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症患者落实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项目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急诊危重症患者落实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项目的效果

李娟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 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目的判断急诊危重症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作用。方法根据研究需求,筛选8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抽签分组,抽签结果为整体组、普通组,均有43例样本,前者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后者行普通急诊护理,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实施研究,评估急救效果及满意度。结果:急救成功率在整体组(97.67%)比普通组(83.72%)高,急救时间在整体组比普通组短,P<0.05。急救护理满意度在整体组(95.35%)比普通组(76.74%)高,P<0.05。结论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项目建议使用,该措施可挽回生命,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效果及满意度。

【关键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使用价值;护理效果;急诊危重症

危重症患者病情危急,急诊科室内有完善的医疗设备,成为危重症群体的主要治疗场所。但急诊科本身工作繁忙,若未抓住危重症治疗时机,可能会造成危重症患者的死亡[1]。既往急诊科实施的普通急诊护理,能优化急诊流程,但很难达到较好落实效果,仍有急救意识差的情况,降低急救质量。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逐渐被重视,该措施可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持续性护理,能掌握危重症病变情况,提供针对性救护,可提高急救效率,挽回危重症群体生命[2]。对此,研究根据需求筛选8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旨在分析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需求,筛选86例急诊危重症患者,抽签分组,抽签结果为整体组、普通组,样本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入选研究。整体组:43例,入院时间1-12h,均数值(6.86±1.92)h;17例女,26例男;年龄跨度25-80岁,均数值(52.77±4.53)岁。普通组:43例,入院时间2-13h,均数值(7.45±2.05)h;18例女,25例男;年龄跨度26-81岁,均数值(53.43±4.60)岁。组间无差异,P>0.05。

1.2方法

整体组: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1)院前急救:接触到危重症患者后,凭丰富的急诊经验,判断危重症患者具体损伤情况,初步完成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处理,例如通气处理、止血处理等,需详细了解危重症患者基本信息,和院内取得联系。(2)转运分诊:转运期间需行制动处理,防止危重症患者体位改变造成的脏器损伤,转运途中和医院联系,准备手术室、检查室,在相关检查后行会诊处理,判断危重症者病情,完成分诊处理。(3)急救护理:转移到院内后,再次讲解危重症患者病情,补充注意事项,在各科室协助下,完成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保证急救效率。(4)体征护理:危重症患者急救期间需监测体征,观察体征波动,以此调整急救措施,可肌注阿托品等药物,保证体征稳定性,减少死亡事件。(5)情绪关怀:危重症患者意识恢复后,需讲解其救治情况,阐述急诊急救方案,稳定患者情绪,可提高急诊急救配合度。

普通组:普通急诊护理,为危重症患者行各项检查,掌握病情后联系对应科室行危重症治疗即可。

1.3观察指标

急救效果的评估,需统计各患者急救成功率,还需准确急救急救时间。

急救护理满意度评估中,有急救效率、急救效果、急救态度等,0-5分,对急救护理不满意,6-7分,对急救护理相对满意,8-10分,对急救护理非常满意。

1.4统计学计算

研究有意义,需在SPSS24.0中计算后,P<0.05,其中急救效果等计量资料需行t检验,急救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需行X²检验。

2.结果

2.1急救效果

急救成功率在整体组(97.67%)比普通组(83.72%)高,急救时间在整体组比普通组短,P<0.05。

1急救效果

组别(n=43)

急救成功率(n/%)

急救时间(min)

整体组

42(97.67)

22.90±4.78

普通组

36(83.72)

28.15±4.63

X²/t

4.9615

5.1733


P

0.0259

0.0000


2.2护理满意度

急救护理满意度在整体组(95.35%)比普通组(76.74%)高,P<0.05。

2护理满意度

组别(n=43)

不满意(n)

相对满意(n)

非常满意(n)

满意度(n/%)

整体组

2

17

24

41(95.35)

普通组

10

15

18

33(76.74)




6.1982


P




0.0128


3.讨论

危重症病情危急,入院后多在急诊科室治疗,病情变化迅速,休克、死亡事件多。针对危重症群体,需抓住救治时间,评估患者具体创伤情况,行针对性治疗。但普通急救护理效果欠佳,很难对危重症患者做出准确判断,预后差。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项目被提出后,可提升急救效率,防止急诊科工作繁杂造成的急救效率低下。该护理对人员有较高要求,在面对危重症患者时,能保持较强应变能力,迅速判断危重患者病情,完成初步急救措施,可稳定体征,预防出血性休克等不良事件[3]。在转运期间增加体位固定,可保证体位稳定性,即使转运期间有颠簸情况,也不会造成体征波动,可保护创伤位置,防止危重症加重。在相关检查后,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会诊处理,在该方案下能准确评估危重症患者病情,为其提供高效且准确的护理服务,可把握危重症急救时机,降低急救风险。急救期间始终监测体征变化,能调整急救方案,保证体征稳定,在危重症患者意识清醒后,予以情绪关怀,可稳定情绪,防止情绪波动造成的症状加重,可降低危重症发生风险,挽回危重症患者生命,强化急救护理质量[4]

综上,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科学性强,能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还能保持较高急救效率。

参考文献

[1] 蒋芬萍.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及对缩短急救时间的作用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2):122-123.

[2] 吴小红,赵亚明,梁超容,等. 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探析[J]. 医学美学美容,2018,27(5):97-98.

[3] 赖晓娟,刘楠,吴琴江,等. 休克指数指导急诊外科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的意义[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22):1681-1684.

[4] 张艳艳,纪碧云. 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评价[J]. 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0):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