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引——纸文化展厅”展示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纸引——纸文化展厅”展示设计研究

彭森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 102600

摘 要

展示艺术是以科学技术和艺术为设计手段,并利用传统的或现代的媒体对展示环境进行系统的策划、创意、设计及实施的过程。展示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展示空间的规划和布置、运用灯光和色彩的配置以及对文字的特殊处理,来突出体现展示内容的“美、精、新、特”。通过对展示内容的特殊包装来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从而使观者接受展示信息的传达。

在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少电子等新媒体层出不穷,人们现在已经离不开这些电子产品,在不知不觉中,纸在我们生活中的的地位有了变化,人们越来越依赖方便快捷的电子书、平板绘画等不太依赖纸张的工作方式。但对于我们来说,“纸”不仅是需要我们继承的文明成果,也是需要我们进行发扬创新的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展示设计;纸文化;纸的本质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电子设备等新媒体层出不穷,人们现在已经离不开这些电子产品,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失去了感受传统文化温度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纸在我们生活中的的地位有了变化,它的存在感慢慢地被削弱,人们越来越依赖方便快捷的电子书、平板绘画等不依赖纸张的工作方式。但对于我们来说,纸张作为几千年来传播信息的媒介,在一段时期中是人类文明、知识的载体,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世界的瑰宝。“纸”不仅是需要我们继承的文明成果,也是需要我们感谢并进行发扬创新的中华传统文化。

2 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在面对这个课题时,我跳出纸墨。不把纸的用途拘泥于印刷,即纸这种材料本身,不会因电子媒介对纸质媒介的冲击而失去原本的地位。人类的造纸术在不断迭代,纸的用途也会愈加广泛,只是多数人未曾注意。本课题以与纸有关的历史、工艺、技术、功能以及应用为主要内容,对处于信息时代的“纸”的功能与地位进行探索。用现代视角展示纸张文脉、功能、形式,以及其潜藏的魅力;通过对纸的不同功能、种类、用途的展示,是对人类文明创造性的传承,也是对纸张使用功能探索,同时更加注重展览中形式语言的运用,让人们理解纸张的美和力量,感受纸张作为“纸张”本身的意义。

通过本次课题的展开,追溯纸的源头,深入了解我们四大发明中“造纸”的艺术,在接受现代信息和电子科技的同时,也不能忘记我们最原始的信息载体,在信息时代多媒体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更要回归本心,探索“纸”的本质。通过对纸的不同功能、种类、用途的展示,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也是对纸张使用功能的探索,同时更加注重展览中形式语言的运用,让人们理解纸张的美和力量,感受纸作为“纸”本身的意义。

3 整体分析

平面图:考虑到展厅“简洁”的定位,我们平面图设计成简单的四边形,按照内容的多少与重要程度进行面积划分。

纸的形式感运用与空间设置:首先展厅的入口即序厅的位置应当足够地吸引人,所以在满足序厅内容设置合理与主题匹配度较高的基础上,我们对序厅的氛围进行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设计,将纸条垂吊于展厅顶棚,营造一个“纸的世界”,除了起到开门见山的作用外,还具有强烈的新鲜感与美感,达到引起人们好奇心的效果。

展厅最主要的展厅中我们也对形式感进行了安排。纸品厅与形态厅中,我们采取了凌乱错落的纸作为顶棚装饰物,与整齐严谨的展品与展台进行对比,产生节奏的变化,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各自的特点得到加强。

色调把控:整个展厅为了打造“一张白纸”的气质,将色调控制成一望无际的白,色彩的成分全部出现在展板、展品、多媒体等内容之上。课题的目的就是在于引导观展人对未来纸的探索与发展进行思考,所以通过白色来表达课题的寓意,白色不仅仅是一无所有,它也象征着无限可能。

4 效果图表现

4.1表现方式的选择

本次课题的表现方式选择了依靠三维软件3Dmax进行效果图制作,课题的空间设计中,包含了很多细碎的纸张表现形式,传统手绘的表现方式并不适合此课题的表现,无法达到设计所想要的效果。而3Dmax强大的还原现实的能力就十分的适合此次课题的效果图制作。

4.2效果图建模分析

展厅整体围绕“一张白纸”进行模型搭建,外部墙体除了必要的主题外,不设置任何装饰,一方面为了迎合主题“纸引”,强化一个白到极点的建筑在整个环境中所起到的指引作用,将外界所有的目光和聚焦点集中到展览身上。另一方面,“白”不仅仅是空无一物的代表,也是无限可能的象征,让“白”的概念与课题目的产生呼应:纸拥有无限的可能,等待着我们的探索与挖掘,空无一物,就是无限可能的开始。

序厅通过垂吊着的纸片营造一个纸的世界,开门见山突出展厅主题,为观战人渲染一个惊喜的氛围,达到眼前一亮的效果。通过新鲜奇特的环境,集中观战人的注意力,调起观战人的兴趣和好奇心,使观战效果更好。

当今部分展览更突出形式感,通过吸引人眼球的漂亮色彩,或造型独特的建筑形式,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特别是年轻人们更容易被新鲜刺激的事物所吸引,对于拍好看的照片有强烈的追求,对文化性太强的展览反而兴致欠佳。所以序厅的氛围烘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切题的前提下加强序厅的形式美感是此课题序厅的设计思路。

展厅基调同意成白色,墙上除去必要的展板信息没有设置更多的展陈道具,所以将展台设计成有高低错落的形式,增加展厅的细节,展陈内容形式简洁明确,为使之不显寡淡,通过顶部的参差不齐、零落随性的纸片与简洁的展台与展品产生对比,让简洁变得更简洁,随性变得更随性,两者达到平衡的度,简洁工整又不失飘逸随性,杂乱无章又不缺细致条理。

形态厅的对于展陈形式的设计相对较简单,将纸的形态通过铁丝进行表达,将铁丝置与展板之上,使之突起一层,让文字与展品不在一个维度层次上,增加展墙的细节,提高耐看度,使得墙面有起伏变化、大小错落、不呆板。

未来厅采用透明玻璃作为展台,凸显未来的形式感,看似展出内容,实则是思维发散。每个玻璃展台上都有一份关于未来纸的概念畅想,都是畅想,现今无法实现。底层放置了笔记本,用于观者交流,在观者观看概念的同时,引导他们发散思维,一同畅想纸的未来,无所谓基础,不拘泥实际,将一切天马行空的想法记录下来,科技的发展一样开始于假设,纸的未来也需要有无数人努力探索实验。

结 论

综上所述,空间设计对于展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氛围的烘托、颜色的设置、故事的叙述都离不开空间设计。内容是一个展览的核心,但是空间才是这个展览的灵魂,人们对于事物的第一印象肯定通过视觉,通过眼睛来作出第一印象,在对展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一个吸引人的视觉形象会更让人产生好奇心与探索情绪。一个好的视觉感受更能为观者带来更好的观展体验。合理的空间设计和颜色设置将文化气质十足的“纸”表现得更加有活力和吸引力,为枯燥的内容带来了灵动,使内容引人入胜,观众深陷其中。而通过此课题也点醒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固然重要,但是发扬与创新才是传统文化扎根新世界茁壮成长的关键,世界的进步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十分的猛烈与毫不留情,能否传承全在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原地踏步就会迎来没落,最终成为书中的历史,被后人所遗忘。

参考文献

  1. 吴亚生,覃旭瑞.展示设计.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 朱淳,邓雁.展示设计基础.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 洛伦克[美],斯科尼克[美],伯杰[澳],邓涵予,张文颖,朱飚译.什么是展示设计?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4. 邓曦阳,徐宏,王莉.展示设计与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