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囊袋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囊袋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张孟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100029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囊袋感染进行临床治疗与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了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160例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囊袋感染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然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8.75%)和满意度(100.0%)均高于对照组(90.0%)、(88.75%),而临床住院时间(6.58±1.05)d低于对照组(9.47±1.12)d,他们之间的研究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不可避免会诱发囊袋感染,此时通过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和系统性护理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身体指标,进而提高其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治疗;护理效果


心脏起搏器属于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其一般是通过对正常心脏的传导、冲动形式进行模仿,以实现对不可逆性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在心脏起搏器安装后,不仅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心脏起搏器安装属于有创操作,其不可避免会诱发术后囊袋感染,给患者的生理和精神造成不同程度的折磨,甚至带来灾难性后果,此时就需要为其提供针对性治疗和系统性护理,并取得了不错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现对其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了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160例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囊袋感染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44-75岁,平均(58.6±1.5)岁,起搏器植入类型:双腔起搏器30例,单腔起搏器50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45-78岁,平均(57.1±1.8)岁,起搏器植入类型:双腔起搏器27例,单腔起搏器5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起搏器植入类型等临床方面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在囊袋感染处理前,需要将敏感抗生素常规静脉注射,以确保感染局限于局部囊袋。同时,在心导管室内,对其进行局麻处理后沿原切口将囊袋安全开放,将起搏器取出后用碘伏进行消毒。同时,用0.25%甲硝唑液+ 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对囊袋进行反复冲洗。在完成清创结束后,在静脉输液头皮针软管上按照要求剪开4-6个侧孔,并放置在囊袋内底部,并留出约2cm在伤口外部缝合固定处理,以实现与输液器的有效连接,用厚无菌敷料覆盖在伤口。此外,用0.25%氯霉素液+0.25%甲硝唑液隔日交替进行灌注冲洗,每日控制约500ml的滴注量,并对伤口敷料给予及时更换。对软管位置和伤口冲出液的颜色给予实时观察,直至冲洗液完全清亮为止。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除了为其提供全面、系统检查的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情况给予动态监测,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处理,以此来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

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起搏器安装后,虽然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然而在心理上也会或多或少的对起搏器产生依赖,加之囊袋感染会诱发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严重的时候导致起搏器功能失灵,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此时,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起搏器安装的重要性,并向其讲解成功的案例,这样既可以改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还可以提高其治疗及护理有效性;(2)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在对囊袋清创处理后,还需要做好动态心电持续监护,查看心率与起搏器频率是否一致,同时对起搏器和电极性能进行评价,每个1小时对节律、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监测1次;(3)饮食护理。由于伤口感染、情绪、发热等因素会诱发患者摄人不足、食欲差,增加了机体糖、蛋白质分解和维生素消耗。此时,就需要医护人员鼓励患者多进食高维生素、蛋白质、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对患者衣服、床单给予定期更换,以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营养需求;(4)出院随访。术后3个月每月要进行1次电话随访,之后每隔半年进行1次电话随访。同时,告知患者保持起搏器囊袋皮肤洁净、干燥,如果出现明显汗液时,要立即拭干。如果有皮肤红肿疼痛、切口裂开出血等异常症状时,要立即就诊,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疾病的复发,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1.3临床评定标准

(1)临床疗效。治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感染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和护理后患者感染症状和身体指标均出现好转;无效:和护理后患者感染症状和身体指标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数×100%。(2)对两组患者临床住院时间、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1.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研究结果,计数资料选择了百分数(%)给予表示,计量资料选择了均数±标准差给予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反映研究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结果对比

通过相关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中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其中52例治愈、27例显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75%;而对照组中仅有部分患者病情和感染症状得到改善,其中35例治愈、37例显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0%;他们之间的研究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住院时间和满意度对比

统计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临床住院时间(6.58±1.05)d低于对照组(9.47±1.12)d,而满意度(100.0%)高于对照组(88.75%),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脏起搏器属于临床心脏病患者治疗阶段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其一般是将电子治疗仪器植入到人体内,借助脉冲发生器来定时发放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然后通过电极和导线传输至电极所能接触的心肌、心室或心房中,以保证外来电对局部心肌细胞产生刺激,进而诱发兴奋,随后通过向周围心肌传导或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来诱发整个心室或心房兴奋,以达到促进收缩的目的。实际上,在心脏起搏器治疗后,可以使患者的身体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也会增加囊袋感染的发生率,此时就需要做好囊袋感染的针对性治疗,并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这样既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其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冼少芳,陈佳丽,余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原因及预防[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8,6(2):157-158.

[2]李夏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11(82):91-92.