力侵蚀问题。此外,要重视沟道坝系、坡面水系等工程建设,因为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材料,为了控制成本可能会就地取材,就地取材时应该重视区域开采的平衡性,杜绝过度开采。

3.4生态防护

生态防护就是采取造林种草、提升植被覆盖率等生态措施控制水土流失。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区域植被缺失,生态防护措施可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采取工程防护措施,还要配合生态防护措施,结合当地的生态情况合理规划,采取动态化监督预防措施,在增加植被覆盖面的同时优化生态环境。种植根系比较发达的树种或具有较强抗涝能力的草系植物,提高土壤表层植被覆盖率,拦截大量泥沙。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力度,能够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提供有效策略,从而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预期目标,对施工周边生态环境展开有效保护。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需要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能在水土流失问题上发挥显著功效,对于水利工程的抗洪防汛工作也有着重要意义,进一步实现水利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凯.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分析[J].城镇建设,2019(3):106.

[2]王盼.浅谈如何做好农田水利建设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41-42.

[3]吴建刚.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0(1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