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经验总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人才培养、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经验总结

孔德泉

大唐河南发电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18


摘要:加强企业人才培养是人才强企的重要举措,通过采取激励措施,有效开展人才培养、人才评价工作,着重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内员工综合素质能力和岗位胜任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人才评价;素质能力;岗位胜任力


某某公司认真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大力培养一流的技术人才,大胆培养一流的年轻人才,着重培养复合型的成熟人才,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并通过采取激励措施,有效开展了人才培养、人才评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内员工综合素质能力和岗位胜任力。

一、继续推进素质工程建设,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

为进一步推进某某公司人力资源优化,促使员工综合素质和人员效率的提升,在公司系统内继续深入开展素质工程建设,多种形式促进人员素质能力提升。通过“以赛促学”,全年组织各类竞赛3次,参与人数133人次,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后续集训工作,进一步拓宽了技术、技能岗位员工成长成才路径,加速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二、注重培训平台建设,实现多元化的人才培养

1.积极推进生产培训中心、管理培训中心、风电培训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司系统内培训资源建设,提高培训工作管理水平,使各培训资源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发挥好协同效应,实现资源整合,更好的为公司乃至集团培养专业化人才。生产培训中心还结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创新开展理论知识远程教学和实际操作现场考评的模式,完成了河南公司燃料采制化从业资格认定取证培训,实现了燃料采制化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的工作要求。

2.师带徒培训平台:要求系统各企业新入职的员工必须参加一对一的师带徒培训,通过师傅的帮扶,让新员工快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3.部门、班组培训平台:每个班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技术培训,各企业人资部每月公布生产部门培训计划和上月培训总结,逐步培养部门内部、班组内部培训学习的习惯。

4.“技术讲堂”平台:系统各企业定期开展“技术讲堂”系列活动,主要进行多部门的技术交流讲课和高技能人才的内部讲课,促进公司各部门间的交流学习和知识共享。同时,通过开展内训师培养与培训,持续提高内训师素质,提升企业培训质量,加速内部知识的沉淀与输出,将经验、知识和技能予以传承与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三、认真组织开展专业技术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申报工作

按照集团要求积极组织员工申报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及评审等工作。在申报过程中做好政策解释工作,指导员工准备好相关材料,并严格对照标准进行审核,确保通过率。

公司严格落实生产岗位人员技能津贴政策,并从激励和准入方面提高了人员参加技能鉴定取证积极性。今年公司通过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鉴定的人员为117人,进一步优化了生产一线人员的技能等级结构。

针对技师、高级技师申报人员数量多,工种分散的特点,自申报开始,系统各企业人力资源部即建立了申报群,以便于及时发布申报、考试、学习等各方面的信息并给予解答申报考评过程中的疑问,为申报人员提供细致的服务。

今年公司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人数为478人,继续保持了较高的申报率。

同时,河南公司克服生产管理一线人员紧张的困难,多方协调、合理安排各专业技术专家工作,积极推荐专家参加集团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协助集团圆满完成了本年度职称评审工作。

四、多措并举,激励尖端技能、技术人才

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关于建立基层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多通道的指导意见,关心关爱员工职业发展,公司第一时间召开了建立基层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多通道专题视频会议,对集团公司文件精神进行了宣贯,并安排部署了建立员工职业发展多通道相关工作,进一步落实关心关爱职工具体举措。同时,为充分调动技能人才参加技能竞赛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采用对获奖选手、所在班组均进行奖励的方式,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为选手营造更好的培训氛围

五、以苦练基本功为重点,深入开展技能竞赛

把技能竞赛活动与薪酬激励、人才发现培养相结合,通过技能竞赛,进一步挖掘生产一线技能人才。公司组织开展了热工控制专业、风电运维专业等技能竞赛,并选拔优秀人才参加集训,积极备战集团的决赛。同时通过各类选拔赛和专业知识调考,督促一线员工扎实学习理论知识和现场业务技能,激励学习的热情。

六、拓展高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形成人才激励机制

部分企业面临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的现状,通过积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在培训和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优先被提拔到中层管理岗位中,并大胆使用在各项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员工。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学矛盾仍然存在。生产现场、职能部门工作节奏逐渐加快,工作任务较多,特别是月初、月末时段,工作和培训有时会有时间上的冲突。

2.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培训项目转为线上方式开展,但培训效果相对一般;部分生产技能类实操培训,转为在企业内部自行组织实施。


参考文献

[1]薛炜华,孙波.试论人才培养中的评价激励机制.商场现代化,2006(24):324-325

[2]葛群燕.浅谈专业技术人才评价、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魅力中国,2019(2):29

作者简介:孔德泉(1982-11),男,汉族,籍贯:河南洛阳,当前职务:主管,当前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