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生产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1
/ 2

再生稻生产技术探讨

罗阳先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农业农村局 四川自贡 643200

摘要:用再生稻替代一季中稻,补充早晚双季稻的不足,可达到扩大双季稻面积的目的。种田主体有大户和散户,二者农事操作和经济效益略有不同,大户是种植模式的主导,本文对再生稻生产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再生稻;生产技术;探讨

引言

从杂交水稻生产模式创新角度分析,再生稻栽培技术能提升杂交水稻综合效益。在整个生产阶段,考虑再生稻栽培技术实施要求,并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改变传统杂交水稻生产模式,能提升水稻产值,对于提升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作用。

1再生稻替代一季中稻的必要性

稻田实现早晚双季稻全覆盖难度极大,一季中稻面积总有一定占比,有其客观原因。一是生产难度太大。早晚双季稻在同一丘田种两季,比种一季中稻增加1倍的工作量。增加的工作量压缩在“双抢”期间。早稻收割、稻谷晒收、稻田翻耕、晚稻移栽4道主要工序和施肥、施药、管水等配套工序凑到一起,相当于一整季水稻生产的工作量。早稻成熟了才能收,收割了才能整地,整地后才能插晚稻。机插晚稻秧龄只有15~25d,超龄秧会早拔节导致大减产;插期过迟抽穗扬花遇上寒露风也会造成大减产,迫使“双抢”期限只有20d左右,一整季水稻生产的工作量压缩在20d内进行,加上时值7月,酷暑难耐,难度是客观存在的。二是经济效益低。早稻、中稻、晚稻生产工序相同,用工量差不多,种667m2早晚双季稻相当于种2×667m2中稻,工资利润分别是315+414=729元和2×457=914元。工价少20%左右,经济效益低,难以调动种植积极性。再生稻也是一种双季稻,再生稻双季产量不如早晚稻双季产量高,但在早晚双季稻极难覆盖、一季中稻顽固存在的地方,不如退而求其次,推广再生稻,补充早晚双季稻面积的不足,依靠再生稻提高双季稻面积占比,进而提高粮食产能。

2一种两收”再生稻绿色生产关键技术

2.1科学管理肥水

肥料酌情减施。采用机插侧深施肥,在头季机插同时侧深施专用肥(N∶P2O5∶K2O为24∶10∶16)40kg/亩,或45%三元复合肥35~40kg/亩;活棵后用2~3kg/亩尿素拌除草剂施用。头季孕穗期施用再生稻专用肥(N∶P2O5∶K2O为26∶7∶18)35~40kg/亩;或头季烤田复水后亩用45%三元复合肥5~10kg作穗肥,头季稻收割前10~15d追施催芽肥,尿素5~6kg/亩;收割后3d及时追施提苗肥,尿素7.5kg/亩,钾肥5kg/亩。精确水分管理、早发早控。头季机插后浅水层促分蘖,85%够苗适早烤田控制无效分蘖;拔节后浅水间歇灌溉,抽穗后以湿润为主,成熟前1周断水。再生季全程以湿润灌溉为主,孕穗至抽穗期建立浅水层。

2.2病虫草等灾害防治

根据病虫情报,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以绿色综合防控为主,喷药可机械低喷与飞防相结合。头季穗期如遇异常高温,注意保持水层防范高温热害。再生季孕穗期如遇低温,应及时喷洒“920”等减少包颈,提高整齐度和结实率。

3再生稻生产技术

3.1品种选择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省工节本、栽培技术简单易行、绿色米质好、食味佳等诸多优点,是抗灾夺丰收和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的新途径,对稳定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六安市再生稻起步较晚,市场可供选择的再生稻品种相对较少,应选择通过国审或皖审(或安徽省引种备案)、具有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米质优、生育期适中、穗期耐高温以及苗期耐寒性较好、米饭有清香味的品种作为再生稻主导品种。2020年裕安区选择丰两优香一号、玖两优黄莉占、庐优827作为再生稻生产示范品种。

