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式及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式及应用效果

吴江英 李佳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753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合理用药中药学干预方式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干预模式,对于实验组采用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模式。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用药依从性、用药合理性、用药认知评分及药物费用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用药完全依从26例,用药依从24例,用药不依从0例,用药总依从率为50(100.00%),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00%),用药合理性为50(100.00%),用药认知评分为90.13±4.43,药物费用为203.31±7.43。实验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用药合理性及用药认知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率、用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合理用药药学干预方法的合理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降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合理用药性,提高用药的认知评分,降低药物费用,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药学干预;临床合理用药;使用管理;成效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0岁至77岁,患者平均年龄45.43±8.42岁,其中内科患者18例,外科患者17例,妇科患者10例,其他科患者5例。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1岁至78岁,患者平均年龄45.65±8.32岁,其中内科患者17例,外科患者18例,妇科患者9例,其他科患者6例。

纳入标准:对所有参与本次试验的患者,年龄均大于十八岁,所有患者在实验前,均被准确诊断,后续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整个实验的过程中,患者可以进行自行服药进行治疗,所有参与实验的患者均已知晓整个实验的全过程,并且自愿签署实验知情书。

排除标准:对于存在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对于存在恶性肿瘤等危重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对于存在严重精神疾病障碍的患者,进行排除。对于患者出现一般资料缺失的患者进行排除。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用药干预模式,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的开具相应的药物处方,告知患者用药的计量,确保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如果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了任何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的就医进行检查。

对于实验组采用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模式,(1)建立合理用药干预小组,有科室治疗医生、护士和药师共同组成合理用药小组,确保所有成员态度端正,提高患者的责任心,将各项指标作为小组成员的日常考核点。逐步建立完善的用药管理机制,对于出现的用药不合理情况进行及时的惩罚和管理。(2)加强用药管理,在日常用药管理的时候,要做好全面的控制,结合不同科室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管理计划,逐步开展专题讲座,保障科室常用药的充分合理用药。(3)完善特殊药物管理,对于抗生素类容易发生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要给予充分的管理,制定合理的用药管理模式,要求临床意识和药师在多次讨论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保证在用药的过程中对抗生素使用的及时调整。

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用药依从性、用药合理性、用药认知评分及药物费用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分为完全依从、依从和不依从,总依从率=用药依从+用药完全依从。对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用药合理性及患者用药的费用进行全面的记录,总结得出具体的数据。对两组患者用药认知性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用药认知越良好。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用药完全依从

用药依从

用药不依从

用药总依从率

对照组

50

22

21

7

43(86.00%)

实验

50

26

24

0

50(100.00%)

X2

-

3.356

3.236

3.689

3.357

P

-

<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用药合理性、用药认知评分及药物费用

组别

例数

用药不良反应率

用药合理性

用药认知评分

药物费用

对照组

50

8(16.00%)

42(84.00%)

78.32±3.33

332.14±9.43

实验

50

1(2.00%)

50(100.00%)

90.13±4.43

203.31±7.43

X2

-

3.225

3.142

3.712

3.752

P

-

<0.05

<0.05

<0.05

<0.05

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用药完全依从22例,用药依从21例,用药不依从7例,用药总依从率为43(86.00%),用药不良反应率为8(16.00%),用药合理性为42(84.00%),用药认知评分为78.32±3.33,药物费用为332.14±9.43。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用药完全依从26例,用药依从24例,用药不依从0例,用药总依从率为50(100.00%),用药不良反应率为1(2.00%),用药合理性为50(100.00%),用药认知评分为90.13±4.43,药物费用为203.31±7.43。实验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用药合理性及用药认知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率、用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在以往的患者日常护理中,并没有将临床合理用药干预应用其中,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是将临床合理用药应用在实验组的患者中,通过药师对药物的全面综合性分析,结合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用药的全面管理,进行综合性的调整,确保患者的合理用药,进而减少药物的滥用,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合理性的提升。通过实验组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用药总依从率、用药合理性及用药认知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率、用药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临床合理用药药学干预方法的合理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降低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合理用药性,提高用药的认知评分,降低药物费用,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争光.药师药学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临床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7).46.

[2]顾晓芳.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效果研究[J].饮食保健,2018,(4).54.

[3]于炳慧.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方式及价值评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6).147-149.

[4]万丽.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的药学干预方式及效果评估[J].当代医学,2018,(13).134-135.

[5]陈丽艳.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式及应用意义评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4).151-153.

[6]吴振宇.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方法及意义探析[J].中国处方药,2017,(7).54-55.

[7]黄卫.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方式及意义探析[J].名医,201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