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电供专业融合改革新思路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2
/ 2

铁路 工电供专业 融合改革新思路的探索与实践

路枭奇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工务段 邮编 310000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工电联整存在的弊端,提出工电供融合改革新思路,阐述融合改革的详细做法,为普速铁路开展工电供融合改革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工电供;融合; 新思路;探索与实践;

2018年以来,我段按照国铁集团及集团公司级改革要求,通过对工电供融合改革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严格按照“有利于安全过程管控、有利于设备质量提升、有利于效率效益提升、有利于专业团队建设”的原则,不断优化生产组织模式,积极稳妥组织推进普速铁路电供融合改革。

1 传统工电联整弊端

随着国铁集团维修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运输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工电养修模式由计划修向计划修和状态修相结合转变,提倡综合整治、专业修理,养修手段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智能型转变,作业方式由分散型向全天窗集约型转变。

传统的工电维修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工电专业规划统筹不全面、维护标准不兼容、计划编制难统一、管辖范围不对应、生产联合不到位、资源共享不充分、考评手段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工电养修效率和管理效能;二是工电现场作业点数量多、人员分散,天窗综合利用率不高,各专业之间现场作业安全风险大;三是日常联合作业、应急处置中,工电供各专业之间虽关联紧密,但现场存在互相推诿、扯皮,责任划分不清等情形,随之发生作业质量不高,修理劳力投入较大,整治销号效果较差。

2 确立工电供融合改革新思路

在严格遵循集团公司“规划统筹、标准兼容、计划统一、管辖对应、生产联合、资源共享、考评一体”的指导思想下,通过积极转变观念、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创新,深入推进工电供专业融合工作,通过深化融合改革和管理,努力把工电供融合点建成“安全之家、创优之家、和谐之家、文化之家、健康之家”,实现“管理规范、设备标准、队伍精干、环境优美、文化和谐”。通过采用以融合点为示范的方式,促进普速铁路工电供车间、工区的安全质量、管理水平、环境面貌等全面提升。

3 普速铁路工电供融合改革的详细做法

3.1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生产组织模式

3.1.1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

为加快推进工电供融合改革,我段与电务、供电、维管段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深入现场调研,连续多次共同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融合改革实施方案。同时,加强宣传引导,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工电供融合改革是适应铁路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是提升设备质量的需要,更是确保运输安全的需要,通过不断地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使之内置于心、外化于行。

3.1.2完善组织架构,发挥工作职能

为加强工电修程修制改革的组织、指导、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站段、车间二个层面融合管理组织架构。

1)设立由工务段牵头的普速铁路工电供融合管理委员会。由工务段段长、党委书记任主任,涉及范围的电务、供电(维管)等单位党政正职任副主任,组员由各单位分管生产、后勤副段长,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深化普速铁路融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制定推进站段层面的实施细则,从体制、机制、资源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2)设立由工务线路车间牵头的普速铁路工电供融合管理组。由工务线路车间主任、书记任组长,电务和供电车间主任、书记任副组长,主要负责融合管理有关制度办法、工作要求在车间层面的落实。

3.2遵循指导思想,建立常态工作机制

3.2.1统筹规划

(1)在组织机构方面:成立地区管委会,实行月度例会制度。成立工电供融合推进小组,实行合署办公,每月编制联合检查计划,做好季度车间覆盖、检查评比。

(2)在新线介入方面:新线建设时提前进行对接协调,已经在杭长、衢九、杭黄、衢宁线统一了综合维修车间、班组的设置,实施生产生活一体化。

(3)在科技创新方面:研制道岔心、尖轨间隔铁螺栓加强型防松板,解决间隔铁窜动带来的线性变化和几何尺寸超限。改进胶接绝缘接头材料和工艺,解决钢轨轨头容易拉弧导致绝缘层烧灼失效问题。开发智能巡检系统,替代人工完成巡视中遇到的繁、难、险和重复性的设备运行状态、温度监测等工作