3.2头茬稻收割

再生稻是利用具有再生能力的早稻或中稻作为预留再生稻的头茬稻,在头茬稻收割后,利用其茎秆倒二、三节侧芽所萌发的分蘖(再生蘖)生长出的稻穗进行生长。按照再生稻实施方案及季节要求,头茬稻应该在8月10—15日收割结束。2020年水稻生长关键期(6月10日之后)受持续阴雨天气影响,气温相对偏低,加之头茬稻播种偏迟,导致再生稻示范区水稻成熟期较常年推迟20d左右,青山乡黄大桥村在从8月底至9月6日收割结束,石婆店骆家庵村9月1—8日全部收割结束,严重影响了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示范区整体产量不太理想。

4再生稻田间管理技术

及时上水、追肥,助力侧芽再生,头茬稻在收割时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留茬,经过适当灌水、施肥等一系列田管技术措施,萌发的再生蘖经20~30d即可抽穗,2个月左右后成熟收获。为给再生稻田间生长多留出时间,头茬稻可以边收割边上水,以利侧芽尽快恢复生长,上水时水深以瓜皮水为宜。肥料追施按照水上齐一块田、追施一块田的标准进行,肥料种类以速效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一般用40%复合肥(28-6-6)300kg/hm2均匀撒施,促进侧芽早生快发,提早抽穗灌浆。

5提升再生稻生产技术建议

5.1加强技术服务,确保种植成功

选择适合本地种植、再生能力强、综合抗性好、高产优质的再生稻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使种植户切实掌握再生稻种植实用技术集成,让更多的农户接受再生稻生产,使再生稻生产在裕安区得到发展和提升,最终实现全面增收的目标。

5.2肥水管理

在水稻生长后期,需增加施肥次数,以磷肥、钾肥为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施肥方案,标准化施肥,可提升植株抗逆力。在水分管理上,既要确保土壤中的水分充足,满足水稻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又要注重对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本着“湿润管理”的目的,可在茎蘖数达到240万~270万个/hm2时,及时开展晒田工作。此外,在水稻收割环节中,要考虑收割机械的种类,为避免影响水稻收割工作质量与效率,一般在施用促芽肥后不再上水,确保机械收割过程中轮胎不下陷、不碾碎稻桩等,避免影响二季水稻的生长。

5.3头季稻收获后管理

考虑到水稻二次生长与收割,在头季种植、管理、收割等阶段都应重视水稻根部生长情况。在施肥、浇水阶段,要在垄沟处完成,既要考虑施肥、浇水等对水稻根部的影响,又要使土壤中的水分与营养充足,促进水稻良好生长;在机械收割阶段,需控制稻田实际面积,尤其是在田地的四边,均要为机械往返收割预留充足区域,便于机械在田地内进行往返操作。同时,还要避免机械碾压头季稻茬,确保再生稻正常发芽生长。待再生稻苗长出新叶后,科学管控肥料的类别、施用量和施用次数,以促进再生稻苗良好生长。为使再生稻生长速度加快,可增加总施氮量,确保再生水稻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结束语

再生稻生产有着与一季中稻不同的技术,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获得应有的产量。没有掌握技术而生产,头季虽没有多大风险,但再生季很难保证丰收。大规模推广再生稻首先要做好技术培训,让农民在课堂上学好技术。然后县、乡农技部门办好样板,关键时期组织现场观摩,让农民跟着样板学。这样才能做到种一片成功一片。

参考文献

[1]胡香玉,不同氮肥运筹下低桩机收再生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J].中国稻米,2019,25(04):16-21+26.

[2]肖森.再生稻头季机收对再生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8.

[3]王森.水稻—再生稻体系养分需求特性及氮肥合理运筹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7.

[4]习敏,吴文革,汪靖桂,汪宏伟,陈刚,许有尊.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7,32(01):104-110.

[5]涂军明,黄冈市再生稻生产现状、问题及适度发展建议[J].湖北农业科学,2017,55(13):3276-3279+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