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级遏制耕地非农化问题探索与实践——以博兴县兴福镇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8
/ 2

乡镇级遏制耕地非农化问题探索与实践 ——以博兴县 兴福镇 为例

张建华 贾晓丽 魏忠侠 王前防

博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滨州市技师学院;博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兴福镇人民政府



【摘要】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解决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守住耕地这个根基[1]。各级要采取有力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本文以博兴县兴福镇为例,系统总结了乡镇级在遏制耕地非农化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为乡镇用地秩序监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镇;遏制;耕地;非农化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关系到14亿人的吃饭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但仍有一些地方存在违规占用耕地开展非农建设问题,严重冲击国家粮食安全。乡镇作为一线监管者,采取的耕地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执行政策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能否落实,因此,在遏制耕地非农化方面,乡镇级的探索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例区概况

兴福镇位于滨州市博兴县最南端,东临东营市、南连淄博市,总面积52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8万人,户籍人口4万人。兴福镇民营经济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现有厨具企业1800家、板材企业650家,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商用厨具生产基地,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黑白铁加工集散地,1994年曾以民营经济“兴福现象”闻名中外,现拥有“中国厨都”、“板材之乡”、“会展名称”三张城市名片。

受“先发展后规范”的理念影响,又因经济利益驱动,兴福镇违法占用耕地建设车间厂房问题由来已久,动辄每年上百户,2016年达到惊人的477户。近年来,该镇直面乱象,以“拆得了、控得住”为工作目标,以疏堵并举为基本原则,顶住“说情打招呼”、恐吓威胁、撒泼耍横等多重压力,一视同仁,铁腕拆违,仅2017年一年就拆除违法占地1581亩,彻底扭转了违法占地乱象,并在遏制耕地非农化体制机制和经验做法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为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违建治理领导小组,协调县国土、规划、建设、综合执法、公检法多部门配合,部署开展违建整治集中行动。二是实施包保责任制。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包保卫片图斑,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合力实施违建治理攻坚。三是建立健全执法机构。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组建镇综合行政执法局,与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派驻执法中队联合办公,统筹辖区内综合执法、规划、建设、公安等派驻机构和基层执法力量,为做好用地秩序监管凝聚合力。

(二)亮剑执法、强拆震慑。一是集中拆违亮决心。整治违法建设初期,由县级包镇领导坐镇指挥,联合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城乡建设局、综合执法局、公检法等部门以及镇机关干部,统一着装,全员上阵,开展集中拆违行动。二是尖兵作战“啃骨头”。由镇机关精干力量组成尖刀兵团,租用大型破拆机械,对无视政府限期拆除文书、抱团抵抗的违法建设进行依法强制拆除并破拆复垦到位。三是刚柔并济促执行。组织包图斑人员深入所包违建户,细致耐心做思想工作,鼓励自行拆除,持续传导压力,变“被动拆”为“主动拆”。联合司法机关对现场暴力阻挠执法、涉嫌犯罪的人员进行依法拘留、批捕,为全镇违建户敲响警钟,起到“拆除一起、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作用。

(三)宣教结合、以案说法。印发《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和举报监督公告;统一制作宣传横幅,并要求各村悬挂张贴;录制下发录音盘,在各村通过广播喇叭“早、中、晚”循环播放;向全镇6.6万手机用户多次发送宣传短信;启动小手拉大手行动,让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把《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致全镇违建户的一封信》带给家人,多措并举,使“不能违占、不敢违建”深入人心。邀请专家为机关干部、村干部讲解土地政策,并多次在农村党支部书记大讲堂上通报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警钟长鸣。

(四)压实责任、强化监管。一是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将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高占比列入农村千分制考核,对发生违法占地及时上报并制止的予以奖励,对发生违法占地不制止且不上报的给与扣分,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工资挂钩。发动社区干部、村干部以和全科大网格员协同开展用地秩序监管,及时发现各类违法问题。二是做实做细日常监管。执法人员开展常态化巡查的同时,对未办理手续的建设行为实行重点巡查,建立巡查台帐,对巡查发现的问题登记在册,及时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并持续跟进整改情况。三是运用技术手段,提升巡查效能。配备土地综合监管系统、应用高塔监控系统、定期开展无人机空中巡查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镇域内巡查无死角,监管无盲区。

(五)建设园区、优化服务。坚持“疏堵并举、以疏为主”的原则,一手抓强拆震慑、一手抓自拆疏导,启动建设总投资16.6亿元、占地332亩的中国·兴福智慧厨都中小企业孵化示范区,自行整改户优先入驻。建立项目建设联审制度,由镇建委牵头,联合税务、经委、统计等部门,对项目土地手续、规划意见、施工许可等进行审核把关后,提交镇党政联席会讨论通过,实现项目建设标准化、用地秩序监管规范化。

三、经验启示

(一)政治站位要有高度。镇党委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以抓铁留痕的决心,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更要秉公执法、阳光操作,杜绝“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软不拆硬、拆疏不拆亲”,切实做到拆违面前人人平等,执行政策处处公正。

(二)工作推进要有深度。建立“田长制”,强化镇、社区、村对违法建设的三级监管机制,建立网格化“日巡查”制度,明确责任人,按照“镇—社区—村”层层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建立巡查台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处置,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制止。

(三)政策宣传要有广度。通过张贴海报、悬挂条幅、镇应急广播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拓宽法制宣传的广度,形成整治违建、打击违建的高压态势,营造出违建必治、违建必拆的声势。客观准确地向社会公开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曝光典型案例,发挥正面典型示范作用和反面典型警示作用。

(四)配套服务要有温度。要以劝导自拆自改为基础、依法强拆为后盾,通过讲解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使当事人认识到违法建设的危害以及违建治理的重要性,督促当事人自行拆除,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对拒不整改的,由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程序,依法强制拆除。镇党委政府应坚持疏堵结合,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区,为企业发展提供空间,引导企业走上依法依规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真正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为产业发展创造高效便捷的软环境。

四、结语

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落实到位。经过宣传引导和高压监管,依法依规用地已经在兴福镇蔚然成风,任何建设都要先办理用地手续已经成为群众的行动自觉。兴福镇在遏制耕地非农化方面的探索,取得很好的实践效果,在全国乡镇土地秩序监管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号),2020年9月10日。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2020年11月4日。

[3]《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第15号令),2008年6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26日第三次修正),2020年1月1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