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进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大树进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宋莎莎

身份证号码 : 13063719851112****

摘要:本文以大树进城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大树进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树进城;园林景观;成活率

大树进城的重要起因之一便是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政策。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并随之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辅助各省市积极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探索。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绿化是其实现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志与途径,为此,各省市纷纷推出大树进城政策。

1.大树进城的辩证分析

1.1积极作用

(1)景观效果

通过大树进城策略,可以实现城市绿化在短时间之内获得直观的效果,实现空间美化、绿化的效果。与此同时,大树所占的绿化空间相对较小,通过对树冠外在形状进行精心设计与后期维护,实现城市绿化与美化的直接效果。

(2)社会效益

正如前文所述,大树具有显著、直观、高效的绿化及美化效果,后期的养护与维护也较其他类型的绿化植物成本低。与此同时,独木成景的优势使得城市单位绿化面积所承担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与下降。除此之外,大树所带来的环境改善也较草坪等其他绿化植物较高。

(3)生态效益

通过大树进城,可以在很大程度之上修复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城市环境的绿化、优化,空气质量的提升创造便利的条件,进而在提升城市居民视觉、感官享受的同时,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推动生态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大树进城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

1.2不利后果

(1)因成活率低造成资金浪费

大树进城是将大树从原有的城郊或者农村转移至城市,在这个过程中,大树原有的生存环境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破坏,成活威胁性也较大。与此同时,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趋势,大树进城还面临着南树北移、破坏移植季节等现象,进一步降低了大树的成活率。大树成活率的降低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大树进城政策的资金浪费。

(2)大树进城难达预期效果

一方面,城市园林部门为了提升大树的成活率,在完成大树转移工作之后,往往对原有的树冠进行修剪,更多的时候仅仅保留部分直径小于5厘米的树枝,大树原有的枝繁叶茂不复存在,远处观看,犹如一排排树桩伫立在道路两侧;另一方面,在对大树品种的选择方面,忽视了针叶大树的绿化效果,而是选择了成长速度相对缓慢的阔叶乔木,殊不知,阔叶乔木在成活之后,若想恢复至原有的形状以实现绿化效果,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短的需要3~5年,长的甚至需要将近10年的时间才可以恢复至原有的体形以实现绿化的效果。

(3)大树进城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

当前,进程大树多数来源于原始森林或者城郊及农村区域的农田林网。在进行大树移植的过程中,大树原有区域的生态系统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周围植被因大树移植而被破坏致死。随着原有区域中的大树被慢慢移植,该去的生态系统将会遭受到不可恢复的重创。除此之外,有的大树在移植的过程中,不符合移植标准,则会被就地抛弃,造成林木资源的浪费。

2.大树进城存在的问题根源

2.1法律法规不健全

截至目前,国家及地方政府未能针对大树进城行为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规范,也未对大树进城过程中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监管职责进行明确,以至于各地城管、林业部门、环保部门、工商部门“各司其职”,依据原有的政策法规,各自为政,以至于各地大树进城管理工作出于相对杂乱的状态之下。与此同时,一些部门及个人在法律监管空白的漏洞之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放任自流,导致名贵树木、观赏价值极高的大树在进程过程中大量死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2谋求经济利益不顾当地生态

当前的城市绿化规划中,往往将城市美化放在首位,进而造成当前城市绿化苗木需求的持续高涨。受此影响,苗木供应商在自身育苗能力受限的基础之上,纷纷将目光转移至乡村、山区,通过高价的诱惑,获得乡村、山村区域的原生态苗木,进而输送至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获得丰厚利润。同时,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中对于大树的需求较大,这也是导致乡村、山区原生态大树被大量私自移植的重要原因之一。

2.3缺乏计划性和长远性

首先是设计人员为了迎合领导的“要求”和达到“中标”的目的,不得不制作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作品;其次,想通过大树“立竿见影”地体现自己的设计效果;第三,也是追求一种“思潮”,“时装草坪”和“灌木色块”一样;第四,缺乏科学知识,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和植物生长规律。

2.4追求短期政绩不顾成活率

一些城市景观工程或房地产项目,为了追求快速、高效的绿化效果,一些官员急功近利,为了短期政绩,迫不及待地希望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等不到小树变大树,只能直接采购大树进行移栽管理。然而,许多大树由于不适应当地环境和土壤而大量死亡,成活率低,后期管护费用又高,造成了有限的城市绿化资金被大量浪费。

3.应对大树进城问题的对策

3.1完善政策法规

为切实保障大树进城背景之下的生态环境,国家及地方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法规及政策,明确规定天然林大树、古树、名贵树木、野生保护树木公益树木、珍稀树木不得移植,以充分保障上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的稳定。除此之外,对于树冠直径超过6米的大树也禁止转移,因为该体形的大树在转移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与此同时,国家及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扶植与鼓励措施,提供必要的资金与技术支撑,鼓励和促进苗圃业发展,并以苗圃作为大树进城的“源头”。对于违反相应法律法规,乱砍乱伐林木资源的行为,给予坚决、有力的打击。

3.2严厉打击非法采挖贩卖大树行为,保护森林资源

各地林业执法部门应该采取有力措施,规范树木采挖行为,坚决刹住违法采挖大树的歪风,加强对大树移植、运输、交易监督管理,对非法采挖树木、毁林案件要坚决依法查处。对非法采挖珍贵树木等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要通过严打活动,坚决遏制住非法采挖树木频发的势头,维护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秩序,保护森林资源。

3.3大树进城依据城市规划

在规划设计时,尽量少选择一些大树,在源头上减少用大树的可能性,并提倡购进有合法来源的大树;大树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城市绿化应以乡土或经试验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为主,以外来树种为必要的点缀,尤其少选或不选难于适应当地生长的热带树种,同时,政府应注重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积极挖掘和开发有一定利用价值的乡土树种,如樟科、木兰科乡土树种。

3.4科学移植,保证成活率

为切实提升大树的成活率,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改善[10]:第一,在选苗时,应选择那些树势生长健壮,芽子饱满、无病虫害的树苗,这样的苗木恢复快;第二,起树苗时,最好选择粘土土质,土层深厚,土球不易散裂的苗木;第三,树苗能适应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苗木原环境条件适宜挖掘、吊装和运输操作,土壤不易松散;第四,要建立登记卡,记录树种、高度、干径、分枝点高度、树冠形状和主要观赏面;第五,苗木必须是已在苗圃断根屯集了3年以上或容器栽植苗,尽量不在非绿化季节临时断根带冠移植。

4.结论

当前大树进城还存在着诸多极大解决的问题。为切实提升大树进城的价值,各级政府及组织机构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完善政策法规,为大树进城提供完善的法制保障。(2)严厉打击非法采挖贩卖大树行为,保护森林资源。(3)合理规划园林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合理规划移植大树。(4)大树移植应结合中小规格乔木,杜绝盲目追求景观的壮观、大气。(5)移植大树要严格依照大树进城的施工规范,对大树的移植进城要充分准备,保证树苗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张东操.三五年绝对建不成生态城市[J].中国青年报,2020,1(3):34-36.

[2]汪小飞,程轶宏.对大树进城热的思考[J].园林,2019,12(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