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王志强 黄福明

身份证号码 21018119841007 ****

身份证号码51292619770610****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业对于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建筑业控制重点在于人工作业,人工作业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例如会出现人为失误或者效率不高的现象。为了顺应建筑业现代化的发展,建筑业中的技术使用率相应地也应该加以提升,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Q17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房建工程的发展,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使用程度越来越高,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社会科技的发展要求房屋建设积极引入浇筑技术,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从而促进房建工程的良性发展。在当前建筑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工程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技术不断研究与实践,积极投入工程的施工,这种现象意味着浇筑施工技术的未来可发展性,体现技术的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的重要意义。

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是将水泥、砂、石等材料按一定比例进行配合搅拌所得到的混合物,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就是将调制好的混凝土在工程的所需部位进行浇筑。由于混凝土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且相比于砖石等材料,其自身结构更加稳定,有着更好的抗震性。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为砂石,原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也较为便宜,制作过程也相对简易,对技术水平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此外,混凝土浇筑技术的通用性较高,对施工场地没有过多的要求,基本可以适用于任何施工场景。无论是从原料方面还是效果方面来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都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正因如此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才会得到建筑施工领域的广泛重视并飞速发展起来[1]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要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应对混凝土水化热进行严格控制。水灰比对水泥石空隙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讲,水灰比对混凝土收缩变形具有较大影响,还能减少裂缝的产生。针对骨料来讲,粗骨料当中存在较小的砂粒,将会导致拌和用水量的增加,还会消耗水泥用量,并对混凝土强度以及抗渗性能也具有影响。对于细骨料,其砂粒较小,造成混凝土后期会有较大的收缩量。从一定程度上讲,含有较大的有机质含量,对水泥硬化是十分不利的,会最终造成混凝土强度降低,还会出现裂缝。而粗骨料体积比例,则对混凝土强度有很大影响。因而,配合比在进行设计时,应有效控制粗骨料体积比例。

2.2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主要涉及上料与搅拌环节。上料过程中需要做好流程管理,根据料斗的情况依次装入不同的材料,随后再添加水,料斗内部添加一定水后再进行陆续添加。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避免材料飞溅等风险,同时也可以避免底部粘连问题。在上料过程中需要做好水泥浆的调整,严格控制整体比例,以此来提升混凝土施工的最终效果。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需要添加一些合适的添加剂,力求搅拌均匀、颜色控制一致。在搅拌过程中应该避免搅拌的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需要结合实际的温度与施工经验进行调试[2]

2.3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包含:(1)浇筑前材料的准备工作必须到位;(2)确保水电供应正常;(3)选择天气好的时段浇筑,尽可能避开风、雪、雨天气。为了确保楼层浇筑过程内部中梁下部多层混凝土的一定密实性,需同时进行多层振捣挤压处理。若在基层墙体漏水部位需要进行基层浇筑,先将基层墙体内部表面基层浇水充分保持湿润,采用水泵送泵的方式将钢筋混凝土直接将水灌入基层墙体,浇筑时最好采用连续两次浇灌这种方式,间隔速度不得大于超过0.5h。浇筑时采用连续浇灌方式,间隔不得超过0.5h。

2.4混凝土振捣

振捣施工是强化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有助于排出内部的气泡,从而改善浇筑水平。一般来说振捣过程中可以选择垂直振捣或者倾斜振捣。不同类型的振捣技术匹配相应的振捣工艺流程。每次进行移动时需要控制好间距,针对轻骨料的混合物最大移动半径应该低于1m。振捣到模板附近时,需要留有一定的间隙,以此来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效果,减轻后期出现表面质量的风险。

2.5混凝土养护

后期养护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其对于施工质量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除了一部分预应力结构件外,可以采取自然养护的方式。比如说温度在5℃左右时,可以采取干性混凝土立刻养护的模式,采取洒水养护技巧对其进行均匀养护,洒水的时间长短与水泥的品种类型相关联。如果存在抗渗要求,则应该做好养护时间管理,保持良好的湿润状态,此条件下气温低于25℃,则应该在浇筑完成后的10~12h开始进行养护,方可达到最佳效果[3]

2.6模板技术的应用

模板浇筑工程的整体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会对建筑施工浇筑过程产生直接的质量影响,其在施工实际中包括了建筑模板安装、清理、拆除等各个施工技术工序,在进行建筑工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国家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要求标准来对建筑模板施工技术流程进行质量控制。首先,需要按照国家建筑工程安装施工设计方案的安装要求来进行每个模板的规定拼接,在模板安装之前对每个模板的安装规格、型号是否进行严格检查,确认其安装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安装要求后按照国家规定的安装顺序依次进行模板拼装。其次,在基本完成拼装模板的焊接拼装处理施工后的还需要及时检查其在在拼接拼装处理中是否发现存有任何缝隙,若是拼装模板是在拼装过程存有缝隙问题的则需要及时的对其进行拼装处理,避免在拼装混凝土模板浇筑中再次出现模板漏浆、冒浆现象。

2.7裂缝修补技术

(1)截面加固技术。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彻底清理,根据其变化,应用增加钢筋的形式做好处理,在浇筑过程中,进行最后的加固处理。一般来说,加大截面的方式包含上面加高和下面加厚2种方式,前者主要适用抗弯性支柱,其上部依据附加纵筋增加其承受力,而后者适用于梁跨不同的抗弯程度,可采取下梁加厚的方式,同时对钢筋数量进行有效计算。(2)连接钢筋。在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中,粘钢加固技术是采用特定胶水对其表面进行固定,同时对裂缝进行修补,此种方式能够避免裂缝的再扩大。通常来说,加固所使用的胶须具有较高的粘度与强度[4]

2.8严控混凝土温度应力

(1)合理控制水泥使用量。水泥在使用过程中,受水化作用影响会产生热量,进而对混凝土表面参数造成一定影响,如热量得不到及时释放,就会在内部聚积,这就使其出现一定的温度应力,需控制水泥用量,合理控制温度应力,以降低内部热量。在具体施工时,还可采用其他材料替代部分水泥,提升搅拌技术水平,降低混凝土内部热量。因此,在施工时,可选择低热水泥,以降低水化热问题。(2)浇筑温度的合理控制。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尽可能避免在夏季或者高温天气进行,如无法避免,也要采用降温方法将混凝土冷却,并合理控制温度。(3)采用强制手段进行降温。为避免产生混凝土裂缝问题,可制定完善的降温手段,合理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影响到后期使用的效果与成本。尽管国内企业十分关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但是从效果上来看,能够充分发挥出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势的企业却很少,这不但会导致施工质量下滑,也会影响后期的验收。为了进一步探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孟建广.试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门窗,2015(03):88-88.

[2]唐久平.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房地产导 刊, 2019, 000(033):176.

[3]郝学远.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与质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3(01):91-92.

[4]陈吉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