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治浅表性胃炎?中医教你6招“管好”它!

/ 2

如何根治浅表性胃炎?中医教你 6招“管好”它!

汪杰

四川省喜德县新区医院中医科 邮编: 616750

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西医临床中又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它是指在相关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胃黏膜发生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伴有糜烂和反流现象的病变性胃炎。浅表性胃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随之增加,经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浅表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临床中多数的浅表性胃炎患者,都没有任何症状,因此,慢性浅表性胃炎至今仍无确切的患病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病之一。祖国医学将浅表性胃炎定义为胃脘痛、腹胀、胃痞等范畴,病情多因情志不畅、经络不通等原因,或因脾胃失和、纳运失常而发病,中医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根治浅表性胃炎,总结了一定的方法和经验,今天,让我们跟随笔者的文字,一同了解浅表性胃炎该如何根治,中医中药告诉你,怎样管好它。

一、浅表性胃炎的症状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消化不良,如上腹痛、腹胀以及餐后明显的饱腹感饱胀感,同时患者伴有食欲减退、反酸、恶心等症状。与西医不同,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根据寒热湿燥等多种病因分型辩证,因此中医会根据个体的望闻问切,具体症候分析个体的不同病因而辨证施治。如脾胃虚寒型和脾胃虚弱型,同为脾虚,一个表现为饮食饥饱不一导致的脾胃虚弱,一个表现为脾阳不足而造成的脾虚,个体表现症状不同,则治疗方法大不同,用药不同,药量也不同。这是中医辩证地特别,也是中医辨证的优点,更是中医能够根治多种慢性疾病的根本原因。

6168fb5cba715_html_28c5585eb68fad4f.jpg

二、中医对浅表性胃炎的辩证

中医将浅表性胃炎归属于胃脘痛、胃痞范畴,兼有反酸、嗳气、嘈杂等症,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是由于人体的脏腑虚之,主要是脾胃素虚,加之内外之邪乘而袭之所致,主要是由于饮食所伤、七情失和、痰湿中阻使得体内气机阻滞,造成脾胃湿寒、脾虚日久所病。临床中,常见患者多为寒热夹杂、虚实兼见者。本病与脾胃相关,严重者累及肝胆,一方面脾胃同病、寒热错杂,另一方面,饮食情志所伤脏腑,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脾胃虚寒等也常是此病之重要因素。中医根据病情辨证施治,如果说西医治症,那么中医讲究治本,在治疗中体现了一人一治,一人一方的特点,对于根治胃部疾病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三、中医治疗浅表性胃炎的六种方法

(一)脾胃虚弱型

脾胃虚弱型患者,临床表现素体脾虚,生活中饮食不节,常常饥饱劳累,饥饱失调使脾胃受伤而虚弱,从而表现出的胃脘痛、胃胀满、食欲不振、或者食后胀满、倦怠乏力等症状。对于此类患者应注意调节饮食,同时在治疗中以健脾和胃为主,可使用香砂六君子汤或六君子丸健脾和胃。脾健胃和,则症状自去,但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饮食有节,否则治疗后仍有可能复发。

6168fb5cba715_html_108cb3be801b59b2.jpg

(二)脾胃虚寒型

脾胃虚寒型患者,脾阳不足,脾虚较重,生活中可因常食生冷损伤脾阳,导致体内阴寒,从而引发慢性胃炎,具体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按,常见饭后疼痛减少,而空腹时疼痛加重,手脚冰冷等症。这类患者,在治疗中应以温脾养胃为主,同时可着缓解疼痛之方法,中医有方黄芪建中汤或黄芪建中丸可对症治疗。相关数据显示,通过对症治疗工作的合理落实,有利于帮助患者合理实现对于临床症状的充分改善,对于患者预后健康地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三)肝气犯胃型

肝气犯胃,顾名思义,这类患者多由于情志不畅,郁怒伤肝,导致肝气犯胃,气机阻滞,从而升降失常,形成了胃脘痛,时常表现为胃胀痛、嗳气频繁、通过嗳气或者排气后减轻,同时还可能伴有心烦易怒、胸闷或颈部憋闷的状况,个别患者有可能伴有咽部的异物感。对于此类患者,治疗时应以疏肝理气为主,重点理气和胃止痛,可使用逍遥丸和元胡止痛。常用中成药气滞胃痛冲剂也是不错的选择。相关临床报道显示,通过对上述药物进行应用,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健康的进一步恢复,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四)肝火犯胃型

肝火犯胃的患者,是长期肝气瘀滞,日久化火,肝火犯胃而导致胃中有灼烧感,同时伴有口苦、心烦等症,这类患者实火大,大便干燥秘结,所以治疗中应以清泻肝胃之火为主,中医药方左金丸可用于治疗这类患者。这类患者也可增加疏泄之法配合以疏通肝火,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中个体差异,还应以中医诊断后根据症状施治,遵医嘱调节药方。

6168fb5cba715_html_10eea2580b12aa89.jpg

(五)胃阴亏虚型

胃阴亏虚患者多由于长期食用辛辣等,耗伤胃津,或肝火灼伤胃阴,从而引起胃脘痛,生活中常见的患者通常知饥不食、口燥咽干、伴有大便干结等。中医治疗中通常都以芍药汤滋养胃阴,也可以配合相关滋养胃阴的中成药辅助,市面常见的养胃舒冲剂等就是很好的选择。从治疗效果的角度分析,通过有效做好对于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对于患者相关症状的缓解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患者预后健康的进一步改善。

(六)寒热错杂型

寒热交错的患者表现比较复杂,既有口干、口苦和口臭的症状,同时伴有胃内灼热感,喜食生冷、大便干燥等胃热的症状;又会有胃部怕冷,进食生冷后胃痛、胃胀等脾寒的症状,以上两种症状往往交错而来,导致胃部失常,不适感明显,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医治疗中通常以半夏泻心汤效果最好。这类患者在治疗中应特别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以配合治疗,否则效果不佳。

四、中医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浅表性胃炎的方法,当然不止以上六种,除了这六种分型的辩证治疗,还有许多特色疗法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首先,采用中医穴位按压法,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疼痛。患者用拇指按揉内关穴、足三里穴,双手交叉按揉肚脐中心,都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消化,平时按压按揉还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第二可以采用中医艾灸的方式,将点燃的艾条,对准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灸治,坚持调理都会有很好的疗效。第三可以采取针灸的方式配合治疗,例如内热时对内廷、三阴交等穴位的泻法针灸,针灸对胃部疾病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临床中有大量数据案例可以借鉴,具体个体还需根据医生诊断结果辨证施治。最后,胃部疾病三分治疗七分在养,因此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至关重要,除了饮食上应该注意有时有度,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的食物和过于生冷的食物。另外还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于劳累,同时戒烟酒,少寒湿,自律是保证健康的最佳方式。

浅表性胃炎,属于胃部疾病中的轻症,但却由于其久治难愈,复发几率高而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成为困扰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难题。中医治疗胃部疾病,一直延续着悠久的历史,胃脘痛在中医学中不属于急症,也不属于不可治愈之症,中医治疗胃脘痛,采取中药内服配合外用针灸、艾灸等方式治疗,治愈率是非常高的。但采用中医治疗,同西医治疗一样,都要通过诊断才能有具体的治疗方法,中医的四诊和参,通过辨证后,辨明了寒热,辨清了虚实,辨别了脏腑之根本,再采取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才能真正治本,真正根治疾病。希望今天通过小编的介绍,大家对中医治疗浅表性胃炎有所了解,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生活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