3.2.2标准兼容

全面梳理工电供各专业涉及结合部设备的等级标准、维护标准,涉及现场联合作业的流程、标准,做到规范统一、相互兼容,从源头上解决由于标准不统一、不规范、不兼容,造成的结合部掣肘问题。联合制定30项作业指导书及30个联合应急预案,兼容了5项设备标准,明确了8项结合部设备安装标准,编制了《工电道岔联合整治指导手册》和《工电道岔适用性调整指导手册》。

3.2.3计划统一

统一安排工电供各专业的年度技改、设备大中修、专项整治计划,临时重点任务加强协调,统一布置、检查和销号,保持良好的结合部管理秩序。

落实全天窗作业要求,按“先严重、后一般"的原则编制周联合整治作业计划。制定联合作业计划书,完善风险提示及防范、工机具清点、人员分工等关键要素。联合作业做到“一张表、四个清”,即:任务清、分工清、责任清、风险清。

3.2.4管辖对应

对段、车间管界进行全面调研,根据深化融合改革、集约利用资源的要求,实事求是进行优化调整,尽可能做到各专业管辖对应,为生产生活全面融合、深度融合创造便利条件。

(1)工电供共成立27个检查工区、9个联合调度(分析)室。

(2)为便利车间组织生产,调整工电车间管界17个,做到了车间管界对应。

(3)工务减少了班组39个,电务重新优化17个班组设置,做到了工电班组设置对应。

3.2.5生产联合

为了保证工电供融合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按照生产环节“六联合要求(联合检查、联合分析、联合计划、联合作业、联合验收、联合应急),重点突出车间组织生产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工电供融合工作。

3.2.6资源共享

树立开放共享思维,打破专业壁垒,各类资源全面共享、集约利用,努力发挥最大效应。

(1)设备基础台账资源共享:工务线桥设备,电务基础数据,供电基础数据等资料。

(2)监测监控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和利用站场视频监控设施,以提高应急指挥处置能力及现场作业。

(3)设备状态信息资源共享:监测、动静态检查资料共享,共同掌握设备信息和外部环境,分析自身设备存在的问题。

(4)天窗资源综合利用:统一明确需联合作业、可结合共用以及不能同步实施的项目名称,在生产计划平衡时,统筹安排,提高天窗综台利用率。

(5)交通、教育资源共享:轨道车(作业车)、汽车等装备资源,三家共享共用;培训设施共用、师资资源共享。

3.2.7考评一体

推进机制运作、实施联合考评,明确了考评内容、规范了考评方式,联合公布《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和普铁工电供设备维修融合奖惩实施细则》。融合推进工作小组实行月度检查、考评,2019年-2020年底共检查四轮60个车间,参与道岔联整81组,编发考评简报12期。

4工电供融合改革取得的成效

4.1 在思想认识上高度统一

工电供各单位树立开放共享思维,打破专业壁垒,在新线建设、年度计划,检修标准、设备维护流程、生产组织方式得到了统一。

4.2在组织架构上融为一体

除了按要求成立管委会、推进工作小组等组织架构外,通过调整做到工电供车间管界适应,其中工电车间管界一致、办公一体,现场各班组设置对应。

4.3在制度建设上基本成型

联合编制融合推进方案、联合作业指导书、联合应急预案、联合考评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车间组织生产下的“五联合”工作要求,集约利用各专业资源,使融合工作推进更加有序。

4.4设备质量均衡提高

融合改革以来,杭州地区安全、质量、效率、队伍建设等持续向好,结合部设备故障率从万分之2.8下降到万分之1.2,大号码道岔去年实现了零故障;TQI值从5.6降低到4.96,枢纽地区天窗综合利用率由32.4%提高到89.2%;职工跨专业交流学习,人员素质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通过“六同”、“五家”建设,推动了各专业和谐共进,实现了“管控安全风险、做实生产组织、服务运输强局”的目标。

5 结束语

工电供融合改革是一项新的线路修程修制维修管理模式的探索,还需要时间的考验。通过几年的实践,融合改革为工电供固定设备维护开创了切实可行保障运输安全的生产组织平台,我们要继续努力发扬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开拓进取,为集团公司实现强局目标、当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排头兵再立新功。


作者:路枭奇,杭州工务段线路科工程师,联系电话047-33309/1360663475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